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哲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Harrison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澳门大学 哲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澳门大学Prof.Harrison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澳门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Harrison(565)

作为澳门大学哲学系的全职教授,导师是当今宗教哲学和跨文化哲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导师自2016年加入澳门大学以来,曾担任哲学与宗教研究系主任(2021-2024)以及文学与人文学院研究与课程副院长(2018-2021),在学术管理和研究方面都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导师的学术生涯具有深厚的国际背景。在加入澳门大学之前,她曾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长达十一年(2005-2016),担任哲学讲师和哲学与宗教论坛主任。此外,导师还曾在多所知名学府任教,包括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圣母大学伦敦中心、金斯顿大学以及伦敦穆斯林学院,这些丰富的教学经历为她的跨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和研究涉及多个相互关联的哲学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入的学术体系。

  1. 宗教哲学导师专注于宗教认识论和宗教多样性问题。她的研究涉及宗教多元主义理论、宗教的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解释、宗教哲学中的概率论问题以及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这些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中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2. 跨文化哲学领域导师对古典印度和中国哲学传统有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佛教哲学。她的工作致力于打破东西方哲学的界限,通过比较哲学的方法来探索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共同哲学问题。这种研究取向不仅丰富了哲学话语的多样性,也为解决当代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博物馆哲学和物质文化研究这一相对新颖的研究领域探索博物馆及其实践所产生的哲学问题,包括收藏、策展和展览等环节涉及的伦理学、美学、形而上学、认识论和宗教哲学问题。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导师学术视野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4. 跨宗教对话和基于典范的推理研究导师开发的"Exemplar Reasoning"(典范推理)方法为促进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深度理解提供了新的工具,这一方法已在实际的跨宗教对话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研究分析

1. "What if the Dead Are Never Really Dead?"

(The Monist)

这篇发表在权威哲学期刊The Monist上的论文探讨了死亡的哲学意义以及我们与逝者的关系。导师通过引入中国传统民间宗教中的鬼神文化,探索了死亡作为一种"陌生"现象的诠释学价值。文章分析了传统中国民间宗教中神灵、祖先和鬼魂的角色,为理解死亡和记忆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这一研究不仅在哲学上具有创新性,也为当代关于生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跨文化的智慧。该论文体现了导师将东方哲学传统应用于普遍哲学问题的研究特色,对死亡哲学和比较宗教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Mathematical Objects and the Object of Theology"

(Religious Studies)

在这篇发表于Religious Studies期刊的论文中,导师探讨了数学对象与神学对象之间的哲学关系。文章通过分析数学实在论和神学实在论的相似性,为宗教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导师运用现代数学哲学的成果来阐明神学语言的认知地位,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宗教哲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宗教语言本质的理解,也为宗教实在论与非实在论的辩论贡献了新的论证策略。这篇论文展现了导师在分析哲学方法运用方面的精深造诣。

3. "Seeing the Dao: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Philosophy of Religion".(Religious Studies)

这篇论文创新性地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道教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导师论证了不同哲学传统围绕特定概念隐喻发展和成熟,概念隐喻不仅是语言工具,更组织着整个思想、经验和活动网络。通过分析道教中"道"的概念隐喻,文章展示了如何通过隐喻分析来理解不同哲学传统的深层结构。这一研究方法为比较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对于理解东西方哲学传统的差异和联系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在宗教哲学和比较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4. "An Internalist Pluralis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Religious and Ethical Diversity"

(Sophia)

在这篇发表于Sophia期刊的重要论文中,导师提出了解决宗教和伦理多样性问题的内在主义多元论方案。文章认为,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理解宗教和伦理多样性所带来的各种哲学困难的理论。导师的内在主义方法为处理这些困难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这一研究对宗教多元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决当代多元社会中的价值冲突提供了哲学基础。该论文体现了导师在宗教哲学核心问题上的原创性贡献。

5. "Embodied Values and Muslim-Christian Dialogue: 'Exemplar Reasoning' as a Model for Interreligious Conversations"

(Studies in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这篇论文是导师"典范推理"理论的重要阐述。文章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跨宗教对话方法,建议以实践信仰的经验为基础进行富有成效的跨宗教对话,从而绕过意识形态对抗。典范推理聚焦于特定的宗教内容,即宗教传统中体现了该传统理想的典范人物。这种方法已在实际的穆斯林-基督教对话中得到应用,证明了其实用价值。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更在实践中为促进宗教间理解提供了有效工具,对跨宗教对话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6. "Philosophy of Religion, Fictionalism, and Religious Diversit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在这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的论文中,导师探讨了虚构主义在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中的应用。文章分析了宗教虚构主义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宗教多元社会中的认知冲突。导师通过批判性地评估虚构主义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宗教哲学中的实在论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宗教语言和信念本质的理解,也为宗教多元主义理论的发展贡献了重要见解。该论文在宗教哲学界引起了持续的学术讨论。

项目分析

1.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Objects and their Stories in the Macao Museum"

(MYRG2023-00185-FAH)

这一最新的研究项目体现了导师在博物馆哲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项目专注于澳门博物馆中物品及其叙事的哲学分析,探索博物馆实践中涉及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问题。该研究不仅对博物馆学具有理论意义,更为理解文化遗产的哲学维度提供了新的框架。项目通过分析澳门这一独特的文化交汇点,探索了东西方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对话可能性。这一研究预期将为博物馆哲学这一新兴学科领域贡献重要理论成果,并为澳门文化身份的哲学理解提供深刻见解。

2. "Sino-Muslim Philosophy in an Inter-Religious Perspective"

(MYRG2020-00201-FAH)

