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读艺术博士?

宝泥:您觉得什么样的艺术生更适合读博?

W老师:读博,其实是和自身要求紧密相关的。从个人素养上来讲,如果你自己拥有比较理性的头脑,是可以进入到博士层面研究,但个人很感性的话,我觉得到研究生阶段就可以了。

艺术创作,我个人认为,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已经足够进行创作实践了。到了博士阶段,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比如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你有可能从事的是一种美学研究,或者是一种审美探讨,这就和实践稍微有一点距离了。

宝泥:央美在选拔博士的时候,最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

W老师:选拔时,老师可能会挑选与自己审美思想比较一致的学生,这个当然不是中央美术学院一个学校的问题,是整个学术界都存在的一个现象。老师选学生的标准,肯定是要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以及研究思路,甚至还会考虑到,这个学生能不能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取得更深、更广的一种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实践有反叛心思或者不认可,那他肯定是进入不到这个老师的体系。当然这种现象也会带来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比如“近亲繁殖”,进而会为学术圈子带来隔阂,它的包容性和广度就会受到影响。

宝泥:央美老师在做博士生选拔的时候,会更看重他的学术成果,还是更侧重于他的艺术作品?

W老师:如果是一个实践类的博士,老师当然更希望看到他的作品语言具有自身的独创性,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自身没有这种潜质,可能就会比较平庸。

这些年来,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主要就是因为学生要两面作战,既要考虑创作,又要考虑论文。无论兼顾哪一方面,其实都会给另一方面带来不小的时间上的牵制,这导致这两个方面都很难深入,所以我也一直希望学生到了博士阶段,还是尽量以学术为主,这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宝泥:央美在选拔博士生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选择本科和硕士都是在央美读的学生吗,这个比例大概占多少?

W老师:据我了解,包括在和硕博老师交流中发现,本硕都来自美院的学生肯定是有优势的,因为美术学院的本科、硕士包括附中,其实都是秉持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艺术追求。

近些年,高校都会进行研究生调剂。央美有很多本科生,硕士生可能没有被本校录取,但是在调剂时,其他院校非常愿意接收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因为美术学院在艺术方面,尤其是在基础造型和理论方面,有自己的深度,一些要求也不是其他院校所能达到的,所以,我们的本科生包括附中的学生基础都非常扎实,进入到其他院校,都会带来一些非常有个性的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宝泥:现在很多艺术生都选择去国外读硕博,您认为有这个必要吗?这个含金量在哪里?

W老师:些年有必要,20世纪是非常有必要。但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国际性联系,包括视频、自媒体,以及整个信息传播的速度,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不一定非要出国。镀金的好处就是开阔眼界,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生存的一些方式,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是非要出去读硕博,这又是另外一个考量,比如,现在各个高校都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那么我们在研究这个门类时就要考虑,马克思所有的言论或者他的手稿在哪个国家最多,是不是要到这个国家去读研究生,读博士。

如果是学东方艺术,或是研究中国山水画,要去西方,欧洲,我觉得这对个人研究方课题并不能带来很多好处。如果读美术史,我认为有些国家还是可以去,比如美国的伯克利,可以进行一些学术上的交流,所以这个也是看你个人的方向发展,还有家庭条件等,允不允许你出国。

宝泥:吴老师,因为您自己也是国家艺术基金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并且也几次成功的申请到了这个基金,那么您认为成功的艺术类课题申请,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W老师:我自己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符合我们国家的要求,国家艺术基金是有倾向性的,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尽量往这方面内容靠拢,比如主题性创作,像“一带一路的建设”等等。

另外一个,就是从纯艺术角度出发,没有功利性,也就是要从很学术性的课题角度来考虑,也是有可能成功的,但这种比例相对小一点。如果三分之二是带有主题性要求,那么三分之一才是比较纯粹的学术思考。

当然,我并不认为带有主题性的要求不好,恰恰相反,这类要求能让人在竞争中更好地体现出申报主题的高度或者艺术追求的独特性,因为在这么多的主题性创作中,如何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其实也在考量你的智慧和高度。

从这一点上来讲,国家艺术基金其实为很多艺术家、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艺术平台。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专业详解——MPP/MPA公共政策/公共管理

下一篇

香港女校理科成绩胜过混校?单性别学校到底好不好?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