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大电影专业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案例分享

年申请季,一轮轮家长都会面临着同样的焦虑:申请的人数不断增加,录取学生的标化水涨船高,开始准备的时间不断提前,再加上录取的“玄学”,这些都让美本申请充满了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本科申请是一生就只有一次的事情,谁不希望孩子能一次就取得成功呢?

但是,虽然申请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生一次,可它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走向的唯一要素。父母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过度焦虑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申请。毕竟在大学申请这门硬仗中,父母的淡定和支持,是孩子情绪稳定的保证和面对压力时的后盾。

这个申请季,机构的学生Alex摘获南加大电影专业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来自成都的他,成长于一个佛系家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低的录取率,Alex父母秉持的理念是“有书读就行,反正在哪里都是起点,不是终点。”面对申请季内卷的压力,他们认为重要的是其中的经历和收获的成长。在这样“淡然”的家庭氛围下,Alex顺利走过申请季,并摘获梦校的王牌专业录取。

今天,我们邀请了Alex的妈妈,来给大家分享作为家长,陪伴孩子走过申请季的点滴和感受,希望能帮助未来申请的家庭顺利度过熬人但收获成长的申请季。

 

选校和专业:支持孩子的选择

选校名单是孩子与顾问老师讨论后决定的,我们参与很少,大多是跟着孩子的选择来了解学校。最初他定的是计算机方向,高二转变为电影方向也让我们感觉比较突然,这个方向的职业不稳定性和对这个领域的陌生都让我们担心。但在孩子阐述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选校的原因后,我们基本接受了他的想法。

孩子所在的高中只允许申请十所学校,其中加州系算一所。选的专业基本都与电影相关,没有电影专业的才选计算机。

ED我们最早决定申请纽大Tisch学院,但他不甘心,自认为标化还行,于是在国庆期间仓促决定换成哥大。因为知道这个学校的难度,所以我虽然不支持但没反对,最后的结果是哥大和ED2的纽大都被拒。

EA申请的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艺术学院,是一个之前我们完全没听过的学校,排行榜上综排一百多名。但是在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学校电影学院专排在前十后,我们没有阻拦他申请这个学校。

常规轮申请我们还选了三所文理学院,本来我认为选两所即可,但他坚持,出于尊重,我也没有多加干涉。我们还建议他选一两所欧洲的学校,他说没有专业上适合的学校,拒绝了提议,但他采纳了我们选一所非美学校的建议。

申请季:经历了就是成长

在申请过程中,我们一直给他说的是申请即便没有达到目标也没关系,更看重他是否能规划好时间,少熬夜。这一年多我们家庭群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不要有压力”“没关系”“都支持”。

在等待ED结果和准备常规轮文书的12月,他在家庭群里说了六七次“最近压力太大了”。ED被拒后,他一晚上基本没睡着,一大早还去看日出舒缓情绪。在接连收到几封拒信后,身边同学又一堆offer,孩子更是焦虑得睡不好,三月中旬收到几所录取才有所缓解。

我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有过一点担心,但很快就放下,他爸则是一点都不焦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书读就行了”。因为我们都觉得不用纠结于一时,持续努力更重要。他如果实在不满足,也可以转校,并不是这次申请结果就能决定终生。所以后来收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加大的录取也算意外之喜。

这个申请季对我们而言是个信任的过程,信任孩子,信任他的选择也信任专业机构,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经历了就是成长。

家长的申请季:陪伴孩子的心理成长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五个关键词:关系、情绪、尊重、独立和边界感。这些也是在中学阶段,尤其近两年我们跟随孩子成长而调整的方面。

 

关系

亲子关系是第一位,有了良好的关系,沟通的渠道才顺畅,也会让孩子有极大的安全感,信任父母。Alex不管是面对压力还是违反学校规定被警告,都能主动跟我们聊,我们也基本不责怪,会跟他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的沟通频率很高,他看到留言都会回复,没经历过有些家长说孩子就像去了外太空,只有要钱时才传来微弱信号的情况。

 

情绪

尽量保持家庭内部的情绪平和,不急不躁才能好好沟通。Alex不在身边的一年多,我觉得有时文字沟通也挺好的,会斟酌措辞,考虑怎么表达孩子更容易接受,避免情绪不好时说话不过脑子,出口伤人的情况。

