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才爸妈看过来!想为孩子规划香港升学之路?
机会来啦!第三届香港学校教育展重磅来袭,千万不要错过啦,这绝对是了解香港教育第一手资讯的绝佳机会!
第三届(大湾区)香港学校教育展将于11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津贴小学议会、香港直接直资学校议会及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共同主办,旨在帮助内地家长更全面地了解香港的升学环境。
本届为期三天的教育展,将推出多场主题讲座,由资深中小学校长、幼稚园校长及升学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内容将全面覆盖香港学校的办学特色、升学路径、国际化教育优势、具体的到港读书的升学途径以及入读程序。

图源:亚洲博览馆官网
目前已有超过300所香港的幼稚园、小学、中学及高等院校确认参展,预计将会吸引超过五万人次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教育展还特别设置了多场以“人工智能与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善用AI辅助孩子学习,让科技真正为成长赋能。
图源:大会官方网站
然而,从教育展获取信息到成功获得录取,家长们仍需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面对复杂的插班流程、各不相同的招生标准以及关键的入学测评,许多家庭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们将从主要插班途径、前期准备等几方面,为您提供一份清晰的行动指南。
主要插班途径
1.自行联系心仪的学校(最常用,最直接)
这是家长最为主流的做法,尤其适用于直资、私立和国际学校。
首先根据孩子的能力、语言背景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筛选出心仪学校名单。
随后,持续关注这些学校的官网的“入学”或“插班生”栏目,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邮寄或在线提交申请材料。
若通过初筛,学校会通知孩子参加笔试及面试,整个过程需要家长主动跟进、与校方直接沟通,并妥善安排备考和行程。
2.通过升学顾问/中介机构
如果刚到香港,时间有限或者对香港的教育体系不够了解,委托专业的升学顾问是一条高效的途径,可以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机构。
他们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定位,帮助您筛选并匹配好最合适的学校名单;随后顾问会帮助您准备材料,提供考前培训等。
这种方式会更加节省精力,并能提高进入心仪学校的概率,尤其是竞争激烈的直资或私立名校的机会。
3.通过香港教育局安排
这是为新来港儿童提供的一项官方学位安置支持服务,核心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有学上”。
家长需要主动联系香港教育局的“学位安排及支援组”,提交孩子的身份证明、住址证明以及过去两年的成绩单等基本文件进行登记;教育局随后会根据提供信息寻找并配对有空缺学位的学校。

这种方式无需费用,但分配的学校通常不是家长的热门首选,且流程可能比较长。同时,教育局只是帮忙联系学校,学生还是一样要参加相应学校的笔试和面试,所以还是要孩子提前做好准备。
赴港上学需要满足的条件
1. 身份要求:须具备合法在港居留资格
孩子须持有以下任一证件:
·香港居民身份证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有效的香港签证身份书(如受养人签证、学生签证等)
简单来说,孩子必须能够在香港合法居住,才具备申请本地学校的基本资格。
2.年龄要求:需符合对应年级的入学年龄
·香港实行“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制度
·小一入学:年满6岁(即在入学当年的9月1日前年满6岁)
·中一入学:年满12岁,且已完成小学六年级课程
·插班转学:需要符合各年级的建议年龄区间;例如中一插班不能超过13岁,中四插班不能超过16岁,具体以学校规定为准。
3.学业能力:多数学校设有入学考核
·官立与资助学校:小一及中一主要通过派位机制分配,部分学校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设有面试,也有可能与家长面谈。
·直资、私立及国际学校:普遍设有笔试(常考中、英、数三科,中学可能会加考科学或逻辑)和面试,部分热门学校还会参考之前就读学校的成绩、获奖记录或课外表现。
4.经济准备:相应学费与生活开支
·学费方面:
官立/资助学校:免学费,仅需杂费(约每年1000-3000港币)
直资学校:每年约3万-10万港币
私立/国际学校:每年约5万-20万港币或以上
·生活费方面:香港生活成较高,如包含租房、交通、膳食等,一个学生每年约需要15-25万港币
5.材料要求:备齐所需申请文件
通常需准备以下材料(具体以学校公布为准):
·孩子身份证明(如香港身份证、出生证明、有效签证等)
·家长身份证明(身份证、港澳通行证、住址证明等)
·学业相关文件(成绩单、成长记录、获奖证书等)
·学校报名表格(可从官网下载或现场领取)
·其他补充材料(如推荐信、学生作品等)
插班前的必要准备
1.语言关:不止是英语,粤语更重要
在香港,英语好能够很好的应付课堂,粤语好才能更好的融合进生活当中。香港的中小学生多数本地课程使用粤语或英语教学,校园和社会圈则以粤语为主。
若孩子完全听不懂,初期会面临巨大的交流和社交障碍。
建议家长提前打听好心仪学校的授课语言,让孩子先学习一下粤语或英语,慢慢适应。
2.文化适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香港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性、批判性思维和公开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的小组讨论、项目和演讲,孩子需要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学校的课外活动极其丰富,孩子需要主动参与,才能更好更快地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建议家长提前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思考、勇于发问,以适应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
3.升学路径:尽早明确DSE还是国际课程
这是决定中学选择方向的战略问题。如果目标学校是香港本地大学或海外的院校,香港中学文凭(DSE)是主流选择;如果想要海外升学,课程选择IB、A-Level等可能更加直接。这个选择将直接影响孩子对中学类型(本地体系vs国际体系)的筛选。
第三届大湾区香港教育展即将开启,这无疑是获取官方信息的最好起点。
面对日益激烈的插班竞争,除了在现场深入了解,更需要家长们后续为孩子做好细致的语言与学业规划。
一个合适的选择,关乎孩子未来的学习体验与成长轨迹。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在香港找到心仪的学校,顺利开启精彩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