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拼尽全力才进入这所名校,现在却要被迫离开?”
“这就像一场权力游戏,我们成了民主与威权之间的棋子。过去几个月里,我在美国看到的正是这种迹象。”
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撤销其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
这一举措意味着哈佛大学在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现有持此类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称此举是对全国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警告,因哈佛大学屡次违反联邦法律,故撤销其招收国际学生的特权。
哈佛大学对此强烈反对,指出国土安全部的举动 “违法”。
学校声明强调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为哈佛大学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该报复性行动可能严重损害哈佛社区、国家以及哈佛的学术和研究使命。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秋季学期,国际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的27%以上,整个哈佛的 “国际学术人口” 达9970人。
美国与哈佛的矛盾
这一事件背后是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长期矛盾。
自2024年1月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府以打击 “反犹主义” 为由,要求多所高校整改。
3月底,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表示要审查拨给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约90亿美元联邦资金。
4月11日,美国政府官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学校进行 “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否则削减联邦资金。
4月14日,哈佛大学拒绝政府要求,随后政府冻结了约22.6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资金。
4月21日,哈佛大学起诉政府,指控其试图操纵学校学术决策。
5月5日,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称哈佛未按要求改革,政府将不再提供新资助。
5月12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迈克尔・加伯发表公开信,称哈佛遵守法律,政府控制举措违法。
5月13日,政府在冻结资金基础上再取消4.5亿美元拨款,哈佛大学则再次提交诉讼要求。
除哈佛大学外,美国多所高校也面临类似压力。
特朗普政府以 “反犹主义” 为由,威胁调查并停止向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拨款。
3月,美国政府撤销了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校方几周后妥协,推行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学生纪律处分程序、使用 “反犹主义” 新定义等。
哥伦比亚大学还宣布裁员近180人,研究经费受到影响。
该协会已在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政府,控告其撤销联邦拨款行为违法。
康奈尔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高校的联邦拨款也被冻结。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不仅对哈佛大学的学术和研究使命构成威胁,更引发了对美国高等教育界学术自由和大学独立性的广泛关注。
哈佛大学的坚决回应和法律行动,以及多所高校面临的资金和政策压力,凸显了美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可能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学术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2025年5月22日,美国政府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资格,这一事件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申请与录取方面
对于原本计划申请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申请计划被彻底打乱。
由于2025-2026学年无法招收国际学生,他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申请策略,考虑申请其他学校,甚至改变申请时间表。
这不仅增加了申请准备的复杂性,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错过理想的申请窗口。
已经递交申请但尚未收到录取结果的中国学生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他们担心自己的申请是否会因政策变化而受到影响,以及是否需要准备额外的材料或解释,以应对哈佛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动。
二、学业规划方面
对于已经获得哈佛大学录取通知并计划在2025-2026学年入学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需要重新规划入学时间。
部分学生可能选择推迟入学,等待政策明朗;
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寻求转学到其他能够接收国际学生的高校,这涉及到课程衔接、学分转换等复杂问题。
在读的中国留学生如果选择转学,他们需要与新学校的学术部门协调课程安排和学分转移事宜。
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转学过程中面临学术上的挑战,如需要补修额外的课程或无法获得全部学分的承认。
三、就业与职业发展方面
在读的中国留学生如果失去合法身份,将无法在美国合法工作和实习。
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计划,尤其是那些希望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寻找就业机会的学生。
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甚至放弃在美国的就业计划。
对于即将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原本可能已经获得了在美国企业的实习或工作机会。
但由于政策变化导致身份问题,这些机会可能化为泡影。
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或者考虑回到中国或其他国家发展,而原本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被完全打乱。
四、与美国高校的关系方面
中国留学生及其家庭对哈佛大学的信任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他们认为哈佛大学无法有效保障国际学生的权益,这可能使一些原本有意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望而却步。
同时,这一事件也可能波及到其他美国高校,引起中国学生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稳定性的质疑。
中国留学生在选择美国高校时会更加谨慎。
他们会更加关注学校是否会因政策问题影响国际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及学校的应对措施和支持力度。
这促使中国留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对学校的政策稳定性、国际学生服务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评估。
香港或将成为新选择
近些年,香港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国际化教育理念以及地理位置等优势,成为了中国内地学生的热门留学目的地之一。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欢迎全球优秀学子来港升学!
教育局呼吁本港大学为合资格者提供便利措施,包括已放宽的非本地学生上限,吸引全球优秀学子来港升学,进一步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香港大学(HKU)早先就已经宣布,自2025年起将开放本科转学申请,为QS或泰晤士排名前50大学录取或在读的学生提供转学机会。
香港科技大学23日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发送邮件表示,科大欢迎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加入该校学术团体。
该校将提供无条件入学、简化的入学程序和学术支持,以方便有兴趣的学生顺利过渡!
香港中文大学新任校长卢煜明20日在就职典礼上也表示,人才是重要资源。
自2023年以来,中大已吸纳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逾百位学者。
已被高校录取的国际学生都可以申请成为港中文本科一年级学生,但申请学分豁免还需要具体考虑。
提前规划香港身份的优势
提前规划香港身份,孩子就可以用本地生身份入学香港高校,享受更优惠的学费。
香港高校的学费对于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存在较大差异,以本地生身份入学,四年下来最多能节省70万港币。
如香港大学本科课程学费,本地生约为4-6万港币/年,而非本地生则需约14-18万港币/年。
以香港本地生身份参加DSE考试报考香港高校,竞争相对较小,录取率更高。
香港约有5万学生参加DSE考试,其中20%-25%的学生可以拿到港三大的录取,40%左右可以拿到港八大的录取。
相比之下,非本地生学额只相当于本地生学额的四成,竞争更为激烈。
持有香港身份的学生不仅可以在香港本地升学,还可以通过DSE成绩申请全球300多所海外高校,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
此外,还可以凭借永居身份和回乡证报考内地的138所大学,包括众多985、211名校,且参加面向港澳台华侨的联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
香港身份规划方式及注意事项
内地居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香港身份,如通过优才计划、高才通计划、留学、创业等。
其中,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学生在香港完成学业后,可申请留港工作并积累经验,进而申请香港身份。
由于香港身份的申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因此建议有意向的学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充分了解各种申请方式的要求和流程,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
同时,要警惕一些中介机构利用“人才计划”推销“考试移民”等概念,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
综合来看,香港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中国留学生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