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瑞典找工作? 林雪平校友分享

Ao

种族与移民研究(硕),2023年毕业

目前在一家新能源企业从事市场内容战略,长期外派阿联酋工作

1Memories回忆起林雪平大学的求学生活,马上会想到的是什么?或者最怀念瑞典的什么?

最先想到的是瑞典的夏天和仲夏节。瑞典的夏天特别舒服,气温合适,经常骑车去郊区徒步。北雪平这个小镇(种族与移民研究专业在林雪平大学的北雪平校区授课教学)一到夏天举办很多活动,比如音乐节、美食节,特别喜欢那种慢节奏的生活状态。

我最怀念的是瑞典安静、自由的学习氛围,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压力,更能沉下心来思考和学习,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2Studies在林雪平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后来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吗?有记忆特别深刻的课程或授课老师吗?

我现在负责新能源企业的市场内容战略,听起来和“种族与移民研究”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学到的核心能力是通用的。

在林雪平大学学的这个专业,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还有对平等和多样性的关注。做内容和品牌时,我经常会问自己:我们的品牌故事是讲给谁听?有没有忽视了某些群体?我们的表达是不是足够包容?这些看似“软技能”的东西,其实对品牌的长期发展特别重要,也让我在工作中能有更宽广的视角。

如何瑞典找工作? 林雪平校友分享Study at LiU如何瑞典找工作? 林雪平校友分享

3Swedish way有什么习惯或者行事风格是在瑞典养成并延续至今的吗?

我在瑞典养成了重视“fika”的小习惯。虽然现在工作节奏快了很多,但我仍会每天留出片刻让自己慢下来,整理一下思路。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主动按下“暂停键”。现在即使我身处节奏快很多的行业和国家,我也尽量每天为自己留出一点“慢下来”的时间。

在瑞典的经历让我更习惯于一种平等、开放的沟通方式。无论是和同事还是客户相处,我更倾向于通过倾听和协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权威或强硬推进。

4Work可以聊一聊是如何进入目前这家公司的吗?工作体验怎么样?

我现在这份工作是在 LinkedIn 上通过主动 networking 拿到的。我当时直接联系了HR和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并附上了作品集。可能正好匹配上了他们的需求,很快就顺利进入了面试流程。

工作节奏和我在瑞典时相比确实快了不少,特别是在阿联酋这样一个节奏更紧凑、气候也截然不同的环境下——常年高温,生活方式也和欧洲差别很大。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每天都充满了挑战。我们团队专注于绿色能源领域,工作中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内容策略和创意点子,团队之间的思想碰撞让我每天都觉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5Ability你认为瑞典留学经历在回国求职时是“加分项”还是“小众标签”?以你的经历来看你觉得HR更看重哪些能力?

一开始确实会遇到一些HR不太熟悉瑞典教育体系的情况,会对我所学的专业感到非常好奇。但我认为留学背景本身是一个加分项,关键还是要能把你的所学转化为实际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跨文化沟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更被看重。HR也很看重实打实的工作经历和技能积累——比如实习中做过哪些具体项目、有没有和团队一起解决过什么棘手的问题、你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6WLB相对瑞典“慢生活”/工作生活平衡的状态与国内比较“卷”的环境之间的切换,你是怎么来平衡和适应的?

在瑞典生活和学习的时候,“慢生活”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我感受特别深的一点。大家重视效率,但不会把“加班”当成常态;他们鼓励你按节奏把事情做好,也很尊重你下班后的时间和生活。

换到国内和阿联酋工作以后,确实感觉节奏快了很多。身边人都特别努力,信息更新也很快,常常会有“不能停”的紧迫感。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后来我意识到,其实不管在哪个环境,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我现在会根据不同的任务调整状态:日常工作就尽量在有效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同时也保留一点“瑞典习惯”——给自己放空和思考的时间。

这段经历让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快”与“慢”之间切换,找到自己的节奏,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与其一味横向比较,不如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节奏和目标。能够根据环境灵活调整,专注于纵向与自己的成长对比,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7Tips对于将要就读你的专业的学生有什么建议或tips吗?

制定清晰的规划,积累实习经验非常重要。在这两年的学习期间,尽量多参与实习和实践项目,这会对未来求职大有帮助。

如果有意留在瑞典工作,建议尽早积累当地工作经验。比如做志愿者或实习,我曾在东约特兰省的反歧视局担任市场志愿者。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可以考虑红十字会、RFSL、难民组织或者人道主义救援类的NGO,做志愿者或实习。这些经历不仅能丰富简历,还能帮助建立本地人脉。如果能获得负责人推荐信,就会更具竞争力。

语言能力和作品集也很关键。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瑞典语水平往往是进入瑞典企业的门槛之一。如果计划转向市场营销方向,积累自己的作品集尤为重要,这能直观展现你的能力和经验。如果有读博打算,建议尽早与导师沟通。读博期间同样需要积累人脉资源,主动联系教授,了解研究方向和项目,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考虑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同学,建议多培养硬技能。

我们专业第三学期提供多个国家的双学位项目,建议充分利用,第二年多体验不同文化和学习环境。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拓展人脉。多参加线下的职业交流会,充分利用LinkedIn,与校友保持联系,拓宽职业网络。关于实习资源和就业渠道,可以关注The Hub网站,寻找初创企业的实习机会,即使是无薪实习也很有价值。毕业后,可以申请Jobbsprånget项目,该项目主要面向非欧盟国家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海国际学校|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国际部

下一篇

林雪平大学材料科学新硕士项目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