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有哪些“超能力”?
其实,美国高中学校在招生时都希望了解孩子的独特之处,换句话说,他们希望看到孩子能为课堂或学校带来别人无法替代的东西。而对许多初中生来说,申请时要提交的文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种“自我剖析(self-revealing)”的写作形式。
学校的文书书题目往往面向比较宽泛的学生群体设计,通常可以套入五段式作文的标准结构。因此,孩子在写“面临的挑战”、“最喜欢的活动”或“心中的英雄”时,常常错失一个关键机会,即:借由这个题目,展现自己身上真正特别、独一无二的部分。
为了帮助孩子写出这类“自我剖析”文书,我们盘点了一些简单但有启发性的问题。家长可以在孩子开始动笔前,或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与他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虽然他们不一定需要回答所有问题,但提供一些角度不同的表达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思考。
请注意,学校希望听到孩子自己的声音,因此请家长不要帮孩子润色或代写文书。学校的招生官很容易看出哪些文书“润色得太过”,这类文书往往脱离了一个初中生真实的表达风格,反而影响招生官对孩子的整体印象。
不过,帮助孩子确立写作目标,是另一种性质的支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文书类型1:课外活动
孩子在写这类文书时,通常会描述自己对该活动的热爱,或从中取得的成绩,但很容易忽略一个核心点:这个活动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趣或特别的申请者?你可以引导孩子思考:
- 是你怎样的性格或特质,让你喜欢上这个活动?
- 这个活动在本质上如何改变了你?
- 你在参与过程中,对自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因为参加了这个活动,你能为要申请的学校带来什么?
- 如果没能参与这个活动,你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 这个活动和你引以为傲或觉得特别独特的性格特质有什么联系?
文书类型2:遇到的挑战
孩子在写这类文书时,往往只描述挑战本身,以及如何克服,却很少延伸到这个经历如何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你可以这样提问:
- 为什么你选择写这个挑战,而不是其他经历?
- 经历这个挑战后,你对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有什么新的看法?
- 从这个挑战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事?
- 这个挑战反映了你身上的哪些性格或价值?
- 经历这个挑战后,你可以为某所学校带来什么?
- 这个挑战与你引以为傲或觉得独特的地方有什么联系?
文书类型3:心目中的英雄
孩子在写这类文书时,常常会大篇幅地描述英雄的伟大事迹,却忽略了这些成就为何对自己重要,也常常遗漏自己和英雄之间的联系。你可以这样引导:
- 为什么你选择写这个人作为你的英雄?
- 这个英雄如何影响了你,或者你身边重要的人?
- 在关注这个英雄的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了哪些认识?
- 你和这个英雄有什么共同点?
- 你能为所申请的学校作出的贡献,与这位英雄对世界的影响有什么相似之处?
- 这个英雄与你在自己身上引以为傲或觉得独特的品格特质有什么关联?
让孩子透过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的内省式思考,有助于他们写出更能展现个人特质、更具真实感的文书,而这样的申请文书,才最容易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
写申请文书,是孩子自我表达的一次练习,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作为家长,我们无需代笔、也无需操心语言的华丽。真正能帮到孩子的,是陪他们一起思考:“我是谁?”、“我在意什么?”、“我想让别人认识怎样的我?”
这些答案,比一篇“完美”的文章更重要,也更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