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香港留学就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根据香港教资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2023年,中国内地学生入读香港大学的人数从12032人到16229人,平均年增长率达35%!
2024/25学年,教资会资助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为26631人,较2023/24学年的23098人增加3533人,增幅超过一成半。
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港大非本地生入学申请超过2.5万,其中逾2.1万宗申请来自内地,创下历史新高。
港大新学期录取1400到1500非本地生,录取率不足6%。
那么,香港留学热潮下,能成功进港校的孩子,履历到底长啥样?AP、IB和AL课程体系,哪个申请更有优势?如果想走香港路线,正确的申请时间规划怎么做?
01、内地生每年增加5.1% 部分港校比牛剑还难进
香港申请正在进入内卷小高峰,申请人数也水涨船高。如果还有人在把港校当做“保底校”,那属实有些轻敌了。而从数据、横向的申请难度对比中,我们可以理性地推导出港校申请的真实难度。
香港申请,有许多颠覆大家认知的信息。比如,港中文其实比港大难进。
按理来说,港大应该是申请难度最大的,但恰恰相反,在港前五中,友好程度排名为:港城市>港大>港科技>港理工>港中文。
2022年-2023年,港前五招收的大陆籍+国际体系学生为1000人,其中港大接近400人,港科技仅60人。但从招生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比例来看,港中文是最不友好的,本科招生人数4547人,实际录取nonlocal仅59人,其中大陆籍+国际体系学生136人。今年的港校申请中,有许多孩子也是已经拿到港大港科offer,但港中文却杳无音讯。
更颠覆认知的是,香港部分高校的录取甚至比牛剑还难。去年,剑桥录了254位中国学生,牛津录取了178位中国学生。港科和港中文的录取人数加起来才196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牛剑申请更多难在笔面试,而香港则真是因为学霸太多太卷。
既然那么卷,为什么那么多学霸还依旧愿意卷香港呢?因为它真的很香。
在英美港加四大留学地中,美国顶尖院校学费高达40万人民币一年,英国每年学费在10~26万人民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部分专业学费飙升至30万一年,相比之下,香港留学费用低廉,10-16万一年学费,生活费则丰俭由人。
此外,香港地区奖学金政策友好,如果有4A*以上的AL成绩,则有机会拿到全额奖学金;港中文则设置了不同的奖学金门槛,1A*2A(除了中文课)以上的成绩,可获得对应奖学金。
图片来自:港科技官网
图片来自:港中文官网
在专业设置、就业选择等方面,香港高校也有许多优势。大家熟知,香港十分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因此本科针对性很高,高校会开设许多细分专业,比如英国本科少见的量化金融一些专业还与时俱进地融入了AI。
文社科方面,香港的教育学更像内地师范专业,会教授更多理论和学科实践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教学工作,而不是简单地研究教育理论等。
便宜离家近、专业针对性强、校友网络强大、国际化认可度高...也难怪香港会成为家长们的留学“平替”选择。
02、港籍申请香港高校优势明显 内地学生如何通过“选课”提高率取率?
很多学生在申请时,常常会疑惑,为何自己的成绩背景都不错,但却一直等不到offer?其实是因为,许多竞争者掌握了两个先发优势:港籍身份和正确选课。
香港的高校对于本地生和外籍生有明显的区分。尤其在学术上有一套“双重标准“:
★IB体系:港籍生38分+就能申热门专业,非港籍需40-42分;
★AL体系:港籍生常见条件录取为A*AA、甚至可以低到ABB,但非港籍普遍是3A*的门槛;
★AP体系:港籍生5门AP实考5分、SAT 1450+即可竞争,非港籍需6-8门AP实考 5分、SAT 1500+才有机会;
在选课上,我们也发现了过往学子在选课和背景提升上的“共性”:
*注:以下录取者为机构内部数据
先看AL学生画像,录取者中87%都已经实考数学,且80%以上有4门选课,74%以上有4A*的成绩。他们前5门高频选课分别是数学、物理、高数、化学和经济,这几门课对于工程、自然科学、商科专业基本通吃;
走IB路线的学生,通常会有选课万能搭配:数学、物理、英文B和中文A,机构76%录取的学员们,IB分数在39-45分段位;
