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澳门大学 物理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澳门大学的Prof. HUI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PAN HUI教授目前担任澳门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教授及副所长。他于200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3年期间,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研究员、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担任高级科学家。2013年,他加入澳门大学任助理教授,2017年晋升为副教授,2020年晋升为正教授。
研究分析
研究方向与方法
PAN HUI教授团队的核心研究聚焦于新型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核心方法是“计算+实验”的协同融合。这种方法能实现从理论预测到实验验证的闭环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first-principles design)预测材料的电子结构、催化性能等关键特性,再通过实验制备(fabrication)验证并优化材料性能,大幅提升研发效率。研究应用场景涵盖绿色能源与环境(如电催化/光催化、水分解、CO₂/N₂还原、燃料电池)、电子/量子器件(如ReRAM、PRAM纳米器件)及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
代表性研究成果
- CO₂还原催化材料: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IF:9.0/8.5)2025年第359卷发表的论文“Highly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CO₂ reduction on NH₂-MIL-125(Ti): The impact of (Cu, Mn) co-incorporation”中,团队研究了(Cu, Mn)共掺杂对NH₂-MIL-125(Ti)光催化CO₂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掺杂可显著提升催化效率,为设计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电催化材料创新:近期研究包括“结构可逆Bi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电化学CO₂还原反应中的应用”“高效低成本Sn-Zn合金基电催化剂用于CO₂到甲酸盐的电化学还原”等,聚焦于低成本、高稳定性催化剂的开发,解决CO₂电化学还原中的产物选择性和催化剂失活问题。
- 催化性能优化策略:在2025年国际先进材料技术会议(ICMAT 2025)上,团队提出“重构控制以提升催化活性”及“Co基串联催化剂增强硝酸盐电还原制氨”等研究方向,探索通过催化剂结构调控和串联催化机制突破反应动力学瓶颈。
研究想法
- 自旋电子学辅助的CO₂还原催化:结合教授在自旋电子学和催化材料的研究基础,可探索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催化剂表面电子转移的调控作用。例如,设计具有特定自旋构型的磁性纳米催化剂,通过外加磁场调控电子自旋态,优化CO₂还原反应中的电荷转移路径,提升产物选择性(如定向生成CH₄或C₂+产物)。
- ReRAM器件与能源存储的集成设计:将教授研究的ReRAM(阻变存储器)纳米器件与超级电容器或电池结合,开发“存储-计算一体化”能源器件。利用ReRAM的阻变特性实现能源存储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调控,同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优化器件界面的电荷输运性能,提升集成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响应速度。
- 光/电协同的硝酸盐还原-氢气生产耦合系统:基于团队在硝酸盐电还原和水分解的研究,设计光电极与电催化池耦合系统。利用光电极产生的光生载流子辅助硝酸盐电还原制氨,同时实现水分解产氢,形成“氨-氢”协同生产的绿色能源系统,解决单一反应的能量消耗问题。
申请建议
1. 专业背景准备
- 核心知识储备:需掌握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电化学或光催化的基础理论,熟悉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表征技术(XRD、TEM、XPS、电化学工作站等)。建议选修“材料计算”“催化原理”“自旋电子学基础”等课程,补充专业知识短板。
- 软件技能:掌握至少一种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如VASP、Gaussian)或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如LAMMPS),具备实验数据处理软件(Origin、Matlab)的使用能力,熟悉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
2. 科研能力提升
- 参与相关课题:优先参与能源存储、催化材料或纳米器件方向的科研项目,积累实验操作(如纳米材料制备、电/光催化性能测试)或计算模拟经验。若有机会,可发表与教授研究方向相关的期刊论文或会议摘要,突出科研潜力。
- 关注研究前沿:定期阅读《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Environ. Sci.》《ACS Catal.》等期刊的最新论文,跟踪CO₂还原、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自己对教授研究方向的理解与思考,形成独特的研究视角。
3. 申请材料优化
- 个人陈述(PS):需明确阐述申请动机,结合教授的代表性论文(如上述CO₂还原或纳米器件研究),说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如何与教授的研究方向匹配,同时可简要提及对某一原创研究想法的初步思考,体现主动性和创新性。
- 推荐信(RL):优先选择曾指导过科研项目的导师撰写推荐信,重点突出科研态度、实验/计算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若推荐人与教授有学术合作或共同认识的学者,可适当提及以增加推荐信的可信度。
- 简历(CV):清晰列出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技能证书、发表成果等内容,科研经历部分需量化成果(如“参与制备3种Sn基催化剂,优化后CO₂还原产甲酸盐选择性提升20%”),突出与目标研究方向的相关性。
博士背景
Felix,美国top10学院物理学系博士生,专注于量子计算和凝聚态物理的交叉研究。擅长运用量子场论和拓扑量子计算方法,探索拓扑绝缘体和超导体中的新奇量子态。在研究Majorana费米子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美国物理学会最佳学生论文奖,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Physic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