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方向:为什么法国青年正涌向北欧?

法国是“全球梦校”,自己的年轻人却跑向别处

作为全球四大留学目的地国之一,法国一直是那种“自带吸引力”的国家。

优雅的校园、免费的大学、强大的理工与哲学传统、全世界通用的法语文凭。加上对留学生还算宽厚的移民与居留政策,这个国家成为了全球第六大留学目的地,仅次于英美澳加和德国。2023–2024学年,法国高校接收了超过 43万名国际学生,其中不乏中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的青年才俊。

但鲜有人注意到,在这些“涌入”的背后,法国自己的年轻人也在“流出”。

2022年,11.4万名法国学生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这是近十年来稳定上升的趋势。他们的目的地当然有英国、比利时、加拿大,也有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方向——北欧三国:瑞典、挪威、芬兰。

不是交换,不是短期gap year,而是主动离开法国的教育系统,去一个寒冷但安静、免费的国家,重新定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数据为证:法国年轻人的“向北而行”

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数据和趋势。

赴北欧留学:尽管总量不大,但瑞典每年接收约1,700名法国Erasmus学生,是法国学生在北欧最青睐的目的地。2017年约有482名法国学生在瑞典攻读学位课程,占当年法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0.5%,基本与2012年持平。但疫情后有所回升,2021年法国出国留学生总量比五年前增长16%。芬兰和挪威每年则分别接收约400人和更少,但呈稳定上升趋势。

赴北欧定居:截至2023年底,在瑞典登记的法国公民约8,571人,较2015年增长近20%;芬兰约3,161人,挪威约4,200人。虽然这些人数在法国全球侨民中占比不到1%,但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特征:

高学历者占比高达58%44%年龄在35岁以下

这些人多数为高等教育毕业生,从企业外派、科研转移到主动移居,他们代表着一类“既有能力留下,也有意愿离开”的群体。他们离开法国,不是因为失败,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有选择。


为什么是北欧?这一代人要的不只是学历

这一代法国学生,越来越不愿将一生赌在prépa和Grandes écoles的竞争之上。

他们北上,不是因为“北欧更好”,而是因为他们感觉法国太累了,太卷了,太难喘息。(法国太卷,笑)

💡 教育模式更宽松透明

北欧高校普遍提供英文授课,瑞典和芬兰分别拥有超过500个英语授课项目。对法国学生而言,语言非障碍。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入学不靠繁复笔试,而是看综合材料、鼓励跨学科申请。

💼 就业机会与生活质量兼得

法国15–24岁青年的失业率高达17.8%,芬兰为19%,而挪威仅9.9%。在世界幸福报告中,挪威与芬兰的年轻人对工作与生活的满意度位居前列。而瑞典的大学毕业生,尽管面临青年失业率偏高的问题,但因其教育国际化程度高、就业路径多样,也吸引不少“敢闯”的法国青年。

🧠 心理健康是隐形的“移民动因”

OECD、UNICEF、世界幸福报告等数据显示,法国青年在焦虑、自我怀疑、抑郁等指标上普遍高于北欧同龄人。北欧国家在心理健康支持、教育压力缓释机制、社会安全感等方面更为完善。

一句话总结:在法国读大学是“拼命三郎”,在北欧则是“好好生活”。


三国现场观察:挪威/瑞典/芬兰为何吸引法国青年

🇳🇴 挪威

大学几乎对欧盟学生完全免费

英语覆盖率高

数据、海洋、能源等产业发达,人才需求强

工时短、生活节奏慢,主观幸福感全球领先

🇸🇪 瑞典

每年接收最多法国留学生(Erasmus)

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社会科学等新兴领域

大量硕士项目设置灵活,毕业后可延长签证找工作

“女性友好”“创新导向”“自由教育”标签显著

🇫🇮 芬兰

连续6年全球最幸福国家

教育、工程、AI研究优势明显

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作业比考试更重要

社会福利强,宜居城市多,适合长期定居或育儿


中国留学生的新路径趋势

法国本是中国学生的热门目的地之一。但随着法国文凭对就业与移民的帮助逐渐“缩水”,越来越多中国留法学生也开始规划“转场”:

过去选魁北克(语言通,移民政策友)

后来选德国(经济强,就业市场稳定)

如今,北欧成为“低调但可行”的移民备选

在哥本哈根、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开始活跃着一批说法语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巴黎、里昂、图卢兹,但最终选择在一个气候严寒、心境温暖的地方扎根。

对他们来说,北欧不只是一个“学位出口”,更是一个“生活入口”。

结语:你走或不走,风就在那里

法国当然还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国家。它的教育系统有过荣耀,它的文凭仍具含金量,它的高等学府也仍然在培养全球各地的才俊。

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想一想:

当你在法国大学里为了考试焦头烂额、为了居留奔波焦虑,甚至为了找一份实习而一次次碰壁时,不妨把目光向北看一看——

那里有不那么卷的教育,有更清晰的职业路径,有更温和的社会节奏。更重要的,也许是那里的风,能吹散你身上的疲惫,也能托起一些更长远的希望。

你当然不一定要离开法国,但知道“可以离开”,本身就是一种自由。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最后一场!上大悉商2025年8月8日入学考试将于7月29号开启报名

下一篇

实验室的免费劳动力是如何被“合理化”的?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