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科技特色高中成为教育版图上的“新宠”。《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就说明上海要发展科学高中。

近期,两所承载着高期待的科技中学——上海市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简称“位育科技”)与同济大学科技中学(简称“同济科中”)相继进入公众视野。
一所是徐汇教育强校“位育系”的嫡系新贵,一所是同济名校加持的市重点新秀,它们的登场都搅动着家长们的择校神经。当“位育嫡系”遇上“同济王牌”,究竟谁更具竞争力?
一、基础盘对决:出身与定位的先天差异
学校的出身与定位,往往决定了其资源禀赋的起点,这一点上两校呈现出鲜明的“派系特色”。
🌐位育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位育基因”的深度渗透。作为含初中+高中的公办完全中学,它并非孤立办学,而是与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位育中学实现“一体化管理”。

校长由位育中学校长直接兼任,校址毗邻位育中学本部,首届高中新生更是直接借址本部学习,从管理到环境都深度融入“位育家族”。
这种“嫡系身份”让它天然承接位育中学八十余年的办学积淀,尤其是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成熟经验。位育中学早在2020年就将芯片科技纳入发展核心,建成了上海首家高中芯片教育学习体验中心。
在办学定位上,位育科技以“初高中贯通式培养”为核心,瞄准的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长线培育。2025年位育科技首届招生便以88人(2个班)的小规模起步,足见其精细化办学的初心。

🌐同济科中的“高起点”则体现在“市重点光环”与“高校加持”的双重赋能。这所由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与黄浦区政府三方共建的公办高中,开局就明确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起点直接对标上海顶尖高中梯队。校址落于黄浦区原五爱中学校区,2026年将以4个班120人的规模首招,虽目前仅明确高中办学,但“是否延伸初中部”已成为家长圈的热议话题。
其核心定位是“面向国际、以STEM教育为特色”,依托同济大学的理工科优势,打造大中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冲击顶尖高校”的鲜明目标。
在关键的“身份标签”上,两校各有侧重:位育科技是“区重点+完全中学+位育嫡系”,胜在贯通培养的稳定性;同济科中是“市重点+高校共建+STEM标杆”,赢在顶尖资源的集中度。
二、核心竞争力:师资与课程的实力较量
如果说定位是“骨架”,那么师资与课程就是支撑学校发展的“血肉”,这也是家长最为关注的核心维度。
师资:“嫡系军团”VS“竞赛天团”
🌐位育科技走的是“稳扎稳打”的师资建设路线。依托位育中学的优质资源,学校组建了由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领衔的高层次教师团队,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中心组成员等骨干力量直接参与教学。

更具特色的是“学科导师制”——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涵盖品格、学业、思维、心理、生涯的“五维指导”,这种个性化培养模式尤其适合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学生。同时,位育中学本部的“双导师体系”(校内教师+中科院专家)也有望为其提供支撑,确保科技教学的专业性。
🌐同济科中则以“明星师资阵容”打响名气,走的是“精英突破”路线。校长由原上海中学副校长担任,这位资深物理教师本身就带着“顶尖高中管理经验”的光环;数学学科负责人是前上中数学竞赛总教练,物理学科负责人则来自华二的物理竞赛教练团队,清一色的“竞赛圈大咖”配置。目前学校仍在持续招募学科竞赛教练,显然将“竞赛拔尖”作为核心培养路径之一。
此外,同济大学的教授团队将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这种“高校资源下沉”的优势,是普通高中难以企及的。

课程:“AI+融合”VS“STEM深耕”作为科技特色中学,课程体系是其“科技基因”的直接体现,两校的特色方向差异明显。
🌐位育科技延续了位育中学“科技+人文”的融合思路,构建了以“AI+”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涵盖AI+工程、AI+人文、AI+艺术等多个维度。

在实践硬件上,学校配备智能实验室、STEM工坊、互动体验馆等设施,学生可直接参与机器人互动、项目式学习等实践活动。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承接了位育中学芯片科技教育的优势,更强调科技与多学科的融合,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创新者”。
位育中学的33个学生社团(涵盖体育、艺术、公益等)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避免学生陷入“唯分数”“唯科技”的单一发展模式。
🌐同济科中则聚焦STEM教育的“深耕细作”,课程体系直接对接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标准,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跨学科整合为核心。

依托同济大学的工科资源,学校大概率会开设工程实践、科研创新等进阶课程,甚至可能引入大学预科类内容。从其“招募竞赛教练”的动作来看,竞赛课程将是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竞赛培训有望成为核心优势。
此外,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传闻,也暗示着国际升学课程的潜在布局,为学生提供多元出口。
三、潜力与性价比:升学前景与就读体验
对于家长而言,最终的择校决策往往落在“升学出口”与“就读性价比”两大现实问题上。升学前景:“稳进提升”VS“顶尖冲刺”
🌐位育科技首届高中录取分数线682.5分已具备一定竞争力,而“初高中贯通”模式能最大程度降低学生的升学焦虑——初中部学生未来大概率能获得本部高中的升学倾斜。参考位育中学本部的升学成绩,其实验班毕业生在高考中表现优异。位育科技的学生有望借助“嫡系身份”获得更多优质高校的自主招生机会,尤其在芯片、AI等科技领域的专业申请中占据优势。
🌐同济科中的升学目标则更为“激进”。从其“竞赛天团”师资与“高校合作”背景来看,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无疑是核心目标,而与新加坡国立、香港科大的合作传闻,更打开了国际升学的想象空间。
值得参考的是,同济大学2017年与曹杨二中合作的“同济大学附属科技高中”,其科创班在同济的指导下高考成绩优异。
这为同济科中的升学前景提供了“成功案例”支撑。此外,学校提前邀请黄浦区初中生进行体验活动、开设“同济大学青少年STEM体验营”的动作,也表明其在“拔尖培养”上的决心,未来大概率会涌现一批竞赛获奖生与顶尖高校录取者。

就读体验:“高性价比公办”的共同优势作为公办学校,两校均免除学费,性价比优势显著,而细节处的就读体验各有亮点。位育科技的“自助餐食堂”已被首届学生点赞,相较于传统AB餐模式更能满足学生需求,加上借址位育本部的优质校园环境,生活体验感拉满。

(位育科技食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济科中虽暂无校园细节披露,但黄浦区的核心区位与同济大学的资源支持,有望在校园设施、实践活动等方面提供高品质保障。
结语:两所学校均是上海科技教育发展的“新样板”。位育科技代表着传统强校的“创新传承”,同济科中则象征着高校与地方教育的“协同突破”。
回到“谁更强”的核心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两所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实则对应着不同家庭的择校需求。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初中阶段,追求“初高中无缝衔接”的稳定培养,看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指导,且希望依托成熟校的资源稳步提升,那么位育科技是更稳妥的选择,其“位育嫡系”身份与贯通培养模式能最大程度降低升学风险。
如果你的孩子即将面临中考,目标明确为顶尖高校,在数学、物理等学科有竞赛潜力,且适应高强度的精英培养模式,那么同济科中的“市重点光环”“竞赛天团”与高校资源,将成为冲刺顶尖名校的有力跳板。
无论选择哪一所,都无需纠结于“绝对强弱”,关键在于是否契合孩子的成长节奏与发展目标。而对于低年级家长来说,不妨同时关注两校的动态——提前布局方能抢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