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简介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心理学系主任(Head of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一职,由CHANG LEI教授担任。同时,他还承担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与项目协调员(Programme Coordinator)的职责,在心理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均扮演着核心角色。
若从学术成果的量化数据来看,CHANG LEI教授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影响力可通过以下指标清晰体现:
- 发表总量:根据现有统计,他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321篇论文被收录,Scopus数据库收录论文数量为228篇。值得注意的是,在澳门大学任职期间,他贡献的论文数量占个人总发表量的半数以上——WOS收录188篇,Scopus收录148篇,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他对澳门大学心理学领域学术发展的持续推动作用。
- 引用与H指数:WOS数据库显示,其所有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已达11847次;Scopus数据库的总被引次数更高,为12302次。H指数方面,WOS数据库中为58,Scopus数据库中为59。在心理学领域,这样的H指数意味着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充足,且在同行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影响力。
- 成果质量指标:FWCI(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领域加权引用影响因子)当前数据为0,该指标的作用是将学者成果与同领域平均水平对比,以评估相对影响力。后续可通过关注最新学术数据库更新,进一步完善对其成果质量的全面评估。
二、近期文章和项目解析
CHANG LEI教授近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跨文化比较三大方向展开,相关成果多发表于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以下将选取几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具体解析:
(1)快速-慢速生命史策略的心理学模型与测量
有一篇题为《A Psychological Model and Measurement of the Fast-Slow Life History Strategy》的论文,是CHANG LEI教授与Lu, Hui Jing等学者合作完成的,发表于《Evolutionary psych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approaches to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25年第23卷第3期。这篇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首次构建了快速-慢速生命史策略(Fast-Slow Life History Strategy)的心理学模型,并开发出可用于测量该策略的工具。快速-慢速生命史策略是进化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描述个体在“短期生存与长期繁殖”“资源投入多少”等关键决策上的差异。在此之前,该领域一直缺乏统一的测量标准,这一模型的提出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量化工具。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其IF(影响因子)在WOS数据库中为0.9、Scopus数据库中为1.6,虽不是领域内IF最高的期刊,但却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特色期刊,十分适合发表理论构建与测量工具类的研究成果。
(2)多国家视角下的青少年发展纵向研究
- 七国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研究:《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to-Young Adult Executive Function Development in Seven Countries》这篇论文,是CHANG LEI教授参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的,发表于2025年《Developmental Science》第28卷第4期。该研究的核心设计是追踪7个国家的青少年,从青春期一直到成年早期,观察他们执行功能(如注意力集中能力、决策能力)的变化过程,并分析文化因素与个体因素在其中的交互作用。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的优势在于,相比横断面研究(仅某一时间点的调查),它更能清晰揭示“发展变化”背后的因果关联。发表该论文的《Developmental Science》,IF在WOS中为3.2、Scopus中为4.2,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Top期刊,这篇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九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与幸福感研究:《Physical activity and two-year change in adolescent well-being in nine countries》一文,发表于2025年《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第35卷第2期。该研究的核心是探索9个国家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情况,与他们两年内幸福感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身体活动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共性,但这种影响的强度会受到社会支持、教育环境等因素的调节。《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是专注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期刊,其IF在WOS中为3.5、Scopus中为4.6。该研究采用的跨国样本(9个国家)大幅提升了结果的普适性,为全球范围内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证依据。
(3)社会经济剥夺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CHANG LEI教授与Yang, Anting等学者合作的《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 brain morphology, and body fa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一文,发表于2025年《Brain and Cognition》第187卷。该研究的核心是分析儿童青少年面临的社会经济剥夺(如家庭收入低下、可获得的教育资源不足),与他们脑形态(如大脑灰质体积)、身体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剥夺可能会通过影响营养摄入、增加生活压力等路径,同时对青少年的脑认知发育与身体代谢产生负面影响。《Brain and Cognition》是聚焦脑科学与认知交叉领域的期刊,IF在WOS中为1.4、Scopus中为2.4。这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社会经济因素-脑形态-体脂”三个变量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为理解社会不平等如何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提供了神经科学层面的直接证据。
三、未来研究预测
结合CHANG LEI教授已有的研究方向,以及当前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对其未来研究重点做出以下三方面的预测:
(1)生命史策略测量模型的跨文化验证与应用拓展
现有研究中提出的生命史策略测量模型,已在基础学术研究中得到初步验证。未来,这一模型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文化样本范围,比如纳入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群体,以检验模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与稳定性。同时,研究方向可能会向应用领域延伸——例如,探索个体的生命史策略与学业选择、职业规划之间的关联,从而为学校教育指导、青少年职业咨询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方案。
(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身心发展的中间机制研究
现有研究已经明确,社会经济剥夺会对青少年的脑形态与身体脂肪产生负面影响,但两者之间的“中间机制”(如睡眠质量、亲子互动质量、学校教育资源可及性等)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未来的研究,很可能会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干预实验(如针对性改善某一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等方法,明确哪些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剥夺与身心发展关联的关键靶点。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制定政策以减少社会经济不平等对青少年发展的负面影响,提供具体且可操作的策略。
(3)跨文化青少年发展研究成果的干预转化
在前期的跨国研究中,CHANG LEI教授团队已经识别出青少年发展的共性规律与文化特异性特征(例如身体活动对幸福感的积极作用)。未来,他们很可能会联合教育学、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共同开发能够跨文化适配的干预方案——比如适合不同国家校园的身体活动计划、针对不同文化家庭的亲子沟通指导手册等。同时,研究团队可能会与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合作,在不同国家选取试点地区开展干预实践,检验这些方案的实际效果,从而推动学术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真正走向“实践应用层面”,切实助力全球青少年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