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则“特朗普官宣封杀哈佛”的新闻在留学圈掀起了惊涛骇浪,瞬间占据了各大媒体平台的头条。
但其实哈佛大学和特朗普政府之间的“拉扯”早在4月中旬就初见端倪。
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
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之后特朗普再发出威胁,要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并要求该校道歉。
本以为时间会抹平这件事,但特朗普政府突如其来的“封杀”官宣再次将哈佛大学推上风口浪尖,但好在最终等来了让大家松口气的好消息,事件经过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回顾下这跌宕起伏的一天。
特朗普取消哈佛招收留学生资格
当地时间5月22号,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前南达科他州州长、前国会众议员Kristi Noem宣布,因为哈佛大学反美且支持恐怖主义,也因为哈佛大学投中投共,所以下令取消哈佛大学下一年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哈佛现有的国际学生必须转学或者离境。
哈佛大学随后发表声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非法且有害,学校正在迅速行动,为社区成员提供指导和支持。
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为哈佛大学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这一报复性行动可能对哈佛社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害,并损害哈佛的学术和研究使命。”
面对此消息,MIT在其官网上率先发声:
“联邦政府今天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举动,对美国的卓越、开放和创新精神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个严峻的时刻。
请允许我对我们的国际学生说:没有你们,MIT就不是MIT。”
香港科技大学在其官网上也表示:诚邀目前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国际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已获哈佛学位课程录取的国际学生,来港科大继续深造。
港科大表示,此举旨在顺应全球学术格局的演变,并进一步彰显该校致力于打造多元化、世界一流学习环境的承诺。
据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希望提供此机会,让优秀学子能无间断地追求学术理想。大学将为有意转学的学生提供无条件录取、简化入学程序及学术支援,协助他们顺利过渡。
加州联邦地区法官发布禁令力挺哈佛
正当大家还在激烈讨论时,事件反转的关键点来袭!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联邦地区法官杰弗里·怀特(Jeffrey White)发布了一项全国范围的初步禁令,禁止特朗普政府在相关诉讼审理期间撤销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
该裁定指出,政府在未进行个别审查、且未遵循联邦法规所列标准的情况下,取消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违反了法律程序。
怀特法官的裁定意味着,尽管特朗普政府已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但在法院审理期间,政府不得采取进一步行动撤销学生的合法身份。
另外,国土安全部似乎并未撤销哈佛国际学生的签证,哈佛学生的签证目前可能仍然是有效的,只是哈佛现阶段无法访问和使用SEVIS系统,许多细节仍不明朗。
早在上个月2025Fall放榜时,哈佛大学给每位新生发送了邮件,历史上首次允许录取者找备胎:国际学生可以同时接受哈佛和另一所非美国大学的录取,似乎提前预知会有和政府“闹掰”的情况出现。
事已至此,那么作为哈佛在读新生和准留学生此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在读学生:保持理性,积极应对变动
当前形势下,在读学生应持续关注哈佛大学发布的官方政策更新,必要时尽早启动转学申请或身份调整程序(例如从F-1学生身份过渡至OPT)。
建议积极利用校方提供的法律支持资源,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评估转学去向时,应优先选择仍持有SEVP认证的学校,以降低未来可能面临的再次身份风险。
准留学生:做好多手准备,增强应变能力
计划申请2025-2026学年的学生,应在美本申请之外,适当拓展申请范围,兼顾如英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分散潜在政策风险。
务必紧跟各大高校与签证相关政策的最新发布,灵活调整申请策略。构建涵盖多个国家与多所高校的“组合式申请方案”,有助于应对国际局势中的不确定因素。
如考虑延期入学,务必提前了解哈佛关于延期政策的具体细节,并同步规划签证、入境与其他备选方案的可行路径,以确保后续流程的顺利衔接。
总的来说,面对当前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在读学生还是准留学生,都需要保持冷静、提升信息敏感度,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在挑战中保持前瞻性的思维,才能更稳妥地迈向下一阶段的留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