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直博申请经验分享

Susie:Claire你好,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吗?

Claire:

你好。我是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统计学博士三年级。去年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最近一年专注研究优化算法,核心是在精确度与运算效率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我的研究包括贝叶斯优化,这一方向可用于机器学习、生物、材料科学等很多领域。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它想成品尝到一块很好吃的饼干后,如何反推可能的最佳配方。

Susie:我们有很多对生物统计感兴趣的同学。统计学和生物之间如何衔接?如果读完生物统计的硕士,还能继续哪些方向的深造?

Claire:

范围很广。可以继续往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走,也可以去运筹学与工业工程等交叉领域。申请时既要看项目,也要看感兴趣的老师与研究组的匹配。

Susie:统计学的研究方向能否从宏观上分一分类?

Claire:

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 一是应用维度,例如生物医学肿瘤、生物信息学基因序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金融时间序列等。
  • 二是方法维度,偏理论与偏应用。偏理论需要厚实数学推导。偏应用会做大量仿真与实证。

Susie:统计学的就业面看起来很广。我也采访过从统计学博士去了量化金融的同学。AI 对本领域的前沿影响如何?

Claire:

AI 带动了很多新课题。近年很重要的一支是因果推断与统计的结合,岗位描述里经常能看到。优化也是前沿方向的集合,但是类别太多,需要结合个人兴趣与目标行业具体落位。

Susie:申请相关的准备怎么做?只有数学统计出身才有机会吗?

Claire:

当然不是。申请材料里我认为最重要是研究经历与发表。其次是课程与专业课成绩。课程薄弱的人可以用研究经历来补,比如在心仪的组里做一年到两年,拿到合作者身份或者一封非常有分量的推荐信。数学基础方面通常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实分析。统计方面建议概率、数理统计以及判别推断等核心课。若本科背景是生物,研究生阶段修读相关高阶课也完全可行,而且研究生层级的课程认可度更高。

Susie:统计学同学的职业去向有哪些?

Claire:

总体可分三类。

  • 其一是与生物相关的业界,最常见是药厂,例如辉瑞与诺华,地区多在波士顿与新泽西。
  • 其二是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通常更偏向 AI 方向竞争很激烈。
  • 其三是金融行业的量化研究员与量化交易员,此方向需要刷题与较长准备周期,竞争也很强。

学术岗位当然也有,但与业界比占比略低,需要博士毕业后做一到三年博后并持续发表高质量论文。

Susie:博士学位是否一定会让找工作更容易呢?

Claire:

并不是一条通用捷径。博士更多对应博士岗位,竞争者也主要是博士群体。但岗位起点称谓与薪资带宽会与本科或硕士不同。像量化研究员很多团队基本只招博士。

Susie:读博也有人出于身份与签证考虑。学校或导师在求职上能提供多大帮助?

Claire:

差异很大。若导师是新晋的助理教授,他为晋升压力很大,可能不太鼓励你找实习。也有很支持与有人脉的老师,会积极帮忙内推。毕业权重也与制度有关。有的学校是 PI 制,导师话语权很大;有的是委员会制,需要导师与委员会共同认可。部分导师会要求发表数量与期刊等级,也有导师只看论文整体是否有价值。

Susie:统计系的经费总体情况如何?与生命科学相比有何不同?

Claire:

看学校与项目。以我所在的项目为例,系里统一提供经费,稳定性强,录取人数有余量时也能覆盖。基础生命科学常依赖导师个人经费,容易受政府项目变动影响,学生负担会重一些。若读的是偏生信方向,依然与导师经费关系更紧。

Susie:申请前联系导师算不算加分项?

Claire:

有余力可以做,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的硬实力还是研究成果。如果无法发表,拿到导师非常正面的推荐信同样很有帮助,尤其是有学术人脉的老师。

Susie:研究经历做到什么程度更有竞争力?是否一定要发论文或开会报告?

Claire:

影响非常大。哪怕本科院校一般、专业不完全对口,只要有两三篇论文即使不是第一作者,也可能显著提升竞争力。我见过同学凭此进入常春藤名校博士。当然,若时间有限至少要让合作导师愿意写很强的推荐信。

Susie:本科阶段找不到研究机会,是否该先读硕士或者做助研累积经历?如何更有效找到老师同意合作?

Claire:

可以同时申请直博与硕士。直博也并非没有可能。若想以硕士为跳板,建议优先争取系主任或资历深声望大的教授,他们一封推荐信的作用非常大。也有人选择在线硕士以拓展学校邮箱与师生网络,获取名校教授推荐信也很有帮助。

Susie:硕士转本校博士是否常见?

Claire:

看学校与竞争环境。有些学校很少接收本校硕士直转博士,更多是基于整体竞争激烈而非刻意不收本校学生。选择硕士时要留意这一点。比如我之前在 Emory 读的硕士,对某些人来说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 Emory 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名校,通常不太倾向从本校硕士直接录取博士,所以大家会担心这样是否会浪费时间。就我个人而言,可能不会选择这条路。当然,具体还是要看个人情况。

Susie:你的同届同学里,直博与先读硕士的大致情况如何?

Claire:

数学本科背景的同学直博很多,而且本校升本校也很常见。选择先读硕士的同学通常是为了补足短板或冲更好的学校。

Susie:统计学博士是否有面试?形式如何?

Claire:

基本都有。常见是同一天连续和三到四位教授单聊。后疫情时期很多学校会邀请你到校园参访一到两天,面谈加用餐交流。技术问题通常围绕你简历与论文里的内容,重点是交流顺畅与软实力的展现。

Susie:除了学术能力,博士阶段还需要哪些软技能?

Claire:

与导师的相处能力非常关键,要礼貌分寸得当,例如请求推荐信要考虑工作量与可行性。其次是与同学同行的信息互通,及时获取实习与项目机会。再者是公开表达与学术演讲,多参加会议结识同行。当然,若软技能不足,过硬的学术产出也可以弥补。

Susie:你为什么决定读博?实际体验与预期是否一致?

Claire:

我在硕士阶段意识到自己更适合定量科学。进入业界后可能只做项目中的某个环节,而博士能让我独立负责一个完整项目,训练问题定义与解决能力,在技术路径上获得更大施展空间。与预期一致的地方有工作时间与地点的灵活性,以及坚持做感兴趣的事能带来回报。不一致的是学校所在城市较小,生活单调,读博压力又大,对自我调节与生活平衡是个挑战。建议在学校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大城市的综合体验。同时要重视身体健康,它是一切的基础。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全奖博士岗位—慕尼黑工业大学招募博士

下一篇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导师(Kin Cheung教授)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