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赛思已经开学两周,不知朋友们适应得怎样了?值得注意的是,本学年贝赛思的中文课程考纲上有了新动向。据蛇贝G8家长反馈,中文考试题型有了调整,选择题减少,主观题增加,这对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反映出贝赛思对中文素养的日益重视。
对于国际生来说,学好中文,不仅仅有利于未来的大学申请和职业路径拓宽,更关系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自我身份的认同。
正因如此,贝赛思将中文作为一门核心且必修的学科,贯穿于每个年级的学习过程。本文将从课时安排、各年级教学重点、考纲变化解读及备考策略四个维度,为您全面解析。
1、贝赛思必修的中文课程
课时按照年级不同划分
贝赛思分为国际和双语校区两类,中文课程的比例有所不同。在蛇贝,中文课程为各年级必修科目,所有年级每天一节中文课(比福贝少一节),具体课时按照年级阶段划分:
- PreK-1至K年级,每天一节30分钟的中文课程;
- 1-3年级,每天一节40分钟的中文课程;
- 4-12年级,每天一节50分钟的中文课程。
可以看到,贝赛思的中文课程体现年级越高、课时越长的递进设计,通过逐步增加教学时长强化中文学习的深度与连贯性。
2、贝赛思各年级中文课学什么?
更重视中文输出能力的培养
在了解课时设置后,我们再来看看,各年级的中文课程都学些什么?
PreK-K
主要以探索为主,培养中文的学习基础,包括简单的汉字认读、日常用语学习等。
G1-G4
涵盖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同时培养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G5
进一步提升中文综合能力,为初中的中文学习奠定基础。
G6-G8
内容更深入系统,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增加了一些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G9-G12
涵盖基础、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几大板块的综合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中文应用能力。
整体来看,贝赛思的中文课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汉语言良好的读写能力,还要升华更为重要的传统文学文化素养。
项目式中文阅读活动
相较于传统的中文课程,贝赛思更注重“输出导向”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赏析文学经典,另一方面也鼓励通过朗诵、书画、项目式阅读、中文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创造力的双向强化。
3、贝赛思中文课程考试有变
难度上升!主观题增加!
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我们了解到的信息,针对期中期末的考试,贝赛思5-11年级的中文课程考纲有了调整,主要变化涵盖以下几点:
古诗词
增加了填空或理解性默写,还增加了课外古诗词的赏析。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更广泛地背诵古诗词,还要能够分析其内容、结构、情感等。
阅读
课外现代文的主观题增加,要求学生学会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比如主题、人物分析、写作手法等。
题型变化
选择题减少,主观题增加,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注:G5也是差不多的题型,但没有课外古诗词的考察。
通过这些调整,可以看到贝赛思希望学生更深入理解和分析古诗词及不同文体作品,更注重中文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降低对机械记忆的依赖。
4、面对中文考纲的变动
贝赛思娃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些变化,孩子该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我们为您梳理出以下四条Tips:
加强古诗词的积累
不仅要背诵课内的,还要扩展到课外,尤其是常见的经典诗词。理解性默写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诗句的含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课外现代文,学生需要练习分析文章结构、主题、作者意图等,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并进行主观题练习。
增强写作和表达能力
主观题需要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表达,因此平时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尤其是分析性写作。
定期练习和模拟考试
通过模拟考试熟悉主观题的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比如如何组织答案,如何抓住得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