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童年最心爱的玩具吗?那件承载着家族记忆的老物件?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如何串联起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思考?
在五年级玫瑰班的PYP成果展示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将教室精心打造成一座独特的“童年博物馆”,不仅呈现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更上演了一场关于“我们是谁”的探索之旅。
在IB-PYP(小学项目)教育框架中,“我们是谁”作为核心超学科主题,始终致力于引导孩子探索自我认同、人际关系与社会定位。
一场由学生主导的开幕仪式
活动伊始,便由学生主持,以全班合唱拉开序幕。随后,大提琴的深沉与琵琶的婉转相继响起——这不仅是才艺的展示,更是每个孩子自信表达的舞台,宣告着这场展览真正的主角,是他们自己。
走进博物馆
看见学习的深度发生
走进博物馆,从“我的玩具珍藏”到“心爱之物”,再到“家族特征探秘”,每个展区都诉说着独特的故事。令人惊叹的是,所有的策展、讲解与设计,完全由孩子们自主完成。他们甚至提前制作了各具特色的项目策划书,从构思到执行,展现了惊人的规划与创造力。


“心爱之物”与语文的邂逅
结合语文上册“一花一鸟总关情”的单元,孩子们学习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他们笔下的解说稿,因此不再是枯燥的作业,而是充满真情实感的个人叙事。在筛选展品、撰写讲解的过程中,他们的归纳整合、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部分展品




“我们是谁挑战赛”与科学的探究
孩子们主动为家长们设计了一场互动问答挑战赛,所有题目均围绕遗传学、青春期等主题自主命题。他们将探究成果凝练成 “家族特征探秘”海报,不仅展现了对知识的熟练掌握,更在问答中实现了从“学习者”到“小老师”的角色转换。

“校园记忆幻灯片”与成长的轨迹
一张张幻灯片,记录了从学期伊始到如今的身心发展与社交成长。抽象的 “发展” 概念,由此变得具体而私人,与每个孩子的生命体验紧密相连。
制作海报花絮
这一切,正是我们IB-PYP(小学项目)“我们是谁”超学科探究单元的终极成果。在这里,孩子们彻底告别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长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策划者和自信的呈现者。
家长的见证
是最好的回响
学生介绍自己的策划书
展览结束后,我们收获了潮水般的好评:
“非常棒!小朋友自己制作项目书、录音二维码,整个过程非常珍贵!”
“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活动,孩子们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家长亦很有参与感!”
“全程都有学生自己制作完成内容并展出,他们非常有成就感,并期待家长们的见证和鼓励,非常棒!”
这些真诚的话语,让我们更加坚信:当学习与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相连接,它所迸发出的能量是无穷的。
成长
是永远不落幕的展览
玫瑰班的“童年博物馆”已暂告一段落,但学习带来的启发与感动仍在延续。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意义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探究者、胸襟开阔的沟通者、善于反思的思考者。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每一种成长都被珍视。这,就是PYP课程的魅力所在。
华旭双语将国内课程质量融入IB课程创新,小学部实施深度融合方案,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轴,加强全英语课程与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跨文化理解和高阶思维。
IB-PYP(小学项目)强调:学习必须根植于真实的生活经验,通过有意义的语境构建知识体系。当儿童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情感联结时,他们不仅获得认知发展,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上实现深度成长——这正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PYP实践中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