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系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Himsworth)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香港浸会大学 视觉艺术学系的博士生导师Prof.Himsworth,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香港浸会大学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Himsworth)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在艺术、科学与技术的交汇地带,Rhys Himsworth教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他的工作以实验室式的工作室实践为根基,核心是为印刷媒体(Printmedia)开发全新的方法与材料。对教授而言,“印刷”绝非单一的技术手段,而是不同学科对话的关键节点——就像连接各领域的突触,正是这一特性让他能联合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化学家及纳米技术专家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1. 拆解废旧机器与电子设备通过提取这些废弃物中的稀土元素并进行再加工,教授将其转化为颜料、印刷基底、雕塑表面乃至3D打印线材。这些材料最终塑造成的混合媒介作品,成功打破了图像与物质、现实与虚幻的传统界限。这种从材料出发的研究路径,实则是对技术消费引发的双重影响的反思:既包括环境层面的资源消耗与废弃物问题,也涉及人类对即时数据和永久连接的心理依赖。
  2. 当代技术的底层基础设施服务器农场、物流中心和回收枢纽均在其考察范围内。他在艺术创作中刻意模仿技术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目的就是让那些隐藏在全球贸易、通信和消费背后的循环链条,以及支撑这些链条的地缘政治权力结构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将电子废弃物与带有资源开采痕迹的景观图像相结合,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凸显了技术产品的物质残留与文化影响,更通过对点阵打印机、改造激光打印机、破碎手机等废弃设备的运用,构建出一种“过时美学”——既对技术封建主义的废弃物进行批判,又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1. 《Painting, Photography, and the Digital: Crossing the Borders of the Mediums》(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是媒介交叉领域的重要著作。由于Himsworth教授本身擅长运用类比与数字媒体进行创作,书中必然融入了他对绘画、摄影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实践经验。该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探讨媒介边界消融后的艺术表达新可能,读者能从中看到技术如何为艺术提供新的创作维度,以及艺术如何反过来拓展技术的应用场景。
  2. 《Fanoon: Center for Printmedia Research, Hi-Lights 2012-2018》(VCUQatar Press)作为该中心的联合创始人,Himsworth教授在书中系统梳理了2012至2018年间中心的研究进展、重点项目与学术成果。内容大概率涵盖新印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跨学科合作的具体案例等,既是对中心前期工作的回顾,也为后续印刷媒体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范式。

教授的学术地位

  1. 学术生涯Himsworth教授的学术生涯起步于顶尖艺术院校:2003年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并获美术学士学位,2009年从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取得版画硕士学位。扎实的学术基础为其艺术实践奠定了坚实根基,其作品在国际艺术界备受瞩目,展览足迹遍布威尔士国家博物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柏林Bethanien艺术之家、多哈卡塔拉艺术中心等知名机构,这充分说明他的创作理念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
  2. 在学术交流与机构任职教授曾受邀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费城泰勒艺术学院、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及机构分享研究成果;2016至2018年担任南方图形协会董事;2011至2018年期间,他在卡塔尔VCUarts出任副教授兼绘画与版画系主任,并牵头创立了Fanoon印刷媒体研究中心——该中心成为推动印刷媒体创新研究的重要平台。
  3. 奖项与媒体关注进一步印证了教授的领域影响力。教授曾先后获得康兰基金会奖(Conran Foundation Award)、卡塔尔国家研究基金资助等荣誉,2020年和2023年两度斩获威尔士国际艺术奖(Wales Arts International)。其作品还被《卫报》《金融时报》《Art in Print》等主流媒体及学术刊物报道,目前由柏林BBA画廊代理,这些都标志着他在艺术与学术领域的双重地位。

有话说

Himsworth教授的研究本质上是艺术与社会批判的结合体,其创新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

  1. 材料利用的革新将电子废弃物中的稀土元素转化为艺术材料,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技术消费与艺术表达之间的直接关联——观众通过作品能清晰感知到技术产品的物质属性,以及人类消费行为对物质世界的影响。
  2. 跨学科协作模式教授以“印刷”为纽带,将艺术创作与工程、计算机、化学等学科连接起来,这种跨界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让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相互碰撞。例如,与纳米技术专家的合作可能为印刷材料带来新的特性,而艺术创作的需求也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真正实现了1+1>2的跨学科价值。
  3. 研究的批判视角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教授通过艺术创作镜像技术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揭示全球技术产业链中的隐藏环节与地缘政治因素,这种方式让抽象的社会问题变得可视化、可感知。他的工作不仅拓展了印刷媒体的功能边界——使其从单纯的图像复制工具转变为跨学科探究与社会批判的平台,更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技术、物质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当代艺术如何回应现实问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

博士背景

Sophia,985本,英国G5经济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等。在《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Sophia学长擅长经济学方向研究型博士申请辅导,包括:选校定位,套磁辅导,研究计划写作辅导,个人陈述写作,以及面试辅导。成功帮助学生取得英国G5、新加坡和香港高校商科方向的博士offer。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申请指南

下一篇

学哲学真的会在毕业就失业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