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申请季,许多非港籍的A-Level学子都会面临一个关键问题:申请香港高校,是否必须提交4门实考成绩?
港校申请:非港籍学生的竞争环境
在深入了解A-Level成绩要求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非港籍学生在申请港校时面临的特殊竞争环境。
“港八大”的本科录取主要分为 “本地生通道” 和 “非本地生通道”,配额独立划分。
截至今年3月,在八所公立大学中,上一学年非本地学生占比最高的为香港大学,已达30.1%;理工大学和科技大学紧随其后,分别占28.6%和25.8%。
香港大学:上一学年录取的非本地学生比例已达到政府规定的40%上限,新学年预计将超出这一比例。
香港中文大学:截至8月20日,共收到超过一万份非本地学生申请,国际学生的入学申请仍在处理中,具体数字尚未公布。
香港科技大学:本年度收到近两万份非本地本科生申请,同样创历史新高,预计2025/26学年非本地本科新生人数将提升至40%的上限。
香港理工大学:新学年共收到超过2.1万份非本地学生申请,数量创纪录,申请者来自内地、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预计将录取约1200名非本地生。
香港城市大学:新学年非本地生申请人数显著上升,录取人数预计较去年增加近两成。
香港浸会大学:目前已收到超过1.3万份新学年本科一年级的非本地生申请,其中约640人获录取,录取人数同比增长33%。获录取学生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以内地及“一带一路”国家学生为主。浸大称,新学年非本地本科生总数已超过本地学额的25%,校方正逐步朝40%的目标迈进。
香港教育大学:每学年提供约2200个宿位,所有受教资会资助的本科课程新生均可获一至两年保证宿位。
香港岭南大学:新学年共迎来超过1400名本地、内地及海外新生。
与本地生(港籍学生)相比,非本地生(非港籍学生)的申请之路竞争依旧更为激烈:学费更高(约18万港币/年对比4万多港币/年),名额少(仅40%学位留给非港籍学生),成绩要求也更高。
这种差异化的录取环境意味着非港籍学生需要在申请材料上付出更多努力,而A-Level成绩作为学术能力的核心体现,自然成为了申请审核的重中之重。
A-Level成绩要求:实考门数并非绝对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非港籍学生用A-Level申请港校,一定要4门实考成绩吗?
简短回答是:不一定,但实考申请肯定更有优势。
让我们来看看香港几所主要高校的具体政策:
01、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作为香港乃至全球的顶尖学府,对A-Level成绩的要求相对较高,官方没有强制要求4门实考成绩。但港大对于内地A-level国际生而言,基本上Con都是3A*-4A*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有4门实考成绩且全部为A*,无疑会大大增强你的竞争力。但如果你有3门实考A*成绩,第四门为AS水平或预估成绩,也有可能获得录取。
02、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的政策相对灵活,接受"2门AL+2门AS"的组合。
这意味着你并不需要4门完整的A-Level成绩。不过校方也明确表示,热门专业更倾向于3门AL高分(如A*A*A*)。
03、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对A-Level的要求较高,一般期望申请者至少有3门A-Level科目,实际录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A*A*A*-A*A*A*A。 虽然4门全A*能够体现学术深度,但如果有1门为B,反而可能拉低整体竞争力。
实考vs预估:如何平衡?
港校通常更看重完整的A-Level成绩,但实考加预估成绩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意味着:
如果你已经参加了部分科目的考试,有了实考成绩,再加上一些科目的预估成绩,完全可以提交申请。
优先保证3门A-Level科目拿到实考A*成绩,再考虑冲刺第四门。因为3门实考A*比4门中有一门B要更有竞争力。
如果你有特殊原因(如因病缺考)导致某科成绩不理想,可以通过重考显著提升分数(如从C到A*),并在文书中说明原因,这样对申请影响不大。
不仅仅是成绩:港校申请的其他关键要素
虽然A-Level成绩至关重要,但港校录取采取的是综合评估方式,还会考虑以下因素:
语言成绩
香港高校对英语能力有明确要求:港大和港中文一般要求雅思6.5+,港科大要求6.0+。语言类、传媒等专业可能需要7.0+。
需要注意的是,港大对雅思小分要求严格,不建议为了拼凑小分而单科重考。如果来不及考雅思,可以尝试用托福90+替代(但家考托福认可度较低)。
面试
面试是部分专业录取的重要环节,而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则能展示申请者的背景和潜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无港籍身份,用A-Level申请港校,一定要4门实考成绩吗?
答案是:不一定需要4门实考成绩,但拥有多门高分实考成绩会显著增强竞争力。
港校录取采取的是综合评估方式,在准备申请时,你需要:
优先保证3门A-Level科目取得高分,再考虑第四门;
注重实考成绩与预估成绩的合理搭配;
提前准备语言考试,争取一次性达到要求;
精心准备申请文书和面试,展现综合实力;
准确把握申请时间节点,尽早提交申请;
合理规划申请组合,包括冲刺、匹配和保底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