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巴黎,秋风送爽。当整座城市浸润在金色的浪漫中时,一场属于全球青年科学精英的盛会——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总决赛也在此静候开幕。
在总决赛日程开始前,机构的两支队伍和带队老师团队跨越山海,从中国北京&上海、美国等地共同奔赴巴黎。两个团队项目分别聚焦于现实的农业与公共卫生挑战,希望用合成生物学探索未来的解决方案,他们带着成果与思考踏上旅程,希望在巴黎的国际舞台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研团队交流思想、展示成果。
而在Jamboree现场,两个小队也不负众望,顺利完成全部赛程任务,分别斩获全球亚军与全球银奖的优异成绩。获奖详情可参考文章:
iGEM全球亚军&全球银奖!机构iGEM小队载誉而归!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带队老师的视角,回望巴黎那段紧凑而充实的日子:看看两支小队经历了哪些赛程,带队老师们又是如何全程护航,并最终助力他们赢得佳绩的吧~
征程启航,团队集结
巴黎时间10月26日晚,随着航班陆续降落,团队成员们顺利抵达。行程自落地起便衔接紧凑——由统筹组老师提前预约的车辆直接将队员们送至酒店,高效的后勤保障工作随即展开。带队老师们迅速为大家办理入住手续,并将提前准备好的“行程物资包”发放至每位成员手中。物资包中既有防盗包、卡套等安全用品,也有统一队服、电源转接头、晕车药等生活必需品,皆由统筹团队在国内精心打包准备,凝聚着对每位同学跨越千里的细致关怀。
对于从海外出发的同学,带队老师们提前收集了航班信息,实时关注抵达情况,并确认每位同学顺利抵达巴黎及入住酒店。对于未与主队入住同一酒店的同学,老师们也逐一确认安全,并前往对应酒店汇合、实地查看,同时及时将情况同步给家长。
待所有学生与家长安顿完毕,夜色已深,而老师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带队老师们再次聚在一起,逐项核对次日的行程与注意事项,包括汇合时间与地点、各阶段安排、天气、着装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并同步到巴黎线下沟通群中。当会议在深夜结束时,巴黎已归于静谧,我们也满怀期待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征程。
带队老师在巴黎线下沟通群中同步次日的具体安排
赛前准备:高效注册与有序备战
抵达巴黎的第二天,征程便正式拉开序幕。早上九点,带队老师与学生们在酒店用完早餐后,准时在一楼大厅集合。虽然许多孩子还未完全调整过来,有的凌晨一两点就醒,加上长途飞行带来的疲惫,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期待着iGEM赛程的正式开始。 为保障后续备战顺利,带队老师们提前踩点,熟悉会场路线及酒店周边的便利店、超市等,为同学们的生活和行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午虽然没有官方任务,但时间格外宝贵。带队老师们在出发巴黎前,已在北京提前整理并打印好了与项目答辩相关的稿件,同时将此前线上答辩课的录屏资料分类整理,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与复盘。
大家在酒店大堂自行熟悉和背诵自己负责的内容。大堂里不时能听到同学们低声练习的声音,桌上摊着密密麻麻的稿纸和笔记。带队老师则在一旁逐一抽查每位同学的讲稿掌握情况,现场指出语句不顺、逻辑衔接不清等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整个上午,队员们都全情投入,认真打磨自己的答辩部分。
午餐后,全队整装出发,前往会场办理注册。带队老师提前核对队员名单和参赛材料,提醒大家携带证件与入场邀请函,并在现场统一收取、确认信息,协助学生完成注册流程。巴黎的秋日气候宜人,注册现场秩序井然,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整个过程高效顺畅。
当参会挂牌依次挂上每位成员胸前,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大赛日程。随后,带队老师带领大家进入主会场,熟悉现场布局与展示区域。最吸引同学们注意的是那面密密排列着全球参赛队徽的墙。带队老师组织大家寻找并确认我们团队的徽章位置,并协调合影留念,记录下团队在总决赛现场的第一张集体照片。
紧接着,我们找到了大会分配的展位。接下来两天,这里将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项目成果、与全球顶尖队伍交流的主要阵地。带队老师首先协助同学们核对展位编号、检查展示物料和设备情况,并指导大家确定布展方案。学生们根据老师的建议,调整展板摆放、展示顺序等,完成展位布置后返回酒店,继续答辩彩排,为后边的赛程做充足准备。
舞台初亮相:Team Expo与live stage talk
开幕式之后,赛事最令人期待的环节——「Live Stage Talk现场演讲」与「Team Expo Session展位展示」终于登场。由于两支队伍的展示时间错开,团队采用了分头行动、双线推进的方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带队老师全程陪伴与指导。上午,一队在展区迎接观众,展示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二队则在酒店继续进行答辩彩排,打磨演讲细节。下午两队交换任务,节奏紧凑而有序。这样的安排确保让每支队伍尽最大可能合理安排时间、在舞台上以最佳状态呈现小队的风采。
Team Expo展位展示:主动出击团队协作
在Team Expo Session展位展示环节,参赛队伍需要以团队为单位,向观众及其他团队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这是一个兼具展示与交流的舞台——同学们不仅要生动讲解项目成果,还要通过创意布展与现场互动吸引更多观众驻足。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同学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与协作能力。带队老师结合现场同学的优势,带领大家进行了细致分工:有人负责主动招呼路过的观众,有人负责详细讲解项目内容,有人负责分发宣传物料,还有人专门负责引导现场投票。
