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开始做留学文书的工作,我在留学这个行业中马上就进入到第20个年头了。虽然,每年都在说“史上最难”申请季,但是2025-2026这个申请季的难可能真的是最难的了。这个难,不是因为大学收缩了名额,不是因为名校录取门槛大幅提升,也不是因为美本申请愈发卷了,主要是因为AI的普及使用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和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各种关于大学申请审核过程中AI的传闻,泛滥的关于AI使用导致全拒的不知真假的消息,还有网上各种各样的AI检测软件都让这个申请季格外艰难。对于申请人来说,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是人生大事“小心驶得万年船”。对于(认真写作的)文书老师来说,看到莫名其妙出现的AI率,气得牙根痒痒,但又无可奈何。明明是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文书,它放到软件中检测竟然也能出现AI率,而且有的还高的惊人。这不禁让人开始怀疑人生!
我从邮箱里面翻出来10多年前的文书,那个时候压根没有ChatGpt,也没有其它的文章生成工具。我把文章黏贴到检测软件中,不同的检测软件给出了大相径庭的结果:有的显示为0,而有的却显示将近40%是AI生成的,有的显示30%是AI生成,但是还和那40%的部分不是同一个地方…
所以,我就在想,如果我再多试几个检测软件,是不是2014年写的文书的AI率就会将近100%了?网上的AI检测软件的结果就像笑话一样,而且每一个检测结果旁边都会配上一个付费Humanize(降AI)的选择,莫非这是AI检测软件的生财之道吗?

即便文书是一字一句敲出来的,即便文书中写的故事和经历都是头脑风暴沟通出来的或自己素材中描写的,只要检测发现了AI率,学生就会焦虑,家长也会焦虑,甚至投诉抱怨,认为文书写的有问题。
但是,文书老师有时候很冤枉(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冤枉),还得硬着头皮改,把复杂的句子改简单,调调标点符号,长句变短句,然后果真AI率就下降了。
当然,文书看起来的写作质量也就不如之前了,但是好像大家却都“安心”了。AI检测软件明明不靠谱,但是它们确实能带来焦虑,甚至经常误伤。在AI焦虑泛滥的这个申请季,大家对于AI率的吐槽和困惑比比皆是:

面对申请季的AI焦虑与折磨,我们该怎么办呢?究竟如何才能多一分安心,少一分折磨呢?也许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这个全美CS和AI知名的院校官网上关于AI文书的说明能够给我们一些方向吧:
佐治亚理工学院明确说AI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是强大的且有价值的工具。你不能用它直接生成并把它生成的内容放入你的申请中。但是你却可以用它头脑风暴,编辑和提升你的文章想法。你还可以用它构建你Common App中活动列表的部分。
言外之意,文书中描述的经历是你的,故事是真实的,不能是你用AI直接生成的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