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香港身份搭什么课程?

身边越来越多家长通过优才、高才拿到香港身份,核心诉求几乎都是孩子的教育——避开内卷、拓宽升学路。但不少人拿到身份后反而更纠结了:明明手握“升学优势”,却不知道该给孩子选哪条课程赛道才能把优势用足

其实,香港身份的 “红利” 不是盲目叠加课程,而是结合孩子特点、升学目标,选对路径。很多时候孩子升学不顺,未必是能力不足,而是一开始就选错了路径——不同的课程体系适配不同的孩子,搭配香港身份的方式不对,反而会浪费这份“加持”。

接下来,我们先厘清关于香港身份的常见误区,再拆解最适合的“身份+课程”组合,帮家长少走弯路。

Part.1

关于香港身份的两大误区

1、非永居=没优势?永居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不少家长以为“只有永居才能享港校优势”,其实错了。只要持有香港身份(哪怕非永居),申请港校时就属于“本地生池”——港校80%的名额留给本地生(约1.5万个),而非本地生仅3000个名额,竞争激烈程度天差地别。

永居和非永居的核心区别在于:非永居不能参加华侨生联考,也不能用DSE成绩申内地高校,但申请港校、享本地生学费(约4万港币 / 年,非本地生18-19万/年,4年省60万+)的权益完全一致

2、JUPAS 与 Non-JUPAS:港校申请的“两条通道”

JUPAS是香港高校联招系统,类似内地高考志愿,仅面向DSE考生(无论永居 / 非永居),凭成绩择优录取,流程简单;

Non-JUPAS则面向其他课程体系(如高考、A-LevelIB 等),无论是否港籍,都需单独向每所港校递交申请,且需提交文书、推荐信等材料,更看重综合能力。

Part.2

四条“香港身份+课程”搭配路径

总有一条适合你家娃!

路径 1:香港永居 + 港澳台联考

适合:公立体系成绩中上、目标内地名校(C9/985)、预算有限、不计划赴港或留学的孩子。

优势:

① 难度仅为高考的60%-70%,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成绩2年有效,318所内地本科可申请;

② 无需切换赛道,沿用公立体系学习,几乎无额外成本。

注意:需持回乡证(港宝或提前规划永居,建议三四年级前完成身份转换)。

路径 2:香港身份(永居 / 非永居)+DSE考试

适合:英语较好(或可通过补习提升)、目标港校(尤其是港前三)、有公立基础的孩子;若未来想申内地,需永居。

优势:

①唯一可用中文作答的国际考试,4必修 + 2选修,成绩2年有效,可申港校(通过JUPAS系统,流程简单)、内地(需永居)及海外(超300所高校认可);

② 港校本地生目前录取率39.6%,远高于国际生通道,非永居也能享本地生竞争池,进名校概率更高。

提醒:DSE对英语要求不低,但毕竟能够发挥母语作答优势,公立体系孩子更容易适应。

路径 3:香港身份(永居 / 非永居)+ A-Level

适合:①偏科明显(理科强、文科弱)、应试能力强、公立基础扎实,或暂不确定方向(想保留公立基础 + 提升英语)的孩子;② 目标港校、英国 / 澳洲等国家。

优势:

① 课程应试性强,可选3-4门擅长科目(如数理化),题型重复度高、无偏题怪题,适合扬长避短;

② 对英语要求略低于DSE,中国学生的数理基础能轻松脱颖而出,通过 Non-JUPAS 申港校时,高分更容易获认可。

建议:若暂时不想脱离公立,可先抓英语,后期转轨 A-Level,可能有惊喜。

路径 4:香港身份(永居 / 非永居)+ IB/AP

适合:从小就读国际体系、综合能力强(无偏科)、自我管理优秀,目标美国或多国联申的孩子。

注意:IB课程难度高,要求全面均衡,若孩子不是“六边形战士”,仅为申港校不必优先选——港校近年IB录取虽有增长,但性价比不如DSE或 A-Level。AP更适合美国方向,申港校时需结合其他成绩。

Part.3

身份只是基础,路径才是关键!

香港身份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孩子放进 “更宽松的竞争池”。但最终能否突围,取决于“身份+课程”的匹配度:

  • 想申内地,永居+联考是稳妥项;
  • 想冲港校,DSE 或 A-Level 更适配;
  • 想多国联申,国际课程更灵活。

无论选哪条路,提前规划身份(尤其是永居)、结合孩子特点选课程,才能让“香港身份”真正成为升学的“加分项”,而不是闲置的“摆设”。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6Fall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硕士申请时间规划表!

下一篇

剑桥土地经济申请并没那么难!| 上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