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清华北大、中科大、西交大、西湖等顶尖高校在招生端出现了高度一致的趋势:
招生提前、高校下沉、评价多元、选拔立体。
清北有英才班、卓越计划、丘成桐领军计划、新领军计划、攀登计划等;
科大有少年班、少创班;
西交、西湖、东南有少年班/创新班。
但本质上,它们都属于一个共同的选拔理念:
面向中学生的拔尖创新人才“早识别计划”。
近期,西交大少年班招生办召开了2026西交大少年班招生宣讲会。会上,招生组万老师详细介绍了2026年西交大少年班各项招生政策。总体来看,2026年政策与2025年基本保持一致。

考试方法
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为机试,全部为客观题,初三考生和高二/高一考生的考试科目、考题有所不同,初试成绩不带入复试;复试包含笔试(数理思维+现学现考)、面试(小组比较型面试,6人一组,总计60分钟)、体测(合格性测试,不计分)、综合素质测试(合格性测试,不计分)四个模块。

入选及录取
参考复试成绩,第一类考生按招生计划数1:1录取;第二类考生按计划数1:1.2入选,高考成绩达到本省一本线(特招线)者都可以被录取。

需要注意的是:
少年班类+强基计划构成了一个覆盖初三–高三的学生的“平行提前识别体系”,而非线性递进
根据2025清北特招信息(如下图表):

1.清华丘成桐计划、北大物理卓越计划均覆盖初三到高三学生;
2.录取方式是笔试+面试,不依赖高考成绩;
3.多数项目在入学后直接进入“本研连读”或“科研预备制”体系。
这意味着:
“少年班”的边界正在打开顶尖高校们都在建设“自己的少年班”——早期特招项目

过去的逻辑是:
高考后才看分数,大学再筛拔尖。
现在的逻辑是:
高校前置识别,系统培养潜力生。
这其实是国家战略的延续——“从高考选拔”到“全过程培养”。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不是“考上大学”,而是“进入培养体系”。
要关注的不再只是“成绩线”,而是“适配线”

过去,高校选拔像是“终点筛选”。现在,它更像是“分层培养”。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
优秀孩子不再挤同一条高考独木桥;
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在自己最擅长的维度被看见;
选拔不再是终点,而是长期培养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