有一次考托福,前一天从学校打车到考场附近住,第二天凭身份证进入校园,谁知还没到考场身份证丢了,8点多给我们打电话,都快哭了。虽然9点之前去保卫室找到了,但已过8:30的入场时间,连监考老师都为他惋惜。当时我也着急,没忍住埋怨了两句后赶紧住嘴,给他留言,帮他一起想办法,宽慰他。因为他自己已经非常懊恼,吃一堑长一智。

 

尊重

一直以来,在Alex的兴趣探索上,不管是足球、摇滚乐、吉他、滑雪、编程还是电影,我们都在充分的沟通之后,不打压,尽力支持。初高中阶段,他换学校较多,但每次我们一家人都会认真讨论,让他清楚换的必要性和优缺点,主动地选择。申请期间即便我们不完全赞同,但也不会反对,因为以后的路需要他自己走,我们替代不了。

 

独立

留学意味着孩子将彻底离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独立面对全新的文化和生活。高中阶段是最好的准备时间,一般遇事我们会先听他的想法,做到多放手、多支持、不包办、少打击。

同时我们也独立,在孩子身上寄托太多,会给他极大的压力,也会在孩子出国后非常失落,我们更希望是“和而不同,各自精彩”。

 

边界感

我们有时容易模糊与孩子之间的界限感,干涉过多,自认为“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可以给建议,但尽量少帮他做主。这次美本学校的选择权在他,现阶段我们都没给意见,让他充分对比后再讨论,但无论他选什么,我们都支持。

家长眼中的Alex

Alex是个优缺点很分明的孩子,自信也自知,对热爱执着,有同理心、温暖而且幽默,朋友也很多,但拖延症超级厉害。

他对自己热爱的事有极大热情,主动学习,不需要我们过多操心。坚持参加校足球队,主动学吉他、组乐队,出去录专辑等等都不需要我们介入。这次申请电影专业,在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类课程培训的情况下,自编自导再自己完成后期,折腾出来了一个作品集。加入南加大新生群后他得知今年另一个孩子花了大额资金拍短片,调侃自己拍的短片只花了一顿街边馄饨和一顿肯德基就搞定了,纯属野路子。

Alex经常会说感谢爸妈支持他,尊重他。他爸爸是同济毕业,伯克利录取出来那天他爸很感慨地说:“你现在已经超过我了!”他哈哈地笑着回答:“那是因为你们平台给的好,站在你们的肩膀上。”当然嘴巴最甜是要钱的时候。

他也很有趣,原本微信名是他很喜欢的乐队涅槃的一句歌词“a denial”,但在ED被拒后就改成了“an acceptance”,把我们笑惨了,说他迷信。前几天他还给我们发了张图——“拒信九宫格”,挺好玩的。

说起他的拖延症,在申请季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多数申请是在截止时间才提交,比如ED2纽大时,作品来不及修改,几乎在最后一分钟才完成上传,让第二天听到的我们倒吸一口凉气。不过也好,他现在很清楚这样不好,会在分享里提醒即将申请的孩子避免这点。

这段时间各个国内美本录取统计和分析文章很多,我们经常互相分享,Alex看了不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留学最难年里,他是幸运的,这份幸运背后是热爱。

 

为什么选择机构?

我们初二就基本确定出国留学,在接触国际教育两年后觉得自己的经验不足以引领孩子,也不太了解美国大学,于是萌发出找升学顾问来指导孩子的想法。

看的机构不多,但有个前提我们非常明确,主体一定是孩子本身,升学指导应该是伴随孩子成长,帮助孩子提高,而不是包办。在谈了三家后,觉得机构的理念、资源以及前招生官和中方进度老师配合的模式是我们认同也需要的,所以很快就确定下来。

最后的结果超出我们预期,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机构顾问团队的老师们。孩子的原话是“谢谢各位老师,真的在申请季中帮了我很多很多,不管从学术上,心态上,还是个人成长上。”也许打动大学招生官的地方就是除开标化后,孩子在文书中不完美但真实,对热爱专注又努力的生动立体形象。

我们认为学习是终身的,最重要的是经历,好的结果是附加值。借用Alex发给我们一篇文章中的话送给将要进入申请的孩子:“在美本的路上,找到你自己,找回你自己,不要为了完美的履历而违背自己的内心,不要为了全面发展而放弃了你本来对一件事的专注和热情。”

不要用一所学校定义自己,哪里都是起点,不是终点。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QS专业学校排名公布!如何通过专业排名选留学学校?

下一篇

2022Conrad康莱德创新挑战赛详细介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关注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