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申请季,总有人纳闷:我成绩不差,活动也不少,怎么还是被UC给拒了?
其实,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申请系统,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每个校区都有自己的个性,招生官在成绩单之外,更想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你。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分析了多位UC招生官的官方采访,帮你彻底搞懂UC申请的底层逻辑和实战策略。无论你的梦校是UCLA、UCB还是UCSD——这篇都值得你仔细读下去。

1、为什么看起来挺优秀的学生,也会被拒?
千万别把UC录取当成纯粹的GPA竞赛。UCSD招生主任就讲过一个真实例子:“邻居家Johnny GPA 3.9,我儿子4.2,结果被录的居然是Johnny。”
如果你只盯着分数和活动数量,肯定会觉得录取结果有点迷。但招生官看到的维度要多得多:他申的是什么专业?个人洞察问题(PIQ)写了啥?活动有没有深度和影响力?
就拿UC Davis来说,设计、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和心理学这四个专业的录取率都不到25%。UCSD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更是夸张——12,500人争抢300个名额!
所以,很多被拒的同学,不是不够优秀,而是——牛人太多,位置太少。
2、UC会拿同一个学校,或者不同学校的学生互相比较吗?
不会。UC录取不是名额争夺战。招生官不会坐在一起开会说:“现在只剩一个名额了,是给Jayne还是Robert?”每一份申请都是独立评估的。UC看重的是“你本人”,而不是“你和别人比怎么样”。
对于来自不同高中的学生,UC在评估学术背景时,会充分考虑你所在高中的资源情况。招生官不会拿资源有限的公立学校学生,和顶尖私立学校的学生用同一把尺子衡量。
他们的评估重点是:你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是不是已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了手头的资源,甚至玩出了新花样。
3、申请里哪部分最关键?是成绩还是PIQ?
加州大学采用的是“全面评估”模式。他们不只盯着你的GPA,还会综合考虑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的是全面了解你这个人,以及你将来能为校园社区带来什么。
说白了,你申请材料里的每一项都很重要。课程难度、GPA、课外活动、获得的荣誉、PIQ,这些都是拼图的一部分。
学术成绩通常是地基,PIQ和活动信息的作用,就是把分数背后那个活生生的人给勾勒出来——它们和成绩不是谁更重要,而是互相补充,让你这个形象更丰满。

加州大学审核的13项要素
4、PIQ哪些题目更好写?写什么话题更讨喜?
招生官对此完全没有偏好。实际上,八个问题的回答率都差不多。
没有什么话题是天生无聊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哪怕是写常见的运动或社团经历,只要你能讲清楚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具体影响、让你有了哪些成长和反思,就是一个好故事。
重点在于展现出你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而不是一味追求话题的新奇特。
5、各UC校区会共享录取信息吗?录取是不是纯靠运气?
虽然大家共用一个UC申请系统,但每个校区都是独立审核、独立做决定的。UCLA不会知道你申没申UCB,UCD也不会打听你在UCSD的结果。所以,多申几个校区完全没坏处,反而是个明智的策略。
很多人觉得UC录取像买彩票——其实这是个误会。每份申请至少会被两位招生官审阅,流程非常严谨。你收到不同校区不同的录取结果,主要是因为:
- 各校区的评审标准不一样
- 不同专业的名额分布天差地别
- 每个校区看重的学生特质也各有侧重
所以,录取不是随机抽奖,而是系统性的差异造成的。
6、UC会优先录取加州本地的学生吗?
会的。UC作为公立大学系统,肯定会优先保障本州学生——大约85%的新生来自加州本地。
但这不代表国际生和外州学生就没机会了。只要你的个人故事和学术表现足够出色,依然能脱颖而出。

有的。加州居民最低GPA是3.0,非加州居民是3.4。但想在这么卷的环境里胜出,你的成绩肯定得远高于这个最低线。
UC录取已经完全不看SAT或ACT了,但会参考AP、IB、A-Level这类成绩。这些成绩可以成为你学术实力的加分项——尤其是对于申请理工科专业的同学。比如,如果你想申工程专业,有AP微积分或物理成绩会很加分。
8、家庭经济条件会影响录取结果吗?
不会。UC实行的是Need-Blind招生政策——意思是招生官在审材料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你有没有申助学金。你填的家庭信息只用于评估助学金资格,完全不影响录取决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C还拥有全美最给力的助学金体系之一:在UC Davis,每年发放的助学金总额高达7.5亿美元;对于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加州本地学生,学费通常可以全免。
9、附加信息栏是干嘛的?推荐填写吗?
这里就是你的“官方解说区”,专门用来解释申请材料里任何可能让招生官困惑的地方。
当你的申请背景有需要说明的情况时,强烈建议好好利用这个部分!比如:
- 成绩出现明显波动(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
- 教育经历中有空白期
- 学校有特殊的评分系统或选课限制
- 个人家庭或社区有特殊背景
填写原则就一条:客观陈述,提供背景信息而不是找借口,目的是帮助招生官更全面地理解你的处境。
10、申请中有哪些绝对踩不得的雷区?
有两种行为会直接导致拒信:
- 任何形式的材料造假:包括伪造成绩、活动经历或奖项。
- 抄袭:抄袭他人或网络内容(包括直接复制AI生成的全文)。
关于使用AI:它可以作为你的辅助工具,但不能代替你写作。招生官会用查重软件检测,对此是零容忍的。
11、给每位申请者的真心话
1️⃣别再绞尽脑汁猜招生官想听什么了——把精力放回自己身上,专注地讲述你自己的故事,分享你的希望和梦想,你取得过的成就以及你曾克服的挑战。
2️⃣一定给自己留足时间——仔细填写每一项,别因为赶时间漏掉重要信息,要充分展现出你的个人特色和亮点。如果你在申请里漏掉了什么,招生官可不会知道你是忘了写还是不想写。
3️⃣认真校对,最好找人帮你看看——PIQ、活动列表、附加说明,都要确保准确无误,提交前最好请别人再检查一遍。要是你忘了填活动经历或者整个PIQ部分,那可就真的没法补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