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澳门大学 中药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 CHEN,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是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华医药研究院的杰出教授和主任。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中医药的细胞和分子免疫调节机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生物学和药理学调控,以及面向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疗法和中药衍生疗法的转化研究。
教授的研究表现出独特的跨学科特性,将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免疫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他在调节性T细胞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现开创了中医药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的新方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授及其团队证明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型(TNFR2)在调节性T细胞活化、增殖及表型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理解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中医药研究教授专注于探索传统中药成分如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他的团队对防己碱(Tetrandrine, TET)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表明,这些成分能够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耐受性(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进而扩增调节性T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不仅阐明了某些中药的作用机制,也为开发新型免疫调节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 肿瘤免疫学教授深入研究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机制,特别是TNFR2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他的研究显示,肿瘤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TNFR2,这一特性可能成为靶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通过靶向TNFR2信号通路,有可能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miR-125b-5p sensitizes colorectal cancer to anti-PD-L1 therapy by decreasing TNFR2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发表于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
研究表明miR-125b-5p通过降低结直肠癌细胞上TNFR2的表达,能够增强抗PD-L1免疫治疗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当结合使用anti-PD-L1抗体时,miR-125b-5p可显著提高肿瘤退缩率,这种协同效应归因于miR-125b-5p介导的细胞毒性CD8+ T细胞的增加。
2."MiR-125b-5p modulate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by targeting TNFR2"
该研究阐明了miR-125b-5p如何通过下调TNFR2的表达来减弱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功能,为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3."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mediated regulatory T cell differentiation by Chinese herbal formulation attenuates colitis progression"
发表于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研究探讨了名为CDD-2103的中药复方如何通过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调节性T细胞分化来缓解结肠炎的进展。研究确定了该复方中的柏柏碱(berberine)和黄连碱(palmatine)能促进耐受性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介导的Treg细胞分化。
4."PLIN2 Promotes Lipid Accumulation in Ascites-Associated Macrophages and Ovarian Cancer Progression by HIF1α/SPP1 Signaling"
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研究发现,PLIN2通过HIF1α/SPP1信号促进腹水相关巨噬细胞的脂质累积和卵巢癌进展。研究鉴定了一种富集于腹水中的PLIN2高表达巨噬细胞亚群,这种亚群与疾病进展相关,并提出了针对这种细胞的治疗策略。
教授的学术地位
教授在国际免疫学和中医药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声誉。根据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统计,他迄今已发表271篇学术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9300次,H指数达52,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他的研究对科学界的深远影响。
他的研究生涯始于深圳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的临床研究医师,后转向基础研究,先后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和科学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2014年加入澳门大学后,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中药免疫调节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教授是国际免疫学和中医药研究交叉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关于TNFR2在调节性T细胞生物学中的研究被广泛引用,其2010年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的文章"Co-expression of TNFR2 and CD25 identifies more of the functional CD4+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已被引用近80次,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文献。
教授在多个国际期刊担任编委或审稿人,如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他主持多项国家和国际级研究项目,包括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和澳门大学研究基金资助的项目。他与全球多个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保持密切合作,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作为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教授不仅在科研上取得卓越成就,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指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活力。
有话说
教授的研究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展现了独特的创新思维和科学价值。他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基于教授关于TNFR2在调节性T细胞中作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机制。TNFR2信号通路在维持免疫稳态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这一机制不仅在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逃逸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开发新型免疫调节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授关于中药活性成分防己碱(Tetrandrine)的研究展现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方向。通过揭示防己碱通过促进跨膜TNF(transmembrane TNF, tmTNF)的表达,进而通过TNFR2信号通路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机制,为传统中药成分的现代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教授团队开发的防己碱纳米乳剂局部应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研究,展示了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创新思路。这种将传统中药成分现代化制剂技术结合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使其更适合现代临床应用,体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完美融合。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教授关于靶向TNFR2的研究为解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有限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结合靶向TNFR2的拮抗剂与抗PD-L1抗体,有可能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此外,教授的研究也启示我们重新思考炎症反应的双面性。TNF作为一种主要的促炎因子,通常被认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不利作用,但教授的研究表明,TNF通过TNFR2也能激活和扩增调节性T细胞,发挥抗炎作用。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念,为更精准的免疫调节提供了新视角。
博士背景
Jasmine Li,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博士生,专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疾病的新策略。擅长运用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标准。在研究中药抗炎镇痛活性成分及其分子靶点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和《Chinese 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