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

人物专访 | 学生篇

Lanka 张彭睿喆:

我的思想在活动的时候,我也感觉我自己活着

对于我来说,2025年的上半年是最让人激动的一段时间,我不仅仅在历经长达一年的撰写、调研、审稿后,以独立作者的身份成功在《国际教育社会学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简称ISSE发表了一篇混合定性的教育社会学论文,还围绕着同样的主题,以独立研究者的身份在美国社会学协会的年会上发表讲演了另一篇论文,这次讲演也让我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和年会参与者

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Joan Didion说:“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 (为了生存,我们讲述。)”对于我来说,社会学是一种理解我自己,让我感受到我依然存在的方式。初二那年第一次读熊培云先生的《寻美记》《自由在高处》,第一次让我对人类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产生了好奇;后来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很多人一样,费老的这本经典之作成为了我的社会学启蒙,也让我对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有了实质性的概念

【人物专访 | 学生篇】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她的答案是:热爱可抵万难

Sociology

【人物专访 | 学生篇】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她的答案是:热爱可抵万难

从此往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建立我的社会学知识架构,先从瑞泽尔、吉登斯等的通论开始,再到后来懵懵懂懂地阅读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然后开始读更加现代性的戈夫曼、米德、布迪厄,最后发展出了规律性阅读学术论文的习惯,从Social forces到美国社会学三大刊,我享受阅读社会学,甚至对社会学理解世界方式发展出一种狂热,一种近乎爱情的痴迷。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着迷于民族志,比如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其中社会学研究者那一颗真诚和对人类有着深刻关切的心灵让我潸然泪下,这段感动深刻地奠定了我人文主义的社会学学科观和世界观。

又有一段时间,我因为涂尔干迷上了法国社会学,从齐美尔到布迪厄,我深刻地爱上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证。理论给我提供一个看世界的透镜视角(Lens),帮助我把身边零碎的事转化为一个概括性的框架,让我有安全感;同时我喜欢思考一个理论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观察现实,也在挑战权威叙事,我喜欢这种思维碰撞的感觉,让我很有成就感;我的思想在活动的时候,我也感觉我自己活着。实证的过程需要社会学家观察人以及和人沟通,在这些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人鲜活的充满色彩却易碎的灵魂;我很轻易和别人共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人的美好,启发我对人的关照和爱

【人物专访 | 学生篇】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她的答案是:热爱可抵万难

以上这些宏观的观念,以及社会学带给我的快乐,在一个理论中体现的最为透彻——那就是文化资本。我忘记了具体是通过哪本书接触到文化资本再去阅读布迪厄的专著,但我记得我第一次了解到它,就非常欣赏这个概念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的挑战和突破。传统的经济资本的理论框架只是表明了物质差距下阶层的分化,但文化资本意识到了精神上和文化上的社会再生产,打破了传统的范式,本质上是让一种不平等被看见,文化资本作为物与环境和人之间的链接,提供给我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世界的角度;可是当我做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我发现文化资本的局限性本身非常大,它在横向上的意义不够丰富、不够现代性,也不够语境化,于是我想要改变这个框架,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现代性的社会。

这样的追求成为了我两篇重要论文的基础:在第一篇期刊论文中,我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文化资本如何被社会文化语境化;而在第二篇会议论文中,我用半结构访谈研究了文化资本如何被数字化平台语境化——这两项研究是我建立自己理论框架的重要一步,帮助我将更多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综括”(Encapsulate)起来。

【人物专访 | 学生篇】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她的答案是:热爱可抵万难

最开始,这样的学术写作仅仅是出于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我希望我的思考和探究是有用的,是能够给学术界注入新力量的,于是我想到了发表论文。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讲,在完全独立写作、投稿的情况下,发表一篇论文,甚至都不用说是发表一篇SSCI高区的论文,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我在投稿和写作初期,也曾经不断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去达成发表这件事情,但是与此同时,我又告诉自己“God favors the bold(上帝眷顾勇敢者)”,我想要,我就要做到。在这样的决心的驱动下,我花了四个月时间完成所有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建设,两个月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访谈,最终投稿。

投稿的过程也充满坎坷,最开始我投的是教育社会学一区最前端的期刊,果不其然连编辑预审都没有通过;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修改了整篇文章的理论框架和结构构建,同时直接把数据分析方法从简单的回归改成了非常容易暴露数据敏感性的“逻辑回归”(Logistics Regression),功夫不负有心人,ISSE把我送了外审,后来又经过为期一年的大修和小修,包括方法论的整体整改,我的文章终于得以发表。看到自己的文章上线那一刻,除了成就感,还有一种感动,我觉得我迈出了朝向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家的梦想的第一步

【人物专访 | 学生篇】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她的答案是:热爱可抵万难

Lanka在ISSE上发表的论文

会议论文的写作则是我对文化资本的进一步探究。我本身就是美国社会学协会的成员,在去年12月初收到了年会的征稿通知,当时还没有灵感,便拖延至今年2月,当时离截稿日期只有一周了,也是这一周时间内,我完成了会议论文的扩展摘要(Extended Abstract)。我写着这篇论文的用意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文化资本的语境化,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挑战文化资本的传统理论范式

我对社会学的热爱除了激励我完成了以上两项项目之外,还推动着我进行对社会学和文化资本更加深入的探究,我策划过作为社会学实验的展览,用全新的方法研究去语境化和再语境化对于文化资本的作用;我还把我对历史的热爱联系起来,正在筹备一本个人集,来研究历史叙事如何在记忆政治的机制下被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本,本质上也是一个语境化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我觉得社会学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学科,我爱社会学让我看到的人、让我看到的事,以及,我爱社会学本身,也愿意倾尽我未来的一生贡献给社会学,去理解、去爱人

Sociology

【人物专访 | 学生篇】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学协会史上最年轻会员和年会参与者?她的答案是:热爱可抵万难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重磅!8万非本地生挤爆香港的大学 今年早轮申请必争

下一篇

一个月备考雅思的14点成熟建议!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