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的美国申请季,真的卷到飞起。今年的美本申请,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刺激、更不确定。申请人数刷新纪录,人均提交量也继续增加,美国本土学生大幅增加,但是国际申请人却断崖式下跌!但是抛弃美本申请这个选项,在中国学生这儿是不存在的...美国申请季史上最卷!
人数爆涨、国际生却大跳水截止11月1日,通过CommonApp提交申请的共有962,284名学生,总共递交了4,716,352份材料,不论是人数还是提交数量都刷新纪录。这几年创建CommonApp账户的学生在持续增加,申请人数和人均投校数量也在不断走高。
在今年的2026fall申请季中,有2,201,521人创建了新的CommonApp账号,比去年多了4%。早申请阶段的竞争同样激烈,选择提交早申的学生达到913,087人,同比上升5%,更夸张的是早申请数量,同比直接增长10%。

最能体现美本申请焦虑的是今年申请者的人均申请学校达到了4.9所,明显高于去年的4.68所。换句话说,大家都在撒大网捕大鱼,希望用数量对冲申请的不确定性。
但在整体上涨的同时,一个数据却在下降,而且降幅不小,那就是国际学生的早申请人数。今年早申国际生只有72,405人,同比减少9%,反观美国本土学生,却增长了7%,达到889,879人。

从地区来看亚洲作为最大国际生来源地,只有41,373名申请者,同比下降9%;非洲更是下滑了18%;欧洲减少6%,只有美洲和大洋洲勉强持平。国际生之所以减少,和今年特朗普上台后搞出的幺蛾子脱不了关系。很多家庭担心移民与签证政策会再次收紧,索性选择放弃留学或者继续观望。
而且美本留学越来越贵,学位溢价却越来越低,这也让不少追求教育投资回报的家庭退而求其次。再加上,其他国家稳定的政策反而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原本坚定留美的学生和家庭纷纷选择其他留学目的地。中国学生坚挺印度申请人暴跌14%虽然今年国际申请人整体大幅下滑,但中国学生的数据却相当稳定。
截至11月1日,中国共有13,004名学生通过CommonApp递交早申材料,比去年的13,115人只少了0.8%,基本可以算是持平。相比国际申请者整体下降9%的幅度,中国学生几乎没受到影响。
虽然近年来很多人都不看好美国留学,但作为全球教育高地,美国已经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留学家庭依然用脚投票。

不过另一个主要的生源国印度反而明显减少了,印度学生申请人数同比下降了14%,是所有主要来源国里跌幅最大的。作为中国申请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申请人的减少,也从另一个侧面来减少中国学生的申请压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压力全无。从录取难度来看,录取率低于25%的顶尖名校申请量只增长了4%,是所有类别里增速最慢的,但依然是最难申、竞争最激烈的一档;录取率在25%-49%的学校增长了12%,50%-74%的学校增长13%,而录取率75%以上的学校也增长了10%。
国际学生依然倾向把录取率低于25%的名校作为主要目标,这类学校的国际申请下降幅度只有2%。对中国学生来说,最现实的影响就是,优质国际生群体下降很有限,名校竞争依然非常内卷。
标化强势回归EA爆炸式增长特别需要注意的其实是标化考试,随着名校带头回归标化,整个申请系统的数据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在2025–26申请季早申阶段,有543,844名学生提交了标化成绩,比去年增长了11%;而没提交标化的为418,440人,比去年还少了1%。

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增加录取竞争力,主动选择递交标化。无论学校政策如何变化,标化成绩在美国大学申请中的分量,正在重新变得关键。
对于有目标冲击名校的学生来说,SAT/ACT再也不是可选项,而是越来越不考就亏的竞争筹码。在早申请的不同轮次中,今年EA增长了9%,是参与人数最多、增长速度也最快的早申轮次,甚至远超ED。

原因是EA不绑定,又能更早知道结果,许多Top30-60的院校都开放EA,学生也愿意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试一试。在开放EA的学校中,有超过75%表示EA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RD,这意味着EA的扩张正在稀释RD的竞争力,而RD正在变成名额最少、最难的一轮。
尤其对于国际生来说,名校在早申阶段基本会把名额录满,RD更像是补录轮,再加上本土申请者的挤压,国际生越晚申请就越难拿到名校录取。从地域分布看,今年申请人数最多的州依然集中在美国人口大州和教育资源强州。

得克萨斯州以80,480人位居第一,接下来是纽约州70,263人、佛罗里达州64,748人、伊利诺伊州56,277人和加州54,053人。
而在申请录取率低于25%的顶尖名校方面,加州和纽约依旧高压竞争,分别提交了53,314份和52,102份申请,而马萨诸塞州更是因为名校密集而出现了高达111,720份的申请量。
整体来看,今年申请季最大的特点就是名校不降温,EA热度持续攀升,而RD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大,SAT已经从锦上添花变得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