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

眼下正值高考录取季,港校已是内地高考学霸们的报考大热门。

“拒绝清北选择港大,我后悔了吗?”,深圳女孩张静怡入读港大医学院“神科”内外全科医学一年后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选择。

而和张静怡一样做出相同选择的内地学霸,近一两年来涌现出不止一两个。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小红书

不止是内地高考学霸,国际课程的尖子生也在疯狂挤入香港赛道。

据称上海某知名IB校摸底调查,一半的学生申请港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广深家长更是把港校作为标配。

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的一顿神操作,无路可退的海外名校学生连夜被港校接纳,一时间香港成了留学的顶流赛道。

相比内地高考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及海外名校申请受国际局势影响大,港校凭借亮眼的世界排名、国际化水准以及高就业率,成为中产低成本进名校的新机遇。

最欣慰的是,港府还在连出利好消息,对各路申请者敞开怀抱。

2024年起香港八大将非本地生招生名额比例从20%提升到了40%,近日香港又放出重磅消息:40%不是上限,港八大还会继续扩招非本地生!

40%不是封顶港八大非本地生还要扩招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前几天的媒体采访中称,40%不是一个上限数字,未来港八大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放宽,不会限制自己。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香港01新闻

40%,对于圈外人可能只是个抽象的数字,但于申请港校的家庭而言,它就是根救命稻草。

过去港八大的非本地名额被死死卡在20%,实际运行时,港校怨声载道,因为这个固定的名额根本不够用,许多优秀的孩子被堵在门外。

2024年限制名额提升至40%时,意向香港方向的家庭瞬间挤入,港八大的非本地生申请人数暴涨,录取人数也刷新了纪录。

香港大学去年首次打破纪录,非本地生占比近4成,招收逾1200名非本地生;港中文录取了约800名非港籍生,占比约20%;港科技招了600多人,比例高达30%

香港城市大学非本地生增长两成,香港浸会大学的录取翻倍,香港岭南大学非本地生名额也满了,香港教育大学更夸张,录取人数相比往年暴涨110%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香港01新闻

今年港八大的非本地生录取数依然是增长迅速,录取人数已超过1.7万,当中70%多的学生来自内地、澳门及台湾,有部分院校反馈称,海外学生增长幅度大于内地学生。

此外,哈佛大学一度因为特朗普政府政策禁招收国际生,香港多所大学提出便利措施录取哈佛现有以及即将入学的学生。

截至626日,港八大共收到约850份与海外高等教育政策突变相关的转校查询,有4所发出36份录取通知书,当中包括哈佛大学生,其中港大有16份、科大15份,中大有3份,岭大有2份。

人数大涨是一方面,再次放宽限额真正的目的是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的枢纽,这是去年港府《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目标。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八大校长会的国际化小组已经拿到超过2000万港元的拨款,让港校去海外参加教育展览、交流会、推广香港高等教育的品牌。

之后还会再拨4000万元,继续让港校“拼船出海”,把更多海外学生和资源带回来。

比如明年港中文计划主办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将会有2500多个来自全球的院校代表齐聚香港,招生的同时,也让香港品牌和教育枢纽的招牌彻底立起来。

蔡若莲透露称,港八大的非本地生名额平均使用了约两成多,部分大学达到了三成多,目前各校还没有把40%的限额用尽。

这背后是出于对宿舍数量、师资、教学资源等套配设施准备度的考量,另外香港也在考虑本地生和社会的接受度,具体非本地生还会扩招多少,还要慢慢评估和平衡。

中产卷港校卷的是前景与“钱景”

扩招40%消息一放出,非本地生就将港校挤得水泄不通,这背后不是没有缘由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就至少有两个。

一个是背靠内地安全系数高。

海外动荡的局势让每个留学家庭惶惶不安,对方政府一声令下,无数国际生可能一夜之间无学可上,作为非主流群体,政局的不稳还会引发种族歧视和敌对情绪。

而香港是连接世界和内地的超级联系人,这既保证了在港求学的国际化水准,又因为背靠内地,求学期间的安全性高,而且离家近,想回家随时都方便。

另外一个知名度高,学费也低廉。

上个月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5所港校冲进世界百强,3所稳居全球前50强,香港大学的排名甚至超过了内地清华北大和一众英美名校,而且港校进步率71%,高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妥妥的潜力股。

除了知名度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外,港校费用还低。现在英美通货膨胀厉害,美国许多顶级私立校进入每年9万美元俱乐部,甚至有几所已突破10万美元大关;慌不择路的英国还拟计划对国际学生学费征收6%的留学生税。

海外本科读完,至少要三四百万元,而港八大学费最高的香港大学,其STEM学院也才21.8万港币一年,其他几所学校,普通集中在16万到19万港币之间。

算上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四年下来,最高也就100多万左右,相当于英美一年的花销,性价比极高。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网络整理

除了这些原因,港校还有一个优势经常被忽略,那就是它的高回报率,就业机会多,热门专业薪酬也高。

CTgoodjobs每年都会调查港校毕业生的薪资状况、各专业的就业率等数据,在最新的《2024年毕业生薪酬及就业调查》报告中,港八大毕业生普遍受雇主欢迎,尤其是港前三的学生。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CTgoodjobs 2024年畢業生薪酬及就業調查|註:部份院校無數據

港八大的毕业生就业机遇很大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此就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有天然的优势。

CTgoodjobs调查发现,港校毕业生投身的行业占比最多的就是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占整体的11.8%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CTgoodjobs《2024年毕业生薪酬及就业调查》

