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中文教育系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Sophia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教育大学 中文教育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教育大学Prof. Sophia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香港教育大学全奖博士招生 | Prof. Sophia(705)

LAM Sin Manw Sophia(林善敏)现任香港教育大学中文研究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HL)助理教授。她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先后获得香港教育学院教育学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爱丁堡大学理学硕士及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博士学位。

专业资格方面,她持有苏格兰普通教学委员会中学教育(普通话科)全额注册资格、英格兰教育部合格教师资格(QTS)、香港教育统筹局注册教师资格。

研究分析

代表性研究成果

  1. 2025年期刊文章:Motivation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 review of theories and research findings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6(2):44-62)。该文系统梳理了国际汉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核心关键词包括Chinese、International Languages、Learning Motivation等,为动机理论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文献基础。
  2. 2025年书籍章节: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young people: Perspectives from divers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FL) learners in a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收录于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Routledge出版社)。研究以英语中学课堂中不同背景的CFL学习者为对象,探讨年轻人的跨文化敏感性,凸显了Foreign Language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等议题的研究价值。
  3. 2024年书籍章节: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ong Kong in the past 50 years(收录于Learn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irst languag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Routledge出版社)。文章回顾香港过去50年语言教与学的发展历程,聚焦Hong Kong、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Acquisition等核心维度。

主要研究项目

  1. 活跃项目: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and Products of L1 Chinese Learners: A Longitudinal Study(2025.01-2026.12)。LAM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PI)研究聚焦L1 Chinese学习者的写作过程与写作产品之间的关系,采用纵向分析方法,为中文写作教学提供实证依据。
  2. 已完成项目:Enhanci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Writing Ability and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2022.09-2024.05)。作为合作研究者(CoI),项目旨在提升中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及教师评估素养,涉及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Chinese Writing、Writing Teachers等关键领域。
  3. 已完成项目:Promoting a Dynamic Pedagogical Model of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Virtu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Enrich Students’ Virtual Learning Experiences(2021.07-2023.06)。作为合作研究者,项目探索异步与同步虚拟教与学的动态教学模型,重点关注Pedagogical Model、Virtual Teaching、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等方向。

研究想法

  1. 数字人文工具赋能CFL写作反馈研究:结合教授在数字人文教育(如虚拟剧场)的探索,可设计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智能反馈工具,追踪CFL学习者写作过程中的语言错误类型与思维逻辑变化,对比智能反馈与教师反馈的协同效果,丰富Chinese Language Pedagogy的技术应用维度。
  2. 跨境青少年汉语学习动机的生态系统研究:基于动机理论研究基础,可构建“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多层级生态模型,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CFL学习者为对象,通过纵向追踪揭示不同生态因子(如家庭语言政策、学校文化氛围)对学习动机的动态影响,为动机干预提供精准路径。
  3. 多模态互动视角下汉语二语课堂质量评估:整合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与Research Methods,采集课堂视频、音频及学习者笔记等多模态数据,运用会话分析技术解析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模式,建立课堂互动质量与语言习得效果的关联机制,为Teacher Education提供可操作的评估框架。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 优先选修二语习得、中文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夯实理论基础;

2.研究能力积累

  • 熟练掌握混合研究方法(量化+质性),尤其是纵向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NVivo);
  • 关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等核心期刊,了解领域前沿议题。

3.申请材料打磨

  • 个人陈述(PS)需明确阐述研究兴趣与教授项目的匹配度,例如结合自身对“写作过程与产品关系”或“虚拟教学模型”的关注,说明希望参与的具体研究方向;
  • 推荐信优先选择熟悉中文教育或二语习得领域的导师,突出申请者的研究潜力与实践能力;
  • 提交1-2篇相关学术写作样本(如课程论文、研究报告),体现研究思维与写作水平。

博士背景

Syntax,985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专注于计算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研究。擅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汉语语音、语法的历史演变规律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在研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重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语言学会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语言学报》和《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心理学思维挑战资格轮报名即将截止 查看往届错题集 备战全国轮 直通夏校!

下一篇

EPQ高分秘籍:3大学术平台+5种资料类型 手把手教你搭建最强学术资料库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