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商业、医疗、人文等领域,全球对 “技术 + 领域”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新加坡顶尖高校的南洋理工大学(NTU),精准捕捉这一趋势 ——2026 年将正式推出四项全新硕士学位课程,覆盖企业 AI 应用、数字人文融合、中医现代化、医学 AI 创新四大方向,其中多门课程为新加坡首个同类项目。
无论是想深耕 AI 技术落地,还是探索传统学科与科技的跨界融合,这四所 “新赛道” 都为 26Fall 申请者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全面拆解这四大课程的核心价值、培养重点与申请适配方向。
01、企业人工智能理学硕士
在 AI 商业化浪潮中,企业面临的最大痛点不是 “缺技术人才”,而是 “缺能把 AI 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人”—— 懂 AI 技术的不懂战略规划,懂管理的又跟不上技术迭代。NTU 专为解决这一痛点开设的企业人工智能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Enterpri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堪称 “企业 AI 转型的人才孵化器”。
这一课程由 NTU 专业及继续教育学院(PACE)主导,课程设计直击企业核心需求: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 AI 技术(如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又要通过管理培训打通 “技术落地” 的最后一公里。
从就业方向来看,这一课程的毕业生完全契合当前企业招聘的 “香饽饽”—— 无论是互联网大厂的 AI 产品经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顾问,还是咨询公司的 AI 战略分析师,都能精准匹配。
🔵入学要求:
•资格:获得公认地位的机构颁发的任何学科的荣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 英语要求:如果您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则需要托福(基于互联网的考试)> 85 或雅思(学术)6.0。如果申请人在英语国家完成了完全以英语授课的第一个学位,则申请人可以免除此要求。托福/雅思成绩仅在考试后 2 年内有效,应在申请期开始时有效。
• 工作经验:选择兼职课程的候选人最好在获得第一个学位后具有 1 年或 1 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该计划还欢迎具有较长工作经历的职业中期专业人士。
如果你职业规划是 “用 AI 为企业创造价值”,这门课程会是 26Fall 的优选 —— 既避开了纯技术硕士的激烈竞争,又能凭借 “技术 + 管理” 的复合背景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
02、数字人文文科硕士
当 AI、大数据等数字工具开始重塑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社会研究时,“懂技术不懂人文” 或 “懂人文不懂技术” 的单一人才,已难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复杂问题。
NTU 文学院推出的数字人文文科硕士(Master of Arts in Digital Humanities) ,作为新加坡首个将数字工具与人文探究深度结合的硕士项目,正为这一缺口提供解决方案。
这门课程的核心特色是 “双向融合”:不是简单地 “用数字工具做人文研究”,而是让技术与人文相互赋能。课程模块分为两大方向:
- 数字工具赋能人文:学生将学习 AI、Python、机器学习
- 人文视角引导技术:让学生思考 “技术该如何服务于人的需求”—— 比如 AI 推荐算法如何避免文化偏见,数字媒体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避免技术发展偏离人文关怀。
🔵入学要求:
- 任何学科的良好学士学位
- 良好的沟通能力(英语书面和口语)
- 雅思成绩为 7 分,或托福100
- 不需要事先完成数字人文课程或培训。
需要注意的是,这门课程对人文敏感度和技术基础”的平衡要求较高:无需极强的编程能力,但需展现对人文领域的热情;同时要体现对数字工具的学习意愿。
如果你想跳出传统文科的就业局限,又不想完全转向纯技术领域,这门课程值得重点考虑。
03、医学人工智能硕士
医疗领域的 AI 应用已从 “概念” 走向 “落地”,但能 “懂医疗流程、会 AI 技术、守伦理规范” 的复合型人才却极度稀缺。
NTU 李光前医学院推出的医学人工智能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作为新加坡首个深入融合 AI 技术与临床培训的研究生课程,专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这门课程的核心优势是 “临床导向”—— 不是教 “通用 AI 技术”,而是教 “如何在医疗场景中负责任地用 AI”。
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医学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课程分为两个不同的学习途径,旨在反映我们学生的不同背景和职业目标。每个单元都以一个顶点项目结束。
该课程非常适合两个主要群体:(a) 希望加深在临床或政策环境中理解、使用和监督人工智能的能力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例如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家;(b) 寻求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应用的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并需要以临床工作流程、监管和道德问题以及与医学合作为基础。
🔵入学要求:
- 申请人应持有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包括但不限于医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或相关领域。
- 也可以通过成功完成医学人工智能研究生证书和/或 FlexiMasters 途径来获得入学资格。
- 雅思6.5,托福100
这门课程对 “医疗与技术的结合认知” 要求较高:文书中需体现对医疗 AI 领域的理解(如提及关注过的医疗 AI 案例、对某一临床痛点的 AI 解决方案设想),而非单纯罗列技术或医疗经历。
如果你想进入 “医疗 AI” 这一高增长、高薪资领域,这门课程会是 26Fall 的 “黄金赛道”。
04、中医理学硕士
在全球 “整体医疗” 理念兴起的背景下,传统中医的价值日益凸显,但 “懂传统中医却不懂现代临床与科技” 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NTU 生物科学学院开设的中医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Chinese Medicine) ,作为新加坡首个由大学主导的中医研究生课程,首次实现了 “传统中医 + 现代临床 + AI 技术” 的深度融合。
这门课程的培养重点是 “让中医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夯实:覆盖古典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与现代中医理论,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
- 临床与研究能力提升:提供三甲医院的临床实践机会(如新加坡本地中医医院、NTU 合作医疗机构),同时教授临床研究方法(如中医临床试验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培养 “能做中医科研” 的人才;
- 跨界技能融合:特别加入 “AI 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相关内容,比如如何用机器学习优化中医辨证模型、用大数据分析中药方剂的疗效,让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接轨。
课程还设置了三大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妇科、针灸、生物医学 —— 无论是想深耕中医临床(如成为特色妇科中医师),还是探索中医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如中药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都能找到适配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程的开设填补了新加坡中医高等教育的空白,毕业生不仅能在医疗机构就业,还能进入中药研发企业、中医科研机构,职业路径比传统中医专业更宽广。
目前课程官网的详细介绍还没出来,但结合 NTU 的办学特色来看,这门课程大概率会对 “医学相关背景” 有明确要求(如本科是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同时可能需要提交相关实践证明(如中医诊所实习经历、参与过的中药研究项目)。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