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我说出来可能你还不相信,绝大部分导师的第一个学生都很好毕业,而且论文成果也会很多,甚至有博士毕业就直接留校任教的,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用我们课题组的两个真实案例,给你详细展开说说吧!
1.跟年轻导师的优点
2.跟年轻导师的缺点
3.怎么判断这样的导师适不适合跟?
跟年轻导师的优点
1.第一个学生,导师会分外重视,一方面是证明他的实力,二是第一个学生导师都希望是个标杆,以后会发展很好,说出来他自己也有面子。并且表现好有留在课题组的可能性。
2.第一个学生,那么导师也会相对年轻,年轻导师会有亲自指导学生的习惯,不像有些大牛或者老导师一般都把学生交给小老师带,自己根本不管。
3.你是第一个学生,导师没其他学生(或很少),他会有大把的时间,经费和精力放在你身上,开会,出差,培训,都是你,是不是有种吃小灶的感觉,就是感觉很受宠,以后人多了开会不可能都去了吧,谁有文章谁汇报谁去。
4.导师年轻,跟老师年龄差距小,没什么代沟,导师也是刚做过学生,更能理解我们。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我现在就很庆幸遇到了现在的导师,我觉得现在变态,奇葩,剥削压榨学生的导师太多了。所以你好好考虑吧!
案例1:我室友当年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他导师在海外读完博回校就收了他一个人,可以说是开山大弟子,他导师手里也积累了很多成果还没发文章,回来后一口气就带着他发了3篇一区的paper(导师一作,他二作),羡慕死我们了!
而且他导师做实验都是手把手教,每次看到我们整个课题组就他导师带着他在实验室教他做实验,其他人都是自己做,实验室根本看不到导师的身影,我记得研一第一年过完他自己也手握2篇二区SCI,研一第一年就稳稳拿了国奖。
研二的时候又发了3篇其中还有1篇一区的,也拿了国奖,读完3年拿了3年国奖,还有一个杰出毕业生也奖励了一大笔钱,读研三年在他导师的指导下,发了十几篇论文,再说到毕业论文,因为成果太多,他随便拼凑了一些成果就成了毕业论文了,轻松毕业还拿了个优秀毕业生。
就他这十几篇成果,这在我们课题组的很多博士都望尘莫及,哪怕是整个学校都是没几个人了,后来非常顺利去了国内top10的高校读博去了,现在发展的也很不错。
案例2:我研三的时候,我们课题组又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导师,我记得当时带的第一个学生是个师妹,虽然很少看到导师的身影出没在实验室,但是研一结束那位小师妹是我们整个课题组最快发表小论文的,也顺利的拿了国奖。
举着两个例子我只想说明一点,通常导师的第一个学生是比较好毕业的,不仅好毕业而且文章也肯定会有,而且大概率可能会继续读博。
跟年轻导师的缺点
当然跟第一个学生也有不好的一面。
1.导师一般都会比较严格,因为作为大弟子,要为以后的师弟师妹做榜样,也是导师唯一的得力干将,所以一般导师会对你的要求严格一些,要能辅助他多产出成果。
2.在做科研时,我做的东西除了导师没人了解,只能自己努力钻研,没有师兄师姐带我,实在不会了就问导师,过程会比较艰辛,会走些弯路,但也很锻炼人。
3.仍然是由于没有师兄师姐,导师也没有带学生经验,很多事情都是摸索着进行没有参照,会难一些。
4.实验室刚刚起步,建立的初期杂事比较多。各方面还不太完善,还有不像大课题组,因为年轻导师科研经费也比较优先,往往能够拥有的资源没有大课题组的多。
怎么判断这样的导师适不适合跟?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导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是否跟。
1.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最能够体现一位导师的科研能力的,这个也是关乎到你整个读研期间能否学到东西,判断的标准就看这几点。
- 看导师的简介,尤其是看导师的专业,学校和留学经历等等,这些可以看出老师的学历水平。
- 看导师的成果,尤其是博士期刊和近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比如发表的都是1,2区的论文,而且数量很多,那么至少可以说明老师成果比较多(另外也有个情况,有的老师博士期间1~2年没发过,可能成果都堆在出站后发)。
2.看导师的人品:人品太重要了!真的会影响读研的心情,很多同学在读研期间抑郁就是因为导师的原因,所以哪怕导师科研能力不强,也要找个人品好的导师。
总结
总而言之,导师人nice,学术能力强,好家伙宝藏老师!好好努力学吧!老师虽然逼的紧,但总归是有属于你的成果,顺便可以考虑下读博!
导师人差,学术也不OK,装死。赶紧装死!不要表现的很优秀,不要表现的能力很强,当然也别啥都不做,学位证还是要拿的,就庸庸碌碌做个机器人就好了。(擅长人情世故,左右逢源的大神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