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抽签政策愈发严格读博是否为另一条选择?

“距离特朗普政府宣布"H1B签证申请费上涨10万美元"的新规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但这项重磅改革仍在各个圈子里持续发酵”

01、H1B新政来,成本大涨

从H1B申请人、企业雇主,到美国的经济学家、法律专家以及移民律师,各方都在仔细研判这一政策可能引发的连锁影响。

H1B抽签政策愈发严格,读博是否为另一条选择?

以往,H1B签证是留学生实现身份转换、留在美国工作的主要途径:由雇主承担抽签费用,一旦抽中,留学生便可获得留美工作的机会。

通常,一份普通的H1B申请总成本约为1万美金,这其中涵盖了政府收取的费用以及律师服务费用。

然而,在新政策框架下,企业若要为外国员工首次申请H1B签证,需额外支付10万美金的一次性费用,这还未将申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员工薪资福利等各项成本计算在内。

从经济逻辑层面分析,雇主会更倾向于招聘高收入员工,期望通过他们创造的价值来抵消这笔额外开支。

换言之,企业或许需要物色那些“最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人才,才有可能收回成本。

那么,对于雇主来说,面对10万美金这一“入场门槛”,究竟该选择押注哪些具备H1B资质的人才呢?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呢?

通常情况下,一份H-1B签证的有效期为三年。美国经济学家经过测算指出,若员工仅工作三年,企业需支付约22.5万美金的年薪,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若员工能续签签证再工作三年,即工作满六年,那么这一平衡点将降至年薪约11.1万美金。

然而,在现实中,每位员工在公司的工作时长以及所能创造的价值均存在差异,这使得新的用人成本计算变得更为复杂。

《纽约时报》基于2025财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H1B岗位年薪尚未达到这10万美元的新增费用标准。大部分岗位的薪资均低于三年期平衡所需的22.5万美金,仅有5%的H-1B工资超过了这一水平。

H1B抽签政策愈发严格,读博是否为另一条选择?

长期以来,H1B签证一直采用抽签制度。若因费用上涨导致申请总数减少,像亚马逊、谷歌等常年招聘高薪H-1B员工的大型科技公司,其中签率可能会有所提升。

但即便是在这些科技巨头公司中,许多岗位的薪资也并未达到22.5万美金的标准。以2025财年提交H1B申请数量最多的亚马逊为例,仅有4%的岗位年薪超过了22.5万美金,大部分岗位的薪水集中在10万至20万美金之间。

H1B抽签政策愈发严格,读博是否为另一条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数据不仅涵盖了首次申请的情况,还包括了延期和转换雇主的情况。

对于首次申请的职场新人而言,雇主是否愿意为这些初级员工支付20万美金以上的年薪,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更何况,H1B签证还将迎来“按薪资水平加权分配抽签”的改革。若员工的薪资水平处于Level1或Level2等级,那么企业投入的10万美金申请费很可能会付诸东流……

H1B抽签政策愈发严格,读博是否为另一条选择?

02、政策多变:读博可以绕开H1B吗

面对H1B新政的高昂成本,不少留学生开始重新审视“留美路径”这道选择题。

尤其是有长期留美打算的人,攻读博士(PhD)正成为被认真权衡的替代方案。相较于直接走H1B,博士之路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否有效“绕开”那笔约10万美元的首次申请额外费用,并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下,为个人发展预留更长的回旋空间。

博士项目本身自带“身份缓冲期”。

通常4–6年的学习期间,学生以F-1身份合法在美停留,并可通过助研/助教(RA/TA)从事有偿工作,无需立刻承担H1B抽签与高额申请支出。在不少STEM领域,毕业后还可申请最长3年的STEM OPT延期;将博士在读时长与OPT期限累加,整体在美的合法停留与就业窗口可达8–9年。这种“时间上的确定性”,相比一开始就押注H1B中签,更稳、更可控。

从毕业后的身份转换看,博士也往往更顺畅。一方面,大学、非营利科研机构、政府实验室等雇主属于H1B配额豁免(cap-exempt),全年可递件,受抽签配额影响小,即使费用上涨,这些机构基于对高技能科研人员的依赖,也更愿意承担用人成本。

另一方面,理工科博士常见的J-1路径、以及毕业后凭学术成果直申EB-1B或NIW等绿卡渠道,使得部分人可以绕过H1B环节。更重要的是,博士毕业进入的岗位薪资与岗位等级通常更高,更接近或达到Level 3、Level 4,在“按薪资加权分配抽签”的新规则下具备更强竞争力,这与本科/授课型硕士毕业即求职时的处境大不相同。

经济与身份维度叠加起来,博士路径构成一种“双保险”。许多博士项目配套学费减免与生活津贴,每年约3–6万美元不等,整体上降低了家庭的现金流压力;同时,在读期间身份稳定,能为你争取更充分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岗位、积累论文与项目成果、提前布局绿卡材料,而不必在一年之内完成OPT、抽签、转身份等高压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动作。

当然,博士并非“万能钥匙”。它更适合对科研或深度行业研究有真实兴趣、愿意在一个领域长期投入的人;更适合希望在美国长期发展但不急于立即进入全职岗位的人;也更适合希望通过提升学术与技术壁垒,增强在H1B与绿卡赛道上议价能力的人。

博士周期长、强度大,对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的要求高,单纯“为身份而读”很难走得轻松。因此,是否选择读博,仍应回到个人的兴趣、能力与职业规划上,在政策多变的当下,为自己的发展选一条稳健且能放大个人价值的路径。

以上就是机构编辑部老师分享。想要申请的小伙伴要开始着手准备啦!希望能帮助到正在申博的同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留学申请规划清单:厘清方向掌握关键

下一篇

全奖博士岗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Dr. Jie Hou 教授招募博士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