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下定决心来瑞典的?”
我问正在哈姆斯塔德大学(Halmstad University)读硕士的Sally。
她一边拢起围巾躲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初春的寒风,一边笑着说:“其实我一开始就是被瑞典那种‘慢下来生活’的气质吸引的。后来发现,这里对国际生真的很友好。”
Sally是2024年秋季入学的一员,但她并不孤单。根据瑞典高校录取服务平台的数据,2025年瑞典硕士项目的国际申请人数相比去年增长了17%。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哈姆斯塔德大学在这一年也表现亮眼,本科和硕士项目的申请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热门课程首次申请人数同比增长约7%,成为最受欢迎的几类项目之一。
这背后,藏着一批又一批像Sally一样,向北欧出发的年轻人。
🌍.从北京到博伦厄:一个平凡女孩的“非典型留学梦”
Sally来自泉州,本科念的是汉语言文学,大学期间她通过选修课程接触了“国际交流”与“教育科技”,慢慢萌生了对跨文化沟通和数字教育的兴趣。毕业后,她没有马上出国,而是选择在一所民办高校做了两年国际项目助理,协助处理与北欧院校的联合申请与学术合作。在频繁与瑞典合作院校对接的过程中,她越来越被这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所吸引。
“我那时候帮学生准备材料,天天查学校、读课程大纲,有时候半夜看着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学视频,突然就觉得——我也想当那个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这不是一个“精英跳板”式的留学计划,而是一个慢慢沉淀后的“靠近热爱的生活选择”。
她开始深入了解这个国家:
-英文授课项目丰富,几乎所有硕士课程都可用英文完成
-极高的教育自由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探索跨学科知识
- 环保理念深入日常,生活成本虽高但幸福感爆表
-留学签证允许毕业后申请居留找工作,政策稳定
最终,她申请了哈姆斯塔德大学的Digital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成功录取并获得奖学金。
📊.留学瑞典,为什么正当时?
除了Sally,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也正在行动。
2025年,瑞典高校的国际生申请人数迎来了显著增长。具体数据如下:
尤其是哈姆斯塔德大学,虽然并不在大城市,但其数字化课程、远程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项目吸引了大量申请者。许多课程专为国际学生设计,例如信息安全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均表现出强劲的吸引力。
🧭.Sally的建议:
选校别只看名气,也要看“生活质感”
“当初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不申请英美澳,而选了瑞典。” Sally说。
“我觉得,不仅是为了学历,而是换一个角度重新生活和思考。”
她分享了一些实用建议,给正在考虑申请的同学们:
-选择专业而非排名:北欧的高校注重专业实用性和跨学科发展,例如环境管理、社会创新、数字教育等前沿领域。
-关注奖学金机会:瑞典不少高校(尤其是二线城市大学)会向非欧盟学生提供部分或全额奖学金。
-生活体验决定幸福感:与其在大城市中压力爆表,不如在中小城市中获得“学习-社交-独处”更好的平衡。
在瑞典,不需要每天“卷到深夜”才能赢得存在感。在这里,教授愿意听你表达,课堂注重平等。生活不一定永远高效,但更接近“理想人生”的模样。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国际学生,把目光投向了瑞典——一个愿意等你慢慢变好、也慢慢拥抱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