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文书策略:用脆弱性叙事取代完美主义

随着五月AP大考接近尾声,我们即将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文书写作季。在文书工作即将开展之际,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申请文书写作的经验

在美本申请中,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或主文书)可谓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展示了申请人个性和成长的关键部分。许多申请者误以为招生官想看到"完美的候选人"——成绩优异、领导力强、奖项无数的"超人"。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申请文的“脆弱性叙事”写作法

01首先,什么是“脆弱性叙事”?

脆弱性叙事”≠ 卖惨

“脆弱性叙事”是指在文书中坦诚分享自己的困境、失败或内心挣扎,并重点描写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它的核心在于真实、反思和具备成长性。坦然承认自己曾经的弱点和错误,展现自己是如何接纳并克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让招生官看到你的韧性和成熟

02为什么招生官会喜欢“脆弱性叙事”?

根据我过去十年的文书从业经验,我得出“脆弱性叙事”让招生官青睐的两大原因。

第一,真实的故事最打动人。

比如今年的一个金中河西的女孩子,开始也是想当然的以为,文书要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但经过我们的头脑风暴之后,无意间发现了她的烫伤经历和伤疤背后的故事。

于是,在描写这段经历时,我们写到,“The physical pain was intense, but the emotional impact was even more debilitating.”(身体上的疼痛剧烈难忍,但情感上的冲击更令人崩溃)。这样的故事更加真实,也更容易让读者引发共鸣。

再比如,另一位热爱足球的学生输掉一场重要的比赛时,写到,“My captain dreams had become a nightmare of frustration and failure. Harsh criticism exploded around me as I wrestled with disappointment.”(我做队长的美梦化作了充满失败和沮丧的梦魇。当我与失望苦苦缠斗时,尖锐的指责声在我四周轰然炸响)。这样的描写比起吹嘘自己“我热爱科学,从小拿奖”,“我领导能力超强”的故事,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美国大学的文书是美国“成长思维”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换言之,美国大学想看到你的成长潜力,而非静态的完美简历。

他们也知道,处于青春期的你,人生还有3/4的路在前面,遇到的失败和挫折远比现在要多很多。所以他们想看到,你过去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反应的,能否直面失败、自我反思、并获得改进和成长。

比如前面那位描写伤疤的小女孩,在文书的后半部分说,“I realized that my emotional pain and shame were largely self-imposed…Unlearning years of shame is a long process. While I’m not completely there yet, I have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towards healing.”(我意识到,内心的痛苦和羞耻多半是自我施加的枷锁…要卸下这份羞耻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我在自我疗愈的路上不断迈出坚定的步伐)。

这样一种既真实又打动人的故事不得不让读者再体会作者经历的同时,欣赏这个小女孩的坚强。

再如前文那个热爱足球,但不自信于做队长的男孩,意识到“I now strive to lead by empowering, not overpowering.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comes not by demanding respect but by earning trust.”(如今我力求以鼓励而非强权来领导团队。真正有力的影响,不是苛求尊重,而在于赢得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这个女生在托福不到100 无SAT的条件下ED录取了波士顿大学,而这个男孩也在GPA不理想的情况下RD录取了卡耐基梅隆大学。

03如何正确使用“脆弱性叙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失败都值得写进文书。

每年我们在文书季,都会遇到有人写,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考托福和SAT。这是真实的故事吗,当然,也符合“脆弱性故事”的范畴。但这个故事并不会打动人。原因是,考试这类挫折很难影响申请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接受更好的培训和刷题外,也很难采取多么creative(有创造性的)行动去改变。

因此,在选题上,要选择那些有影响力、行动力,或者结合学术兴趣和未来人生目标的“脆弱性叙事”。

再者,要避免单纯诉苦。

有同学问,我能不能写“我家很穷”“我很焦虑”“我觉得我不够好看/优秀”等故事。这类话题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重点是要避免单纯诉苦。要展现这样的背景或经历如何塑造了你,影响了你的未来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今年ED2录取纽大(金中中美班ED2阶段唯一一枚NYU offer)的朱同学,起初也是在这样的误区里,不够自信,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也会因为标化类考试而产生焦虑。

但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沟通后,把文书主题定位在了“宝藏女孩”。大致的思路是,从小,她一直追求所谓“宝藏女孩”(完美主义)的标签——好的成绩、能歌善舞、懂礼貌等,却在这种完美主义的追求中变得不自信,迷失了自我。直到某一天发现自己在这种追求中挣扎不已,突然发现,这个“宝藏女孩”的追求真的需要吗?于是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进行了思考。

同时,这篇文章里,以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写作贯穿全文,作者笔下的小女孩,取名“Hope”,正是自己人生几个阶段的映射。从暴露内心的不安全感和迷失自我,到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回自我,释放内在声音,不再被完美主义给局限时,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而这座“宝藏”是我们的内在价值观和品质,而不是外在的界定。即,没有统一的定义下的“完美”。这篇文章也如愿助他一臂之力,进入了梦校——纽约大学。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划重点,PS绝不是完美主义;真正打动招生官的,往往是那些敢于展现脆弱性经历和真实成长的文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Phytotherapy Research:长期喝绿茶能有效改善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关键是这一机制!

下一篇

中考生升学plan B 这5所深圳国际学校中考后可直接申请!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