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Application(简称CA)是目前美国本科覆盖最广的“一站式”网申平台。目前,CA系统已有 1,100+ 所高校接入,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哥大、芝大、杜克、纽大等绝大多数私立校和众多公立校,约占全美 Top 50 中的 90% 以上。
目前,2026 CA申请系统已经开启,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系统中,夏校应该在哪里填写呢?美本申请的文书中如何体现夏校经历呢?本篇将为同学们进行简单梳理,以便未来申请时作参考,并用于后续的课外活动规划。
阅读概览
01、CA系统中,课外活动填在哪?
02、夏校如何在申请文书中发挥作用?(Personal Statement & Supplmental Essay)
03、美本申请小Tips(夏校篇)
01.CA系统中课外活动填在哪?
在CA系统中申请表格一共分为个人资料(Profile)、家庭信息(Family)、教育背景(Education)、标化成绩(Testing)、活动经历(Activities)、文书写作(Writing)6大模块。

其中,学生可以在系统中的教育背景(Education)和活动经历(Activities)模块中直接填写自己的活动经历。
教育背景Education模块
Step1:点击【Colleges&Universities】,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数量(最多只能选3个)
Step2:根据参与的夏校项目,勾选对应的项目类别,并填写相关的信息,如学校、时间等
●无学分夏校勾选Summer School,如阿思丹组织的耶鲁夏校、伯克利夏校、哈佛夏校等●有学分夏校勾选Credit awarded directly by College,如阿思丹组织的约翰霍普金斯学分夏校 、加州大学洛杉矶学分夏校/冬校
●双重注册课程则勾选 Dual enrollment with high shcool. (目前阿思丹夏校暂时没有该类别项目)


活动经历Activities模块
CA系统对“活动”的定义十分广泛,涵盖学术、艺术、文化、辩论/演讲类等20多种不同的分类。学生最多可以填写十项活动,每添加一项活动,都需要学生用150字符对活动类型、描述、组织名称等进行简要描述。

然而活动列表并不是填写的越多越好,活动列表也并非只是一个列表,它更像是一份高度浓缩的叙述文稿,旨在通过活动经历展现个人兴趣、价值观与个人特质。因此,在填写活动列表时,同学们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特质是什么?你希望向招生官展现你的哪些特质?哪些活动最能展现你的这些特质?然后再从众多的活动中筛选出最能展现你能力、兴趣和个人特质的活动。
02.夏校如何在申请文书中发挥作用?(Personal Statement & Supplemental Essay)
通常,使用CA系统进行大学申请的同学,需要提供至少2份申请文书。一份是CA系统要求的主文书,即Personal Statement,一份是学校要求提供的补充文书,即Supplemental Essay,部分学校甚至还会在补充文书的基础上要求回答开放式提问,即 short questions。
主文书Personal Statement
CA系统的主文书(Personal Statement)是“通用申请信息” 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使用 CA 申请,就需要提交,且一稿多投。一旦材料提交,系统会把同一篇文书同时发给你申请的所有学校。因此,它既要让招生官在 650 词内看见一个真实、立体、仍在成长的你,又不能过分指向某一所院校或某个细分专业,否则会把其他机会挡在门外。
CA官方共罗列了7个申请文书的主题,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题进行作答。7个主题侧重点略有差异,但整体殊途同归——要借助具体经历展示你的反思力、价值观与未来潜力。