这一项目探索了中国穆斯林哲学传统在跨宗教视角下的意义。研究重点关注中华文化与伊斯兰传统的哲学融合,分析这种融合如何产生独特的哲学见解。项目通过考察中国伊斯兰哲学家的思想,探索了儒家、道家和伊斯兰哲学传统之间的对话可能性。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中国哲学多样性的理解,也为跨宗教哲学对话提供了具体的案例研究。该项目的成果将有助于促进对中华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性的认识,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的宗教哲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 "Conversations that Matter: Exploring Community Ideals in Macao through 'Exemplar Reasoning'"

这一项目将导师的典范推理理论应用于澳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项目为澳门居民创造机会,就体现文化和伦理理想的杰出个人进行结构化和有引导的对话。典范人物由社区志愿者选择,因此反映了社区的理想而非研究者的预设。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能够促进跨文化理解和社区凝聚力。项目不仅在理论上验证了典范推理方法的有效性,更在实践中为多元文化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该研究对于理解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的独特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想法

1. 人工智能时代的宗教哲学研究方向

  • 人工智能与宗教体验的哲学分析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宗教体验的本质和意义。研究可以从现象学角度分析虚拟现实宗教体验的认识论地位,从伦理学角度讨论AI在宗教实践中的应用边界,以及从形而上学角度探讨AI是否能够具有宗教性。这一研究将东西方宗教哲学传统与现代技术哲学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算法推荐与宗教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分析社交媒体和信息技术的算法推荐机制如何影响宗教多样性的表达和理解。研究可以探讨信息茧房效应对宗教对话的影响,分析数字化时代宗教社群的形成机制,以及提出促进数字空间中宗教理解的策略。这一研究将导师的宗教多元主义理论扩展到数字化时代的新语境中。

2. 生态哲学与宗教智慧的融合研究

  •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宗教生态智慧比较研究 系统比较不同宗教传统(包括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哲学资源。研究可以分析这些传统的生态智慧如何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指导,探索跨宗教生态行动的哲学基础。这一研究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理论价值。
  • 后人类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类学重构 在生态危机和技术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重新审视宗教传统中的人类观念。研究可以比较分析东西方宗教传统中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探索这些思想如何为后人类主义理论提供资源。这一研究将为当代环境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对话开辟新的路径。

3. 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哲学研究

  • 数字游牧民族的文化身份与宗教归属研究 随着远程工作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数字游牧民族"。研究可以探索这种生活方式如何影响个人的文化身份和宗教归属,分析虚拟社群如何重塑宗教实践,以及全球流动性对传统宗教社群的挑战。这一研究将为理解当代宗教社会学提供新的视角。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哲学对话机制研究 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哲学对话,探索不同文明传统在这一框架下的交流模式。研究可以运用导师的典范推理方法,分析具体的跨文化合作案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提供理论支撑。

4. 心理健康与宗教智慧的整合研究

  • 正念冥想的跨宗教哲学分析 系统分析正念冥想在不同宗教传统中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差异,探索其在当代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哲学意义。研究可以比较佛教正念、道教静坐、基督教默观等不同传统的理论基础,分析它们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 宗教应对与后疫情时代的意义重建 分析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人们的宗教信念和实践,探索不同宗教传统如何帮助个体和社群应对危机和重建意义。研究可以运用现象学和诠释学方法,深入分析疫情背景下的宗教体验变化。

申请建议

1. 学术基础准备

  • 哲学基础知识体系建构申请导师博士项目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在宗教哲学、比较哲学和跨文化哲学方面。建议学生系统学习西方分析哲学传统,同时深入了解至少一个东方哲学传统(如佛教哲学、儒家哲学或道家哲学)。学生应该熟悉宗教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宗教认识论、宗教语言哲学、宗教多元主义等。
  • 跨学科知识储备鉴于导师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背景。特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诠释学、现象学和比较方法论,这些都是导师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学生还应该具备基本的统计学和质性研究方法知识。
  • 语言能力要求除了英语能力外,学生最好能够掌握至少一门非英语的学术语言,特别是中文、德语或法语。这不仅有助于阅读一手文献,也能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语言工具。对于希望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生,古汉语能力将是重要的加分项。

2. 研究计划书撰写策略

  • 问题意识的培养成功的研究计划书必须体现出清晰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敏感性。学生应该从导师的研究兴趣出发,识别当前学术研究中的理论空白或方法论缺陷,提出具有原创性的研究问题。问题的提出应该体现出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 方法论选择的合理性研究计划书必须明确说明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及其合理性。对于哲学研究而言,这通常涉及概念分析、比较研究、文本诠释或现象学描述等方法。学生需要论证为什么选择特定的方法论路径,以及这种选择如何服务于研究目标的实现。

3. 申请材料准备

  • 个人陈述的针对性个人陈述必须体现出对导师研究方向的深入理解和真诚兴趣。学生应该详细说明自己的学术背景如何与导师的研究形成良好的匹配,以及希望在导师指导下实现什么样的学术目标。避免泛泛而谈,要具体说明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和理论方向。
  • 2 推荐信的策略选择推荐信应该来自了解学生学术能力的教授,最好是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一定声誉的学者。推荐人应该能够具体说明学生的研究潜力、学术品格和适合度。如果可能,获得与导师有学术联系的学者的推荐将是重要优势。
  • 学术作品集的组织学生应该精心选择和组织自己的学术作品集,包括研究论文、课程论文、会议报告等。作品应该体现出逐步深化的研究兴趣和不断提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作品的多样性也能够展示学生的学术广度和适应能力。

博士背景

Aristotle,985哲学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擅长运用跨文化哲学和现象学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伦理困境和技术哲学问题。在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东方智慧传统的对话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和《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重要期刊。擅长哲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AMC10/AMC12考试时间已出!如何选?对比AMC10/12哪个更合适你?

下一篇

2025fall牛剑录取offer偏好分析:是高分控?竞赛咖?科研狂人?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