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欢迎度紧随其后,占比10.5%,尤其是政府部门作为铁饭碗的象征,是毕业生最心仪的雇主,占比27.7%,相比上一年上升19.2%,吸引力超过了谷歌、苹果等科技大厂。

设计、医疗/制造以及教育/培训行业也备受追捧,成升幅最大的行业,升幅分别在2%1.5%,其中医管局还是港校毕业生最青睐的新雇主之一。

香港这些年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成绩优异,去年巴黎奥运会,香港运动员创出史上最佳成绩,张家朗及江旻憓在击剑各取一金,何诗蓓在游泳项目独取两铜等,所以香港赛马会也成了毕业生眼红的就业地。

总之,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传统的优势金融圈,再到新兴的行业,香港求职选择丰富,机会也相当多元。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CTgoodjobs《2024年毕业生薪酬及就业调查》

在全球裁员潮、岗位停招的负面消息盛行的时候,大学联校就业资料库(JIJIS)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提供给港校毕业生的全职空缺有7900多个。

特别是在香港科创AI发展势头下,与电子、工业、电气及机械工程相关的职位空缺增加了一成,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后劲十足,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行业前景大,相关人才也非常抢手。

这与毕马威的《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报告的结论不谋而合,创新及科技行业等预期乐观,行业急需此类复合型人才。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毕马威《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报告

科创人才的高需求也离不开港府紧跟时代,推动STEM教育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过去两个学年在香港修读STEM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已超过35%,提前达成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的目标。

AI冲击教育界后,香港也在推动数字教育,不少大学更将AI相关课程列为必修科,培育创科人才,这让学生投身职业发展做好了准备。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

求职机遇多,薪资报酬同样在线。

根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公布的最新数据,港八大毕业生平均年薪31.4万港币,比前一年度的30.3万还多,月均约2.6万港币,超过了香港收入的中位数。

开设医学院的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打头阵,毕业生平均年薪最高,港大为38.5万港元(月薪约3.2万),按年上涨3.77%;港中文是37.6万港元,增加幅度为1.08%

教育类专业全港第一的香港教育大学平均年薪36.3万港元,按年增长了4.31%;香港科技大学则是以32万港元排第4位,是港八大中唯一一所薪酬有下降的学校。

浸会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25.9万港元,升幅最高,为9.28%;香港理工大学亦升6.93%29.3万港元;岭南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年薪都在20万以上,分别是23.8万和26.9万港元。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

如果就读的是香港的神科薪水还会更高。

医科、牙科和护理科的平均年薪高达50.6万港元,相当于一毕业月薪就是4.2万港元。

其次教育专业年薪为37.5万元、商科和管理科是29.5万元,平均年薪最低的学科也在20万以上,人文科是26.9万、社科为27.5万元、工程科和科技科为28.3万元。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

即便不在香港就业,身在大湾区的港校毕业生依然能享受地域优势和政策红利。

港府早前就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港和在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港校毕业生在内地工作。

同时大湾区创业文化浓厚,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港校毕业生在大湾区创业。

一言以蔽之,中产家庭卷香港,不仅仅是想享受港校一流的教育资源,更瞅准的是港校毕业会拥有丰厚“钱景”和无限前景,这可比在英美奋斗好几年还留不下来,被迫回国的性质完全不同。

港校继续扩招是机遇,更是挑战

港八大不把40%作为极限数字,而是慢慢放宽,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名额增加,非本地生入读港校的机会跟着增大。

以港八大每年约1.5万本地学额来算,当初非本地生名额从20%扩大至40%,实际招生就是从3000人增加至6000人,如果再扩招,录取池便会随之扩大。

同时港府还在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未来非本地生入港求学,体验感会更好。

而且港校出海宣传,势必会吸引更多海外学生,生源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港校国际化水平也会更高。

坏消息是,扩招并不意味着降低招生门槛。

港校在保证扩招数量的同时,依然会在意多元化和学术质量,稳住生源质量,毕竟要建教育枢纽,实现教育产业化,质量下滑相当于砸饭碗。

如果港校要注重生源的多元化,招收更多海外国际生必然会是重头戏。

现在内地生在港八大非本地生中的占比最高,一旦考虑生源地,内地高考生和国际课程孩子的比例虽不会陡崖式降低,但多少还是会受一些影响。

另外,为了保证生源的高质量,港校肯定会在招生环节层层把关,港校的申请竞争势必会再上一层楼。

如今港校的成绩内卷就是前兆。

比如港中文去年录取的内地高考生人数大幅增加,但录取分数线创了5年来的新高,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平均收生分数比一本或本科线高出199

高考生一般都选择的是港中文热门专业,但学校并不能保证同学一定可以入读心仪的专业,某些专业设有入学条件及面试,高分是基础,面试表现好才是关键。

港科大2025-2026的高考生约有250名,分数线极高,以广东省为例,不分文理科的分数线最少为630分,部分专业分数会更高,绝大多数学生是全国前1%的学霸。

港大的多元卓越计划每年面向有体育、艺术等特长的学生开放招生,最高可额外加30分。

之前能拿到最高分的都是零星几个人,但今年网上爆出来斩获最高30分的学生都在两位数以上。

港八大非本地生40%上限取消?中产娃机会又增加了图源:网络

港校录取越来越像是超级高考,当提高40%的限额,继续扩招成既定现实,在未来想要获得一杯羹,谁准备更充分,综合实力更强,港校的入读机会才会越高。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高考后留学瑞士酒店管理专业申请攻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