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真的会在毕业就失业吗?

学哲学,真的会在毕业就失业吗?

最近好几位家长来找我,说孩子想学哲学,他们心里直打鼓。这个哲学,听起来挺高大上,可到底能干啥?以后找工作怎么办?今天咱们就聊点实在的,说说哲学专业这四年到底该怎么过,才能让孩子既有思想深度,又能有好的出路。

一、先别慌,哲学不是你想的那样

很多家长觉得哲学就是坐那儿想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儿。现在大学里的哲学专业,要学的东西可实在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到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还有科学技术哲学这些课程。孩子得读大量的原著,训练极其严谨的思维能力。

我去年接触的一个学生,家长刚开始坚决反对,说学这个以后喝西北风。我就跟家长解释,哲学训练的是底层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多地方都用得上。比如说逻辑学,这在编程、法律、金融分析里都至关重要。再比如伦理学,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科技伦理问题多火啊,很多大厂都在招这方面的人才。

二、大一和大二,打好基础别瞎忙

刚入学这两年,最重要的就是别被那些看似没用的理论课吓跑。有些学生觉得哲学史枯燥,急着要去搞科研、发论文,这就好比地基没打牢就想盖高楼,肯定不行。

我通常会建议学生,前两年老老实实把核心课程学扎实。像哲学导论、中西方哲学史这些课,一定要认真对待。同时,趁着课业压力还不算太大,赶紧把英语抓起来。想保研或者出国,英语成绩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一般会让他们大二就考出托福雅思成绩,别拖到大三大四,那时候事情多了根本顾不过来。

还有一个小细节特别重要,就是要主动找老师。哲学系的老师通常都很愿意和学生交流,我指导学生每周至少找一位老师聊一次,聊聊读书心得,聊聊困惑。这种师生交流,不仅能加深理解,以后申请研究生或推荐信,这些老师就是最了解你的人。

三、大三这一年,

科研入门要趁早

到了大三,很多学校会开一些原著选读课,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这些。这时候就要真正开始科研训练了。但科研不是说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而是学会怎么做研究。

我有一个特别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会让学生在大三上学期,选定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比如对人工智能伦理感兴趣,或者对儒家哲学感兴趣。然后让他们把这个方向近五年的核心期刊论文,找二十篇左右,一篇一篇精读。读完之后,写一篇文献综述,不用发表,就是练手。这个过程能让学生快速了解这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

接着,我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很多大学都会办本科生学术论坛,投个稿,哪怕只是墙报展示也行。实在没有,就去旁听一些学术会议。我有学生去旁听过科技伦理的研讨会,回来跟我说, suddenly就明白自己学的这些东西在现实里是怎么用的了。

四、大四来了,三条路怎么走

哲学专业的出路,主要是三条:保研、考研、出国。每条路准备的重点都不一样。

如果想保研,那前三年绩点必须高,这是硬门槛。像北大、复旦这些顶尖学校,保研率能超过40%。我一般会建议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关注目标学校的夏令营信息。夏令营是保研的关键,得提前准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哪怕只是课程论文的深化也行。还有,一定要找熟悉的老师写推荐信,那种模板化的推荐信,招生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考研的话,现在竞争确实激烈。哲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得高分,政治和英语也不能拖后腿。我辅导过的考研学生,我会让他们大三暑假就开始系统复习。专业课方面,除了把学校指定的参考书吃透,还要关注学术前沿。很多学校的论述题会考当下的热点问题,比如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这些。

想出国深造的话,语言成绩和writing sample特别重要。writing sample就是一篇学术论文,展示你的研究能力。我通常会帮学生把大三写的那篇文献综述深化一下,改写成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格式。选学校的时候,也别只盯着哈佛、牛津这些名校,有些欧洲大陆的哲学项目也很不错,而且奖学金机会多。

五、就业真相:数据说话,别被焦虑带偏

说到就业,这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实话实说,哲学专业的就业率确实不如计算机这些热门专业,但也没那么可怕。根据最新的数据,顶尖院校的哲学专业就业率普遍能超过85%。而且这个数据还只是刚毕业时的统计,哲学专业的优势往往在长期发展中才体现出来。

具体能干啥呢?我给学生梳理了几个主要方向。考公务员是个不错的选择,哲学训练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行测和申论里很有优势。现在各省市的政策研究机构也需要哲学背景的人才。教育领域,可以去中学当政治或哲学老师,很多师范类院校的哲学毕业生都进了重点中学。

还有一个新兴领域,就是科技伦理和企业咨询。很多互联网公司和科技企业,现在都在招哲学背景的毕业生做科技伦理评估或战略分析。我去年一个学生就去了某大厂做AI伦理审查,起薪一点都不低。另外,文化传媒、新闻出版这些领域也需要哲学人才,做编辑、策划、宣传工作。

给家长的真心话

其实选专业,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如果孩子真的对哲学有热情,思维能力强,那就应该支持。强扭的瓜不甜,学一个他不喜欢的热门专业,可能四年都浑浑噩噩,反而耽误前途。

我的建议是,与其焦虑哲学专业好不好就业,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规划这四年。把该读的书读透,把该做的科研做好,把该练的能力练强。一个真正优秀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出路不会比别的专业差。而且,这种深度的思维训练,会让他受益一辈子。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系PhD博士招生中!(导师Prof. Himsworth)

下一篇

圣母大学最新申请政策:继续Test-Optional+新增视频材料 释放重要信号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