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流浪地球还是拍得保守了,电影里直到世界末日蚯蚓才成为了地下城的常备食品。但欧洲人民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前不久,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新规 —— 从今年2月起,允许将经过紫外线处理的全黄粉虫(即面包虫 Tenebrio molitor)幼虫粉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投放市场。要不是这几天懂王和泽圣的大戏吸引了太多的关注,估计这件事早就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了。
其实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于几年前在十多个欧盟国家进行的调查就显示,对于是否愿意用昆虫替代肉类的问题,只有10.3%的消费者回答 yes,与之对应的是12.9%的 unsure 和76.8%的明确反对。
根据欧盟的定义,所有在1997年5月15日之前,未在欧盟国家被普遍消费的食物都应算作新型食品。常见的新型植物蛋白(人造肉)、一些藻类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传统食品,以及这一次的面包虫粉末,都属于新型食品。
按照规定,含有新型食品的食物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并且如果一种新型食品的出现是为了替代另一种食品(比如用人造肉替换传统肉类),那么其在营养层面至少不能低于所替代的食品。
所以即便面临民众们的广泛不满,面包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能获得欧盟的批准,就证明其不存在营养问题,甚至还可能具有其他优点。其实面包虫作为优质蛋白来源成本足够低廉,且非常环保这件事向来为科研界所认同,这也是它能成食品公司新宠的原因所在。
这里可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传统畜牧业每出产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消耗1.5万升水和8公斤饲料。而作为对比,相同质量的面包虫只需要4000升水和2公斤饲料。不仅如此,在同等条件下面包虫的蛋白质含量甚至比牛肉还高。
虽然昆虫入口爆浆的场面实在膈应人,但大多数昆虫的蛋白质含量确实要比牛肉更高。
更戳中欧洲人的是,以面包虫作为蛋白质来源还有环保上的优势。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畜牧业中牛羊等反刍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温室效应又是二氧化碳的23倍。换句话说,全世界牲畜放屁所导致的温室效应比全世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还多。
相比之下,昆虫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作为食品,是否安全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方面。在这一点上,面包虫甚至也算是久经考验。这是因为面包虫算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宠物食品 —— 比如对于鸟类、鱼类、小仓鼠等动物而言。(有兴趣者请自行TB搜索)
宠物能吃那人也能吃吗?其实不少地方的夜市别说是“油炸面包虫”了,炸蚂蚱,炸豆虫,炸蚕蛹那也是卖的相当红火。在饮食丰富方面,国内扳回一局。
不难看出,欧盟将面包虫列为可食用商品绝非无的放矢。其实早在2017年,瑞士就已经批准将面包虫作为一种食物投放市场。但直到2021年,欧盟才允许将面包虫干作为食用商品投放市场。换言之,这次面包虫粉末进入市场很大程度上只是过往政策的延续。
而为了打消消费者们的疑虑,欧洲食品安全部门也声明进行了广泛的测试,结果证明将面包虫粉末用作食品添加剂除了有导致极少数人过敏的风险外,并不会有任何普遍的健康隐患。
但欧盟这次的政策和此前还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以往仅允许将面包虫制品作为单一商品投放市场。但新规实际上确定了面包虫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市场地位,这意味着它可能将广泛存在消费者平时所能接触到的各种食品当中。从面包和奶酪到薯片或果酱等各种加工食品中都会有这些小虫子们的身影。这对于不喜欢它们的人群来说“防不胜防”因而非常“恐怖”。
不过,这种担忧也可能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根据新规,面包中添加量最大是4%,相当于每100克面包最多添加4克面包虫粉末。且添加面包虫粉末的食品必须要在配料表上注明含有“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黄粉虫幼虫(面包虫)粉末”(UV-treated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yellow mealworm) powder)。
虽然上文列举了种种面包虫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的优点,但欧盟在这个节点试试这项政策也不是偶然。但直接的推手其实是一家来自法国的初创公司 Nutriearth。
这家公司的科研团队发现,面包虫富含人体合成维生素D3必要的营养元素。而维生素D3又是热提吸收钙质、并进行神经传导所必须得元素。这赋予了将面包虫粉末用作食品添加剂的直接理由。
不仅如此,Nutriearth 还保证面包虫粉末对食物口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正因为如此,欧盟才批准了前者提交的将面包虫粉末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的申请。不过有趣的是,虽然商业层面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但相应的代价却代偿在了口碑上,在谷歌地图上,Nutriearth 的评分被愤怒的网友刷到了了1.4/5,堪称历史级别的低分。
目前该规定已经于上个月正式施行,如果你也在担心自己不小心吃了一大口虫子,记得在入口前翻翻配料表,找找有么有对应的标签。
生物化学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