*截图源自CA系统官网
以第2个主题为例,本题聚焦于挑战、挫折与失败,是展现学生逆境中的成长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窗口。 因此,在写作时不应该聚焦于挑战或挫折本身,而应该着重于你面对挫折时候的态度、行为,以及你从中总结的经验与可迁移的能力。
往期一位参与阿思丹夏校的同学,这样写道:
在参加夏校的过程中,有一个任务是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学科相关的任务。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一度感到非常有沮丧,不知道如何融入他们。
但是我希望把这次合作当成一次真正的学习机会,而不是逃避。于是我首先梳理了任务要求,以及每种任务需要具备的能力。然后,我主动找到了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具体的任务要求,以及各自擅长的部分,并提出可以根据个人能力进行分工,确保项目完成的速度与质量。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也通过自荐当上了小组长,最后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融入”不是等别人给我留座位,而是先伸出手去对齐大家的节奏。当把“怕被否定”换成“先让团队省事”后,我发现自己其实拥有把模糊目标拆成可执行任务的能力,也学会了用“你更擅长哪一块?”代替“我该怎么办”来开启对话。
这也为我后来在生活、学校中与人交往提供了经验指导,参加其他的团队活动时,我也不会再感到沮丧,反而能很快地融入团队。
补充文书Supplemental Essay
学校要求提交的补充文书是整个申请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相比主文书,它更短小精悍,但题目多样、针对性更强,是展示你与学校“匹配度”的最佳机会。 补充文书的常见问题可以分为4大类:
●Why School(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结合自身兴趣、目标和经历,说明学校吸引你的具体原因(如课程、教授、实验室、社团、地理位置等),证明你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Why Major(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讲述你对该专业的兴趣起源、相关经历(夏校、项目、活动等),以及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目标,向学校展示你对专业的饱满热情,并证明你可以胜任该专业的学习。
●Community/Contribution(你能为校园带来什么)
展示你的个性、价值观、文化背景或领导力经历,说明你是如何融入校园文化,并主动扩展它的影响力。例如:将家乡的传统文化带到国际化的舞台、利用你所擅长的能力帮助慈善组织/学生提升影响力等
●Creative/Unusual Questions(创意题)
例如:“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如果你能教一门课,你会教什么?该题重在展示你的思维方式、幽默感和个性,不必“讨好”招生官,但一定要真实有趣。
总而言之,补充文书不是“写给任何学校都能用”的推荐信,而是“写给唯一学校的情书”,越具体,越真诚,越能脱颖而出。回答时注意抓住自己和所选学校/专业的相同点,举例说明夏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验证兴趣、带来新的探索灵感、受到夏校导师的影响等)。
例如往期的夏校学员,在回答Why Major这一题中写道:
在即将上高一的暑假我参加了夏校,在夏校中我完成了基因提取,PCR等实验,还和同学一起研究了一段至今未被破解的基因组,并将研究发现以全英文的形式进行展示,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同时,我们的导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生物实验专家,他在课堂中分享了生物学的不同细分领域、跨学科应用,更让我感受到了生物学的魅力。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有一天我可以破解那段我在夏校中还未破译的基因组。
Short Questions短问答题
除补充文书外,普林斯顿、哥伦比亚、斯坦福、耶鲁、南加州大学等名校,还要求学生完成短问答题,这也是申请材料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短问答题的字数通常在100词左右,十分有限。因此更需要申请者在有限的篇幅里直截了当地突出重点,善用具体例子来阐述观点。

*图源自耶鲁大学官网
03.美本申请小Tips
01、提前规划申请时间线,利用假期时间参加1-2个夏校等强学术活动(英语很重要,英语未达标,很多TOP夏校会无法申请),把夏校选择当做大学申请预演,提前做好功课,帮助自己筛选学校、专业以及积累申请素材。
02、及时记录自己的夏校参与感受、收获、甚至困难(及如何克服),尤其是:对于专业选择的启发、触动、让自己匹配意向专业的模块(很多同学参加夏校时并不是当年就申请,做好记录非常重要)
03、详细了解申请学校和专业,提前梳理活动经历并制定申请材料提交的策略。确保CA系统中提交的活动经历、主文书、补充文书和短问答的主题和内容具有一定连贯性且可以互补,既要能展示出你的不同特质,又要避免内容重复。
03、文书打磨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内容避免假大空,对于提到的能力、思考最好有真实案例的支撑。
如果你也希望利用冬夏校,证明学术能力,培养名校需要的多元能力,丰富申请文书素材,请不要错过正在火热报名中的2026阿思丹世界名校冬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