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Dąbkowski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大学 语言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大学Prof. Dąbkowski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Dąbkowski (687)

Maksymilian Dąbkowski教授于2025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核心聚焦于语音语法结构及其接口问题,通过对研究较少的语言开展原创田野调查实现学术探索。其主要研究对象为A'ingae语(又称Cofán语,ISO 639-3代码:con),这是一种亚马逊孤立语,目前由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约1500名Cofán人使用。

研究分析

核心论文成果

  1. 《The phonology of A'ingae》(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2024)作为首篇全面概述A'ingae语音学的研究,该文系统描述了该语言的音位 inventory、音位配列、主要语音规则、鼻音化与鼻音扩散、重音、声门化及其形态音位学,还涵盖了小句层面韵律的相关内容,为后续A'ingae语语音研究奠定了基础框架。
  2. 《Dominance is non-representational: Evidence from A'ingae verbal stress》(Phonology, 2021):聚焦A'ingae语重音的形态音位学,提出语素特异性重音删除无法通过表征方式捕捉的观点,为语音表征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3. 《Two grammars of A'ingae glottalization: A case for Cophonologies by Phase》(Natural Language & Linguistic Theory, 2024):分析了A'ingae语声门化的两种语法模式,论证其支持“相位协同音系学”(Cophonologies by Phase)理论的新预测,指出名词化过程中重音和声门化的覆盖模式对基础形态句法结构敏感,违背了严格的语法模块性原则。该研究还曾受邀在巴黎第八大学文森斯-圣但尼分校语音学研讨会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QP Fest上进行报告。

NSF基金项目解析

  1. “濒危语言(A'ingae语)中的名词和派生形态研究”(编号#2314344)是教授研究的重要实践载体:该项目针对A'ingae语这一濒危语言,深入探索其名词系统与派生形态规律,不仅具有抢救性的语言文献价值,更能通过对小众语言特殊形态现象的分析,为普遍语法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项目采用原创田野调查方法,直接与母语者合作,这种研究模式确保了语料的真实性与稀缺性,是濒危语言研究中最具学术价值的范式之一。

研究想法

  1. A'ingae语语音-语义接口的实验研究:结合实验语音学手段,测量A'ingae语声门化、重音等语音特征在不同语义场景(如情感表达、信息焦点)中的声学参数变化,探究语音形式与语义功能的互动机制。例如,可设计对话实验,分析声门化程度是否随语句的“强调性”语义增强而变化,从而验证语音特征的语义负载量,弥补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分析、缺乏实验数据支撑的不足。
  2. 基于A'ingae语的黏着词形态-计算模型构建:利用计算语言学方法,将A'ingae语复杂黏着词的形态句法规则转化为可计算的形式化模型。通过标注大量田野调查获取的黏着词语料,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黏着词的组合生成过程,检验“跨模块循环性”理论在计算层面的可实现性。该模型不仅可用于A'ingae语的自动句法分析,还能为其他黏着语的计算处理提供参考框架。
  3. A'ingae语濒危过程中的语音变化追踪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母语者的语音产出,建立A'ingae语语音变化的动态数据库。重点关注年轻一代与老年一代在重音位置、声门化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合社会语言学调查(如语言使用频率、双语熟练程度),分析语言接触(如与西班牙语接触)对语音系统的影响机制,为濒危语言的语音演变规律研究提供纵向案例。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 夯实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生成音系学、形态句法学核心理论,尤其是“Cophonologies by Phase”“韵律音系学”等与教授研究紧密相关的理论框架,可通过阅读教授发表论文及相关经典文献(如Sande, Jenks, and Inkelas 2020的著作)加深理解。
  • 提升田野调查能力:参与濒危语言或小众语言的田野调查项目,学习语料收集方法(如录音、转写、标注),掌握ELAN等语料标注工具的使用。若有机会,可尝试对某一地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小型语音调查,积累第一手语料处理经验。
  • 补充语言学交叉学科知识:选修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相关课程,了解Praat语音分析软件、Python语言在语料处理中的应用,具备基础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契合教授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特点。

2.研究计划构思

  • 紧扣教授研究方向:研究计划需围绕A'ingae语或其他濒危/小众语言的语音-形态句法接口问题展开,可从“语音变化与形态标记的互动”“黏着词韵律结构”等细分方向切入,提出具体可研究的问题,避免选题过于宽泛。
  • 体现创新性与可行性:结合教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延伸性研究思路,例如在教授声门化研究基础上,加入实验语音学验证;同时明确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及时间规划,展现对研究可行性的清晰认知。

3.申请材料优化

  • 个人陈述突出匹配度:详细说明对教授研究的了解,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如课程论文、调查项目)阐述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动机,强调个人兴趣与教授研究的契合点,避免泛泛而谈。
  • 推荐信针对性强:优先选择熟悉语言学理论或田野调查的导师撰写推荐信,请求推荐人在信中突出自身在理论学习、语料处理或实验研究方面的能力,增强申请材料的说服力。

4.沟通与套磁技巧

  • 套磁邮件中需体现对教授近期研究(如2024年发表的A'ingae语音学综述及声门化研究)的深入阅读,可提出1-2个具体的学术问题(如“在A'ingae名词化过程中,重音覆盖模式对形态句法结构的敏感性是否存在跨方言差异?”),展现学术思考能力,避免仅表达申请意愿而缺乏实质内容。

博士背景

Syntax,985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专注于计算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研究。擅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汉语语音、语法的历史演变规律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在研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重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语言学会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语言学报》和《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开启:竞赛时间/适合学生/参赛方式/奖项设置一文讲透!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