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社会科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柏林洪堡大学的Prof. Fasang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国际社会学界的知名学者,Prof. Dr. Dr. h.c. Anette Eva Fasang 目前担任柏林洪堡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及微观社会学W3正教授,且自2018年起兼任柏林社会科学研究生院(BGSS)学术主任。她的学术道路贯穿德国顶尖高校:1999至2004年间,她在慕尼黑大学先后取得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5年进入不来梅雅各布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期间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加入耶鲁大学的不平等与生命历程研究中心(CIQLE),奠定了跨学科研究基础。
学术荣誉方面,Fasang教授的成就备受认可:2024年,她当选欧洲社会学院院士;2018年与2023年,她两度斩获罗斯abeth·莫斯·坎特工作-家庭研究卓越奖,这一奖项标志着她在该领域的国际顶尖地位;2022年,芬兰图尔库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她的学术贡献。
研究分析
当前研究项目
- “Contestations of the Liberal Script (SCRIPTS)”此项目以自由民主与市场经济模式的全球挑战为核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对“自由脚本”的争议与适应性调整,展开宏观层面的比较社会研究。
- “High hopes and broken promises: Young adult life courses in Senegal (SCRIPTS)”作为SCRIPTS项目的子课题,该研究以塞内加尔青年为对象,剖析社会变迁背景下他们的人生期望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微观生命历程与宏观社会结构的互动视角。
- “Household structures and economic risks in East and West German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compensation or accumulation? (KOMPAKK)”聚焦新冠疫情期间东西德家庭结构与经济风险的关联,旨在解答家庭在风险面前是起到补偿作用还是会加剧风险累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核心论文成果
Fasang教授的论文多发表于社会学顶级期刊,近年的代表性成果如下:
- 2024年:“Lives in Welfare States: Life Courses, Earnings Accumulation, and Relative Living Standards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即将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该研究通过比较五个欧洲国家,揭示了福利制度对生命历程、收入累积及相对生活水平的影响,为福利国家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证依据。
- 2023年:“Life-course-sensitive Analysis of Group Inequalities in Old Age: Combining Sequence Analysis with the Kitagawa-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在线发表于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文中创新性地将序列分析与Kitagawa-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结合,为老年群体不平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
- 2023年:“Life Course Trajectories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ing Late Baby Boomers and Early Millennial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29: 530-569)这项研究对比了美国晚期婴儿潮一代与早期千禧代的生命历程轨迹和财富累积差异,深入剖析了代际不平等的形成机制。
研究想法
- 数字平台就业者的生命历程脆弱性研究:依托Fasang教授在生命历程与社会分层领域的研究基础,可将研究视角转向全球数字平台经济中的零工劳动者。通过收集德国、美国、新加坡等不同福利体制国家平台劳动者的职业史、收入波动及社会保障参与数据,运用序列分析方法识别其生命历程的典型模式,进而探讨平台就业对收入稳定性、家庭组建及退休准备的长期影响。这一研究能填补数字经济时代非标准就业群体生命历程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福利政策对多代家庭生命历程的“联动效应”分析:在其福利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可设计一项跨国比较研究,选取北欧高福利国家与东亚家庭导向福利国家作为案例。通过分析育儿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如何影响“祖父母-父母-子女”三代人的生命历程联动(例如祖父母的退休决策、父母的职业中断时长、子女的教育路径选择),结合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政策评估方法,为福利政策向家庭友好型调整提供具体的实证支持与思路建议。
申请建议
1. 学术背景准备
- 申请人需拥有社会学、社会人口学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且在硕士阶段最好修读过生命历程研究、社会分层、定量研究方法等课程。
- 科研经历方面,建议参与过家庭研究、不平等分析或福利政策相关的项目,积累原始数据处理或定量分析的实践经验,这对后续博士阶段的研究至关重要。
2. 研究计划设计
研究计划必须与教授的研究方向紧密契合,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 一是延续她的欧洲福利国家生命历程比较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特定群体(如移民群体、残障群体);
- 二是拓展其方法论应用范围,把序列分析等方法用于新的研究对象(如数字就业者、跨国婚姻家庭);
- 三是结合当下社会议题,例如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支持与生命历程不平等问题。
- 研究计划中需明确阐述研究问题、理论框架、数据来源(如德国社会经济面板数据SOEP、欧洲社会调查ESS)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3. 技能提升重点
- 核心技能要求是熟练掌握定量研究软件(如Stata、R),尤其要精通序列分析(TraMineR包)、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
- 同时,良好的英语写作与阅读能力不可或缺,因为需要流畅撰写学术论文与文献综述;
- 若能掌握德语,将在涉及德国本土数据收集或与当地机构合作时增加竞争优势。
4. 套磁与材料准备
- 套磁邮件切忌泛泛而谈,需具体说明对教授某篇论文或某个项目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研究兴趣阐述与教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
- 申请材料方面,CV应突出科研经历与专业技能;推荐信优先选择熟悉定量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导师撰写,以体现学术认可度;
- 个人陈述则需清晰展现学术兴趣的演变过程以及与博士研究方向的契合性。
博士背景
Sociology Li,985社会学系博士生,专注于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擅长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和治理创新。在研究数字化时代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重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等重要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