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Morton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历史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中文大学Prof. Morton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中文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Morton(677)

James Morton现任香港中文大学(CUHK)历史系副教授,是中世纪欧洲史研究领域的学者,核心研究方向聚焦拜占庭帝国及其在地中海世界的地位。教授的学术生涯起步于古典学,2009年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得古典学学士学位,随后转向中世纪研究领域,于2011年在加拿大女王大学取得拜占庭史硕士学位,并于201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拜占庭与中世纪史博士学位。

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前,他曾担任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拜占庭研究初级研究员(2016–2017)及英国罗马学院罗马奖获得者(2018)。

研究分析

代表性论文

  1. 《Byzantine Religious Law in Medieval Italy》(2021)收录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拜占庭研究系列”(Oxford Studies in Byzantium)该著作是其博士研究的延伸,聚焦中世纪意大利地区的拜占庭宗教法,为理解拜占庭法律体系在西欧边缘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提供了关键视角。
  2. 《Law and Orthodoxy under the Komnenoi: The Appendix to Alexios Aristenos’ Canonical Commentary》(Dumbarton Oaks Papers 76, 2022: 205–21)研究探讨了科穆宁王朝时期的法律与东正教关系
  3. 《A Byzantine Canon Law Scholar in Norman Sicily: Revisiting Neilos Doxapatres’ Order of the Patriarchal Thrones》(Speculum 3, 2017: 724–54)研究重新审视诺曼西西里地区拜占庭教会法学者的作品及历史定位。

研究项目

  1. 2023–2025年项目:“Law and Orthodoxy: Legal Scholarship in the Byzantine Church c. 1050–1204”作为首席研究员获香港研究资助局一般研究基金支持。该项目聚焦11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拜占庭教会宗教教规法的系统化与专业化过程,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强化中世纪希腊基督徒的独特东正教认同,并导致其与西欧罗马天主教基督徒的分化。这一时期恰值拜占庭帝国与西欧互动频繁且冲突加剧的阶段(如十字军东征背景),法律与宗教的交织研究具有重要历史语境价值。
  2. 2020–2023年项目:“Law and Orthodoxy: Byzantine Legal Reform and Greek Religious Identity in the Crusading Era (c.1000-1260)”获香港研究资助局早期职业计划资助。项目以十字军东征时期为背景,分析拜占庭法律改革与希腊宗教认同的关系,为后续2023年的研究项目奠定了基础,形成对中世纪拜占庭法律与宗教认同研究的延续性探索。

研究想法

  1. 跨区域法律文本比较研究:结合教授对拜占庭宗教法与认同的研究,可开展“11–12世纪拜占庭与西欧中世纪教会法文本的跨文化比较”。选取同一时期拜占庭的《法律汇编》与西欧的《格拉提安教令集》为核心文本,分析两者在法律渊源、伦理规范及宗教认同塑造上的异同,探究地中海两端法律体系对“正统性”定义的差异如何影响区域文化边界的形成。
  2. 手稿物质性与法律知识传播:基于教授对前现代书籍与手稿文化的关注,可设计“拜占庭宗教法手稿的物质性与知识传播网络”研究。通过分析现存于欧洲及中东图书馆的拜占庭法律手稿(如抄写字体、批注痕迹、传播路径),还原法律知识在拜占庭帝国及周边地区(如叙利亚、巴尔干半岛)的传播机制,以及手稿载体如何影响法律条文的解读与实践。
  3. 法律实践与日常信仰的互动:聚焦教授研究的“法律与宗教认同”核心,可探索“拜占庭乡村地区法律实践与日常基督教信仰的互动关系”。以往研究多关注上层教会与帝国的法律制定,此想法可利用地方教堂档案、信徒遗嘱及捐赠记录等一手资料,分析普通民众如何通过法律行为(如宗教捐赠、纠纷调解)表达宗教认同,以及教会法如何渗透并影响基层社会的信仰实践。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与技能准备

  • 语言能力:需具备扎实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阅读能力,这是研究拜占庭法律文本与中世纪史料的基础;若有古法语或意大利语基础更佳,可辅助解读西欧与拜占庭互动相关的文献。建议通过选修古典语言课程、参加语言培训班或通过专业语言考试(如古希腊语水平测试)强化能力。
  • 专业知识:系统掌握中世纪欧洲史、拜占庭帝国史及基督教史知识,重点关注10–13世纪的历史语境(如十字军东征、拜占庭与诺曼人的关系)。可阅读教授的专著《Byzantine Religious Law in Medieval Italy》及发表于Dumbarton Oaks Papers、Speculum的论文,深入理解其研究框架与学术视角;同时阅读牛津拜占庭研究系列、剑桥中世纪史等权威丛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 研究工具与方法:学习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尤其是中世纪手稿解读技巧;掌握基础的历史地理学知识,了解拜占庭帝国及地中海地区的地理与行政区划;熟悉学术数据库的使用,如JSTOR、Project MUSE及拜占庭研究专项数据库(如Dumbarton Oaks Medieval Library)。

(2)研究计划与文书准备

  • 研究计划聚焦性:研究计划需紧密结合教授的研究方向,建议从“法律与宗教认同”“拜占庭与地中海互动”“手稿文化”三个维度切入。例如,可提出“12世纪拜占庭侨民社区的法律实践与宗教认同研究——以意大利南部为例”等具体题目,明确研究问题、史料来源及研究方法,并说明与教授现有项目的关联性(如承接其对意大利拜占庭宗教法的研究)。
  • 文书突出匹配度:个人陈述中需清晰阐述学术经历与教授研究领域的契合点,如本科或硕士阶段参与的中世纪史相关课题、撰写的论文(尤其是涉及法律或拜占庭史的部分);若有史料整理、手稿研究或学术会议参与经历,需重点提及,体现研究潜力。推荐信优先选择熟悉中世纪史或拜占庭研究的导师,让推荐人在信中强调申请人的语言能力与文献分析能力。

(3)前期沟通与学术积累

  • 提前邮件沟通:在申请前3–6个月邮件联系教授,邮件中简要介绍个人背景、研究兴趣,并附上1–2页的初步研究设想,询问教授是否有招生名额及对研究方向的建议。沟通时需展现对教授研究的深入了解,避免泛泛而谈。
  • 参与学术活动:关注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史研讨会、敦巴顿橡树园拜占庭研究会议等相关学术活动,若有机会可线上或线下参与,通过提问或交流加深教授对申请人的印象;同时尝试撰写短篇学术评论或译文,发表于高校学术公众号或青年史学期刊,积累学术成果。

博士背景

Chronicle Zhou,985历史学院博士生,专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研究。擅长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历史文献中的潜在模式和长期趋势。在研究唐宋时期官僚制度演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历史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和《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巴厘岛支教项目:在南纬8°天堂之岛 开展创新与自然文化探秘

下一篇

抢人了!澳洲取消留学生人数上限 2026年扩招至29.5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