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数学辅修AI,计划🈸博CS,请介绍一下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最好能避开一些敏感方向,好毕业的?
如果学生有数学主干、AI方向的背景,申请CS博士可以考虑的方向主要包括:
- TC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 优化(Optimization)
- 理论机器学习(Theoretical ML)
- 以及更应用导向的 统计机器学习(Statistical ML) 和 优化机器学习(ML for Optimization Systems)
前面几个方向偏理论,数理要求高但资源门槛低、算力依赖小,相对来说好毕业,也较少涉及出口管制敏感领域。而统计/优化机器学习则是理论与应用之间的“灰度地带”,可以支撑CS PhD申请,也同时可以考虑OR(运筹)、Stats、EE,甚至部分商学院Operation Management方向的博士项目,路径更灵活。
关于“敏感方向”的问题,其实只要背景涉及CS或ML,哪怕是做最理论的内容,在申请F签或博士期间都可能会被行政check,这是客观现实,不完全取决于研究主题本身。除非转去如商学院OM这样明显非敏感的学科,否则敏感问题只是程度问题,不太可能完全规避。很多博士生选择在读期间不会过。博士期间“能毕业”与否,最终还是看能否持续稳定做研究——而不是签证问题。
当然,申请的具体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如果目标是申请计算机博士,基本要求是在计算机教授的指导下做过科研项目,否则说服力有限。而想进入计算机这条赛道,本身难度就不低。
我们最近就有一位学生,去年是自己DIY申请的博士,投了近30所学校,但无一录取,对学生打击非常大。现在在家长的鼓励下,决定今年在机构的协助下重新规划申请。
表面上看,这位学生的背景是非常强的:工科Top 5学校,数学与计算机双专业,数学是honor track,GPA很高,有三段科研经历。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计算机教授做的项目,也拿到了推荐信;申博方向定的是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从性格上看,这位学生理性沉稳,对科研也有热情,也是比较适合走博士这条路的。他当时对自己的DIY申请也很有信心。
但我们细看他的申请材料之后,对全军覆没的结果其实并不感到意外。问题主要出在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是数学和计算机双专业,但整体背景更偏数学,科研中有两段都是数学方向,真正与CS相关的科研只有一段。对CS博士申请来说,这样的背景竞争力不够。
第二,推荐信虽然来自知名教授,但科研项目最终并没有明确成果产出,推荐信强度可能还不太够。
第三,选校定位偏高,再加上理论计算机本身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方向偏理论、机会也少,导致申请难度进一步上升。
我们已经为这位学生制定了新一轮的申请策略,这里就不展开赘述。
这个案例想说明的是,博士申请远不是“选个方向”这么简单。它需要从学生的背景出发,结合研究经历、推荐资源和专业兴趣,制定一套现实可行的策略,并且要建立在学生本人确实适合读博、有持续动力的前提下。最近很多家长找我们做博士申请评估,但是大多数人(90%)其实都没有通过我们的评估,不太符合申博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