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一年了被老师打压打压说我干啥啥不行不适合呆在这搞人心态心态崩了怎么办?

对于博士生这个群体,尤其是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的人,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待得太久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定位都是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年龄正常来讲应该是可以在社会上沉浮的成年人了,导致读博最大的难点来自于博士生对读博、科研的认识太过于理想化、幼稚化。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都要清楚的认识到一点,无论是读研还是读博,其实跟进入社会工作是一样的,和上学是不一样的。导师的目的是最大化文章产出,靠文章评职称;学生是为了发文章毕业拿毕业证。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只有相互成就你跟导师的关系才能好。

所以说到底,读研或者读博就是利益交换。

这里我给读研和读博的同学几点建议:

1、提前看清读博和读研的现实;

2、适当反抗,很多导师都是欺软怕硬;

3、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

一、提前看清读博和读研的现实

博士生要摒弃”导师是要培养博士生成为科研人才+"的错误思想,应该要尽早意识到读博就是利益交换,你帮导师多干活多发文章,他就会对你爱不释手。

当意识到你的导师对培养学生并没有兴趣的时候,首先要完成“老师”和“老板”的思想转换。这样你就会坦然接受“师生关系”向“雇佣关系”的转变。

说直白点,就是你用自己的劳动力以及毕恭毕敬、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的情绪价值,交换导师的平台、人脉、钱以及偶尔对方能提供到的科研上的帮助。这跟工作上的雇佣关系没有任何区别,主要你意识到这点,面对你这样的情况,自然而然就能做到对老板的话进行选择性输入,老板有用的话能输入你的大脑,没用的话自觉屏蔽。

其次要注意的是:把目标定为一切以文章为目的,千万别以科学为目的。那不是你按时毕业前、甚至是拿到帽子之前该想的,认清利益交换的实质,屏蔽老板对你除科研外的生活的影响,一切都很美好。

二、适当反抗,很多导师都是欺软怕硬

很多导师从你一进来他就有意无意聊起你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等,目的就是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如何,一旦他了解的差不多了,你在他脑海里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个定论了。

而一旦他了解你,你不了解他,如果导师还是那种控制欲较强的人,那么你每时每刻跟他聊天,都有一种被他玩的团团转的感觉,学生跟导师比起来,确实是有这么个问题的,你就是地位低的那一方,地位低的那一方总会有种自卑的感受,主动权都在导师手里。

在这种条件下,你只要接受了这个前提,就会不断地给自己的大脑层层加码,加上导师在外界的各种手段熏染你,你就成了彷佛一个只会跟在后面当傀儡干活的状态。拿捏了你后就会不断地压榨甚至言语辱骂。

这种时候最好的反制方法就是,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信息,破坏他原先构建的信息框架,进而让他对是否能拿捏你感到怀疑。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农村来的博士生,一般而言导师会看菜下饭,觉得你是农村来的博士生,觉得你的见识能力不够,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依附的状态。

这种时候要怎么做呢?

一是抛开自己农村的背景,跟他在聊天时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些你自己的见识,为的是让他晓得这是你自己独立拥有的认识,而不需要依赖于他。

二是不要积极,而要若即若离,让他捉摸不透你,和他打好关系的同时,也要给自己留退路,也是为了做给他看,无非是向他表明态度,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自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三是一定要坚定,一般控制欲比较强的导师最不想处理的学生就是有主见有思想的,因为这样一来意味着他们的权威性很可能因为他们的见识浅薄或者知识不足而受到挑战,这是这种控制性导师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所以他越是这样,你就越要坚定,不惜跟他对着干,而不要过多顾虑自己未来的处境,你越是不坚定就越容易功亏一篑,如果你会担心自己的毕业问题,那么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做事情上给他施压,就是让团队变得不能离开你,除了跟团队里的大家打好关系,最好是能多干一些活,这样你全面而别人不全面,一些事情慢慢地就不得不由你来做,他想拿捏你也没办法了。

三、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

读博期间的确心理压力大,碰到传统这类打压式教育的导师,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失去对科研的乐超的。

但学弟/学妹,你都读博了,如果平台还不错,团队在国内/国际上也实力不错,不凡坚持一下调整一下心态,踏实做事,和师兄师姐多交流,虚心求教,好好琢磨技巧,成果第一,这不仅说是为导师做项目,更是你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

现下博士就业也非常卷,你毕业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你拿到的offer好坏,试想一下,你多篇top+,可能决定你的安家费多10w,这样思考,压力也许没变,但内心动力也变了,生活心态也会积极和轻松一点。

分享一个我当年很郁闷的时候的做法,就是,买张票,出去游玩下释放下压力,什么烦恼不过如此而已。别太内耗自己,这个世界个人从来都很渺小,生命也是很脆弱的。世事也会无常,就像草原上的树,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也不必在意那些人说什么,默默地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生长就行,哪怕枯萎了也没什么,顺其自然就好。

总结

心态很重要,千万别被导师带跑偏!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UC Davis 最新提醒:签证面试积压、社交媒体审查回归 赴美签证准备要提前!

下一篇

12月12日 · 招生考试万源协和高中部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