由于我们的展位位置相对偏僻,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小队特别成立了“外联小组”——三位同学主动走出展区邀请其他同学或老师前来我们展位了解项目,拿着我们准备好的各种物料(钥匙扣、胸针、手机链、行李牌等纪念品)进行互动推广,另有同学带着宣传册在场内流动讲解。这套“主动出击”的策略让原本不占优势的角落满满热闹起来,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参观者。带队老师则在一旁不定时观察小队成员的状态,如果发现有人紧张或分心,会及时上前沟通具体情况,帮助成员调整状态,并用摄像头记录下每一位成员的努力。
众多宣传物料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瞬间——原本计划中午12点结束展位展示去用餐,但大家都沉浸在与其他小队交流的过程中,不愿离开。“老师,我们再多展示一个小时吧,还不饿呢。”当时的场景很自然,没人催促,也没人抱怨累,大家只是想再利用多一点时间,多展示一点成果。一直到下午一点半,才从展位离开。这份专注与投入,也体现了iGEM团队最纯粹的状态。
团队在海报前介绍项目
Live stage talk:紧张与协作并存的成长
在Live Stage Talk现场演讲环节,参赛队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站在小舞台上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这个环节不仅考验研究内容本身,更考验团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是团队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舞台。
在正式登上小舞台前,团队进行了多轮彩排,细致梳理了每个人的演讲内容、PPT切换和设备操作。正式上台时,难免有些紧张——声音微微发抖,偶尔卡壳——但这些真实瞬间并没有影响小队整体的节奏,其他成员会自然地接上内容,保证演讲顺利进行。带队老师也在一旁,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专注与协作的瞬间,为团队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至此,Jamboree最重要的两个团队任务已顺利完成,回顾这两支小队的四大行程,作为带队老师更多观察到的是同学们在过程中的成长。无论是在展位前的自信讲解,还是在会场的主动交流;无论是深夜坚持彩排,还是台上台下的互相配合,这些都体现了团队的协作和个人的进步。
最终考验:密集彩排与终极答辩
期待与紧张交织中,两支队伍终于迎来了各自的终极答辩。一队与二队的答辩分别安排在巴黎时间10月29日和30日下午。从抵达巴黎的第二天起,团队就进入了高强度的模拟答辩节奏。
带队老师中,除了负责生活与行程安排的老师,还有专业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对每一轮模拟答辩提供专业点评与指导,帮助同学打磨讲解内容和展示方式,确保每位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都熟练掌握。团队还特别培养了两名“全能成员”,对整个项目有系统性理解,能够在队友紧张或卡顿时及时补位,保证答辩顺利进行。每一天的彩排都在打磨细节——从内容表述到PPT翻页,从站位调整到问题补充,力求在最重要的舞台上展现小队最好的状态。
答辩过程比预期更加顺利。在项目陈述环节,同学们依次接过话筒,声音清晰洪亮,按照分工逐一发言。他们指向PPT讲解,与评委从容交流,并与队友保持默契点头。在评委提问环节,同学们稍作思考后主动应答,其他队员适时补充,团队配合井然有序。
答辩完成后,小队在答辩室门口合影留念
更大的惊喜在答辩后降临——Uprize Ⅰ小队收到了入围Finalists的邮件,这意味着我们成功跻身高中组全球前两名!
巴黎时间当晚十一点多得知消息后,带队老师立即组织学生进行下一轮备战。老师们和小队一起对答辩PPT逐页核查,提出内容和排版上的调整建议,确保每一环节都清晰准确。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协调工作:在巴黎的同学休息后,未到现场的同学根据安排查找相关文献、补充整理答辩资料,以保证整体进度不受时差影响。深夜,团队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彩排,直至凌晨两点;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再次集合,进行最后的准备。候场期间,团队靠着士力架和零食补充体力,保持对答辩的专注。
Finalists答辩环节设在比之前大数倍的教室,评委坐满了全场。当我们推门而入时,迎接他们的是全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站在答辩席中央,面对更加深入、更具挑战的提问,学生们竭尽所能,给出了当下最好的回答。在闭幕式主会场,Uprize Ⅰ小队作为全场第二支出场队伍,踏上了能容纳数千人的主舞台。相比之前的展位展示和封闭答辩,这次舞台规模更大,按照预先的彩排安排,小队成员逐一展示自己负责的部分。
荣耀见证:
斩获全球亚军与银奖
当最终成绩在闭幕式上揭晓,我们最终收获了:
Uprize II小队荣获全球银奖
Uprize I小队一举夺得高中组全球亚军,同时斩获4项单项提名、2个单项奖和1个赛道奖
颁奖现场部分合影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小队成员们无数日夜的努力,是每一份付出的积累。
作为带队老师,我们全程见证了这一切。从抵达巴黎的那一刻起,挑战便已经开始——十几小时飞行抵达后,顶着时差深夜开会,第二天一早便投入备战。每天的行程安排紧凑,对所有人的身心都是考验。令人欣慰的是,学生们始终保持专注:他们在深夜的酒店大堂修改讲稿,在展位前持续讲解到午餐时间,答辩前互相鼓励,获奖时共同分享喜悦。这段经历带给我们的,远不止奖牌与名次。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坚持、理解包容,也在国际舞台上收获自信。这些能力和品质,比任何奖项都更有价值。
巴黎的秋日渐远,但科学探索的道路正长。愿这段iGEM征程成为一颗种子,深植于每个孩子心中,随着他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终有一日长为参天大树。我们也坚信,拥有如此勇气与毅力的他们,必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多不可能。
写在最后
每一份坚持,都是对未知的回应;每一次前行,都在黑暗中点亮星火。也在此祝愿所有同学都能绽放自己独特的光彩,不负热爱与汗水,收获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