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理竞赛,应该如何规划备考CSRankings
UC
作为中国学生最青睐的公立大学体系,加州大学系统(UC)近期正酝酿两项重大改革——学制全面调整与2030扩招计划,这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的录取格局。
学制改革:从学季到学期?
加州大学系统旗下拥有10所分校,像广为人知的UCLA、UCSD等,一直以来,除UC Berkeley和UC Merced采用学期制外,其余校区均实行学季制。
学季制将学年划分为秋、冬、春三个主要学季,外加夏季学期,课程节奏紧凑、内容密集,是UC体系长期以来的特色。
然而,如今这一传统学制面临重大调整。
追溯历史,60年前为应对入学潮,UC将学期制改为学季制,旨在通过短期课程容纳更多学生。
但时过境迁,如今学季制在全美已大幅减少,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全国仅有约50所高校仍使用学季制,UC成为少数坚持者之一。在此背景下,加州大学系统开始重新审视学制问题,考虑进行系统性转制。
UC 2030计划:扩招、提质、强师资
除了学制的调整,UC系统还发布了名为《UC 2030》的长期发展计划。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计划在2030年前增加2万个学生名额,相当于一个新校园,以满足加州大学(UC)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并满足加州对高技能员工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学有责任培养下一代的医生和护士、法官和律师、商业领袖、民选官员、研究人员和教师,这些人才都是反映加州的。因此我们认识到对加州大学教育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加州大学全系统校长迈克尔·德雷克(Michael Drake)和加州大学各校区校长在报告中包括的一封信中写道。
加州大学表示,拟议中的增长相当于增加了另一个校园,但不需要承担建造新校园的成本。
加州的立法者也认识到有必要扩大加州大学校园的容量。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签署的预算协议包括9880万美元,用于增加加州居民本科生的入学率。
总体而言,2030年计划中提出的学生人数将达到23055人,这一数字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州大学计划寻求3.24亿美元的州资助来增加这些学生。加州大学还为招生增长制定了一项“有抱负的计划”,预计到2030年,该系统将增加33260名学生。该计划将需要额外的1.14亿美元。
对中国申请者的启示
UC系统的这两项重大变动,不只是政策层面的调整,更是给我们中国留学家庭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优化申请策略的重要契机。
学季制 vs 学期制
学期制是美国大学最常见的学制之一,通常将学年分为秋季和春季两个主要学期,每个学期持续约15至16周。
这种学制学习节奏相对稳定,学生有充裕时间进行学术探索,还能充分参与课外活动和实习项目。大多数采用学期制的美国大学要求本科生修满120到128个学分才能毕业。
与之相比,学季制将学年分为四个短学期,每个学季约10周,考试更为密集。学生每学期课程较少,通常为3 - 4门,学习节奏快、压力大。
学季制更适合追求高效学习、时间灵活的学生,比如那些需要实习或旅行的人。通常,学季制的本科生需要修满180个学季学分才能毕业,课程短而密集是其学分要求较高的原因。
围绕“学季制”和“学期制”的讨论,其实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节奏和大学体验。对申请者来说,这不只是一个制度问题,而是一次深入思考: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
以下这张对比表可以作为大家初步判断的参考:
UC 2030计划
官网在7月3日最新更新了2030年的三大目标,每一条都跟学生的就读体验休戚相关。https://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about-us/information-center/uc-2030-dashboard
✔在原有预计的100 万个学位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个本科和研究生学位;
✔将总体毕业率提升至90%,并消除佩尔助学金获得者、第一代大学生以及代表性不足群体在毕业率上的差距。具体来说:
- 转学生2年毕业率目前65%,2030目标70%;
- 转学生4年毕业率目前87%,2030目标90%;
- 新生4年毕业率目前73%,2030目标76%;
- 新生6年毕业率目前86%,2030目标90%;
国际学生冲加州头部分校更难了
对中国家庭来说,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非州内学生的名额将被压缩。
官方文件里写得十分清楚:UC打算整体减少非本地学生,也就是包括国际生和美国外州学生的比例。尤其是在三所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伯克利、洛杉矶和圣地亚哥分校,UC明确表示,未来会把一部分原本属于非本地生的名额,转给加州本地学生。
所以,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申请UC不能再只盯着几所“明星校”。像伯克利、UCLA、UCSD这样的分校,未来的竞争压力只会更大。如果你只冲这些学校,很可能面临高分落榜的风险。
当然,UC系统还计划新增约1100名终身教职序列的教师,用于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并推动科研创新。这一投入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整体的学术水平,也意味着未来学生将能接触到更多高水平的授课教师和研究机会。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重要利好: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实验室科研中,都会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师资扩充,学校也有望开设更多线上、线下和暑期课程,帮助学生灵活安排学业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