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Top 20美本你准备好一份能打的活动履历了吗?

很多9-10年级家庭都听说过前两年打下的基础,将决定了孩子最终能去到哪里。这并不夸张,尤其对于在寄宿美高就读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寄宿美高学生在时间管理、资源获取、社群融入上的自由度更高,同时也意味着早期的选择与投入,会对后续申请产生更直接、更显著的影响。

很多家庭在孩子11年级才意识到申请临近,慌忙之间开始堆活动、追竞赛、刷头衔,却发现投入多、收效少,难以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申请材料。

01、如何建构优秀的活动履历

机构顾问总听到一些家长提出疑惑:“我的孩子参加了很多种类的活动呀,为什么招生官不买账?”对于寄宿美高背景的学生来说,招生官的期待其实更高。他们默认你有机会接触丰富资源、拥有一定的自我驱动力,因此对活动的含金量评估更加严格。

真正打动招生官的活动履历,从来不是简单的参与列表,而是一段段体现出成长、投入、热情与战略路径的叙事旅程:不是“参加了10个项目”,而是在某个方向持续耕耘,积累出了真实影响力的经历;不是“拿过几个奖”,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了独特视角与思维方式的体现;不是“头衔和title的罗列”,而是经历背后展现出的特质与潜力的折射。

更重要的是,高含金量的活动履历从来不是靠进入高年级后补出来的,而是根植于9–10年级的有效规划与准备。

02、9-10年级如何有效准备

深耕留学行业十六载,机构发现身在寄宿美高的环境中,如果学生能够在9–10年级就开始有方向、有规划地积累活动履历,他们最终能申请到的学校层级,往往会明显高于那些晚启动的同龄人

这阶段,很多家长会更关注先适应节奏、把成绩稳住。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已经在悄悄完成关键布局:

早期探索兴趣:通过广泛涉猎,找到真正愿意长期投入的方向;

初步形成领域认知:明白这个方向有哪些可能路径、要什么样的能力;

建立资源意识:主动利用美高内部的老师、升学顾问、社团、校外资源;

建立规划感:理解“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未来的什么积累”。

这些决定了学生是否拥有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能力,从而真正打造出一份有深度的履历。

03、常见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作为长期为多届寄宿美高家庭提供专业规划和个性化服务的资深顾问团队,机构最常看到的挑战不是资源不够,而是认知偏差。

以下这些误区,在寄宿美高家长中并不罕见:

✘ “现在刚去寄宿学校,还不熟悉,先别做活动了”

✘ “既然孩子在寄宿美高,学校会自动提供机会,不用担心”

✘ “别人都做AI、做科研,我们也得做一个”

✘ “孩子喜欢某个小众领域,但是这个专业的职业前景不好,申请材料里肯定用不上”

✘ “现在还没有明确方向,干脆什么活动都做一点”

这些看似合理的想法,往往会让孩子错失在G9–G10阶段最宝贵的时间窗口。

真正有战略视角的家庭,会从一开始就思考:

✅ 孩子的兴趣如何连接到长期目标?

✅ 美高内部的资源(老师、项目、社团)该如何使用?

✅ 现在不一定有明确成果,但是可以积累哪些铺垫性经验,最终助力申请?

✅ 如何逐步建立孩子的方向感与持续投入力?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26年最可能被申请“爆”的美国大学

下一篇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授课型硕士课程汇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