走AP路线的学生,万能选课搭配则是:微积分BC、物理C 2门、化学;其中78%录取者都有4-6门AP5分实考成绩,SAT和ACT也是标配。
在申请递交上,港校是拒绝“花架子”的。我们从几个实际的录取案例中,就能窥见一番:
AL👉港大、港中文、港科技
A同学,拿下了港大、港中文和港科技的经济专业录取:他的AL课程数学实考A*、预估4A*,雅思总分7.5,竞赛成绩有IPQ经济A*、IEO银奖,英国方向最高录取UCL;
B同学,拿下港大和港科技的工程专业录取:他的AL数学实考A*、预估3A*、雅思27分,竞赛成绩包括Physics Bowl D1 全球银奖、BPHO Round 1 银奖等;
IB+AP👉港大、港科技、港理工
C同学,拿下港大和港科技经济录取:IB预估分41,雅思7分,竞赛包括沃顿商赛、NEC DR初选等,他的成绩在英国方向没有太大竞争力,但在香港地区IB比较吃香,证明目前IB40+分都可以尝试申请热门专业;
D同学,拿下港大、港科技和港理工工程专业录取:实考AP 6门,预估分递交了4门,ACT考了35分,托福109,美国方向录了圣地亚哥数学系,整体学术硬实力强;竞赛方面,有IGEM银奖、AMC 12 前1%,还是机器人社团社长。
可以看出,大部分成功录取到港校的孩子,在学科探索、科研上做的很深入,而这些经历在写文书时也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
因为香港的申请材料逻辑和英国有点像,看重学术深度,所以也建议不同专业方向的孩子,可以参考以下路径去准备:
AL体系的学生,可以搭配EPQ、IPQ,这种论文项目对未来写文书有帮助,好的选题也能代表你的学科探索深度;
工程的孩子,可以多做一些动手项目,如机械臂组装、吹风机的安装,在写文书时凸显你的动手能力;
商科方向则可以做一些实习,比如银行、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这种可以让孩子实地感受经济金融魅力的场域。
如果不能通过身份优势更换竞争赛道,那么就要尽早在能体现你学术深度的事情上下功夫。
03、港三申请时要避开哪些坑?
最后,也整理了一些家长们常关心的问题,用Q&A的形式分享出来:
Q1.香港地区的申请时间线是怎样的?
每年港校从11月开始接受申请。11月21日前要递交早申轮次,这对非本地生很重要,因为早申轮次位置最多且可以抢占时间优势。
Q2.香港地区的留位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香港的留位费退费过程很慢且很难退,所以在交钱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自己能否接受学校的条件,是否真的想去。
Q3.香港地区的志愿填报有什么特点?
香港每个学校可以填2-3个志愿。港大是第一志愿优先,港科和港中文的平行志愿也有机会录取。
如果学生想申请BBA和LAW的联合学位,建议把这个专业放在第一志愿,这样录取可能性会更高。
Q4.香港地区的分数寄送有什么要求?
香港地区的分数寄送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官方送分,不能自己打印成绩。
Q5.香港地区的推荐信要求是什么?
香港地区没有限制,一般需要两封左右。一封大部分学生会找自己的任课老师写,另一封有些学生会找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或者自己的导师等写。
Q6.申请香港地区时,有哪些比较难的点需要注意?
申请系统的填写:所有信息都要真实填写,不能隐瞒,假成绩绝对不行,比如成绩单有B的也要如实填写,学校问到时要能解释清楚,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证书也要齐全。
志愿的选择:要把最想去的专业放在第一顺位。
后续资料提交:学校可能会让学生写邮件补充资料,如成绩等,不要拖到开学才提交其他资料。
Q7.如何选校选专业?
人文社科、传媒:主要看学校。
工程:工科专业和综合排名接近,推荐顺序是港大>港科技>港中文。
商科:港科的商学院比较好,校友网络也很好,很多香港本地企业的领导层都是港科毕业的,对本校学生会比较关照。港中文的商科专业比较丰富,有金融、市场营销等多个方向可供选择。推荐顺序是港大>港科>港中文。
分数要求:如果是港籍学生,IB分数达到38-39分,可以冲港前三。非港籍学生建议IB分数达到42分,差的分值大概在4分左右。
Q8.香港哪所学校在国内就业前景更好?
如果学生被G5或者牛剑录取,肯定是最好的。如果是中等水平,港大和港科的学生在国内就业会更吃香一些。
但如果学生未来想深造,去读研究生,很多学生会选择英国,因为英国的本硕连读只要4年,毕业后有时间实习,就业前景也很好。
对于想要英港同申的同学来说,把时间线捋清楚,搞明白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提前准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