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时,除了关注学校外,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那就是应该选择什么专业。
最近,佐治亚理工学院官宣,将于明年秋季起正式开设一个全新的本科跨学科专业——数学与计算(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该学士学位整合了数学与计算领域的核心培养内容,既涵盖与计算和数据相关的数学理论应用,也包含现代计算所应对的理论难题与现实挑战。

“该专业的独具特色之处在于,其均衡且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能同时培养学生深厚的数学功底与娴熟的计算能力,” 数学学院院长迈克尔・沃尔夫表示,“对于那些不仅想了解计算系统和算法‘如何运作’,更想探究其‘为何可行’、‘如何证明其特性’以及‘如何从基本原理出发构建新系统’的学生来说,这是理想之选。”
该专业旨在为学生铺垫交叉学科领域的职业道路,包括人工智能、计算科学、数据驱动建模与自动设计、算法设计、量化金融、数据科学以及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等方向。
“无论是为医学突破研发算法,还是构建下一代金融交易系统,学生都将具备应对复杂现实挑战的能力,” 计算学院本科教育副院长奥卢菲萨约・奥莫约昆指出,“这种一体化课程将培养出一类独特的思考者——具备严谨数学功底的计算科学家。他们在塑造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的未来,以及所有对理论深度与实际应用能力均有要求的交叉学科领域中,都将不可或缺。”
此外,佐治亚理工学院还计划新增天体物理学本科专业、量子科学和技术辅修专业,将传统物理基础与空间科学、航空工程、计算技能、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等结合,提供广泛的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

美国大学纷纷开设新学院/新专业
近两年,美国大学尤为踊跃地推出由多学院联合授课、整合优质资源的跨学科交叉专业——
芝加哥大学
2025年2月,芝大宣布推出一个独特的本科专业气候与可持续增长,并于2025年秋季开始招生。该专业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气候和增长挑战。该专业是首个以芝加哥气候与可持续增长课程为基础的学位项目,该课程是由气候与可持续增长研究所牵头开展的能源与气候教育领域的一项开创性创新。
芝加哥大学的课程体系以一系列基础课程为起点,从多个角度探讨气候与增长带来的挑战。课程内容涵盖气候科学、经济学、政治学、能源技术、气候的人文视角、国际视野以及气候影响与适应等诸多方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今年秋季,UCB工程学院与EECS系联合推出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简称ECE)。致力于推动神经科技、集成电路、微电子、纳米技术、计算机架构、传感通信、机器人、可持续能源系统等跨领域的核心学科。

布朗大学
2024年5月底,布朗大学计划创建一个新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以扩大和加强对世界上最紧迫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政策挑战的研究和教学。该学院于2025年7月1日正式成立。新学院将以沃森研究所的研究和教学为基础,促进跨学科的创新学术研究。
布朗大学校长克里斯蒂娜·H·帕克森表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将为毕业生提供深厚的政策知识和高度发达的分析技能,使他们能够服务于社区、国家乃至全世界。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当下,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应对政策和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宾夕法尼亚大学
2024年年初,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宣布,增设人工智能工程理学学士学位,成为藤校中第一个开设AI本科专业的大学。该专业由电气与系统工程系(ESE)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CIS)联合打造,旨在助力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使其能够凭借人工智能之力,深度参与塑造工程系统的未来走向。

打破壁垒、深度融合,已成为精英大学应对AI挑战的共识。尤其是交叉专业拥有的不止噱头,学术和就业都具有十足竞争力。
首先,几乎所有跨学科项目都是依托大学最强势的学科和师资开设的。比如UIUC最强势的是计算机科学,提供了超多相关交叉专业,包括CS+ 动物科学、CS+ 作物科学、CS+教育、CS+ 生物工程、CS+ 物理学、CS+音乐、CS+ 人类学、CS+ 天文学、CS+ 化学、CS+ 经济学、CS+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

其次,很多跨学科&交叉专业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就业市场而开设,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科边缘问题,求职时更有竞争力。相较于传统专业,跨学科专业对学生的学科背景要求更友善,甚至可以成为进入顶尖名校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跨学科专业可以“完美”解决选专业时,如何同时兼顾兴趣和就业的难题。
尤其想要在AI时代脱颖而出,关键不在于“你会不会被AI取代”,而是“你会不会用AI武装自己”。未来更需 “AI+行业” 的复合人才。AI 作为工具,价值需在具体场景中体现:“AI+生物” 加速新药研发,“AI+设计” 提升创意效率,“AI+商业” 优化决策逻辑…… 这类交叉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也更能凸显核心竞争力。

十大专业路径的科研项目
对于9-11年级正处于升学规划关键期的学生而言,冬春季与暑假是深度参与科研项目的黄金时段。机构特此推出覆盖十大专业路径的科研项目,精准契合AI时代跨学科融合的发展浪潮,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中夯实专业基础、锤炼跨学科思维,为未来冲刺顶尖高校的创新型专业、提升申请竞争力筑牢核心优势!
1、工程科技

2、数学统计

3、生物医疗

4、人文语言

5、新闻传媒

6、经济商科

7、自然科学

8、社会心理

9、艺术设计

10、政法国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