正值11月,不少美国名校已陆续发布2026年夏季项目的招生信息。像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研究夏校(RSI)、耶鲁全球青年学者项目(YYGS)、圣母大学领导力夏校(NDLS)等热门项目,目前都已开放申请通道。
不过,很多初次接触夏校的学生和家长,常常会提出这些问题:
夏校到底是什么?
它和普通夏令营有什么区别?
是不是名称叫“夏令营”的项目,含金量就不如叫“夏校”的高?
夏校的录取难度大吗?
参加之后对大学申请能带来哪些帮助?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文读懂美国大学的夏校,帮助你在选择时更有方向!
▍什么是夏校?
我们通常所说的“夏校”,主要指面向初高中学生、以学术内容为主的项目,不包括偏向户外娱乐的传统夏令营。至于项目名称是叫“Camp”还是“Summer School”,更多是翻译习惯的差异,并不代表含金量高低。
比如斯坦福数学夏令营(SUMaC),虽然名称是“夏令营”,却是公认的顶尖数学夏校之一。从内容特点来看,夏校主要可分为三类:
- 预科类夏校:以专业探索和大学生活体验为主,适合低年级或基础较弱的学生,通常无学分。
- 学分类夏校:学生可选修大学课程,成绩合格后获得大学官方学分,有时会和本科生一起上课。
- 选拔类夏校:学术性强,录取竞争激烈,申请流程复杂,一般以研究或深度课题为主,无学分。

以宾大文理学院2025年夏校为例,就涵盖以下三类:① 2周/3周夏季学术项目(无学分,9-11年级)② 大学住校/线上预科项目(有学分,10-11年级)③ 线上研讨会(无学分,9-11年级)
其中①和③属于预科类,②属于学分类。而宾大沃顿商学院的LBW项目则属于选拔类夏校,录取门槛高,竞争非常激烈。
▍如何判断夏校的含金量?
从美本申请的角度,高含金量夏校应具备两方面价值:一是真正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二是对大学申请有实质帮助。虽然部分项目会公布学员录取成果(如RSI官网显示大量学生进入哈佛、MIT等),但数据往往经过筛选。

以下几个维度,可以帮助你判断一个夏校的含金量:
- 申请难度:录取率越低,通常含金量越高。例如SUMaC每年仅招约百人,录取率不到6%;RSI网传录取率仅1–3%;耶鲁天体物理夏校(YSPA)每年只招32人。
- 申请复杂度:材料越多、流程越复杂,筛选越严格。例如Garcia夏校要求GPA 3.8+,LBW要求3.5+,IYWS需提交写作样本,RSI有明确的标化分数门槛,TASS还需面试。
- 主办方背景:大学主办或校际合办的项目通常更受认可。例如RSI由MIT与美国精英教育中心合办,权威性极高。
- 课程内容:学术强度越大、师资越专业,含金量越高。大学水平课程、研究类项目通常优于基础入门课。
- 项目时长:学术型夏校通常不少于2周,例如ROSS、PROMYS等顶尖数理营都长达6周。
- 费用政策:许多顶尖夏校(如RSI、TASS)不仅免费,甚至还提供津贴或奖学金,侧面反映其选拔性与资源投入。
- 要注意的是:再好的夏校也不能保证被某所大学录取。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夏校?
除了关注含金量,更要考虑个人与项目的匹配度。如果语言能力不足或课业繁重,盲目追求高难度夏校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影响申请形象。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 如果你学术能力突出,建议冲刺选拔类夏校,用录取证明自己的实力。
- 如果专业方向尚不明确,可选择综合性大学的探索类项目,拓宽认知。
- 如果你已有梦校,参加该校夏校并争取高分,有助于表达忠诚度,并积累人脉。
▍夏校申请如何准备?
顶尖夏校竞争激烈,建议尽早启动准备。目前YYGS、RSI、TASS等项目已开放2026年申请,更多项目将在12月至明年1月陆续开放。
申请材料通常包括:文书、成绩单、推荐信、标化成绩等。选拔型项目尤其看重文书、面试和学术潜力。
要想让夏校经历发挥最大价值,建议做到:
- 申请前:合理规划选校清单,结合个人定位选择匹配项目,并安排“冲刺”与“保底”选项。
- 申请中:努力争取略高于自身水平的项目,积累经验与素材,即使未录取也对成长有益。
- 录取后:认真学习(尤其学分项目),争取高分;积极互动,争取教授推荐信;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深度体验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