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提起博士生,你会首先想到什么?是超强的科研能力,还是手握多篇高水平论文,抑或是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身影?然而,并非所有博士的水平都符合这些典型标签,即使是在同一个课题组内,博士们的“组内差异”也十分巨大。

尤其是在博士急速扩招的今天,博士生们的水平更是“天差地别”。接下来小科就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有哪些“一听就是水货”的博士生惊天言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曾听到过的“博士生逆天言论”。

#01水博”典型言论大合集

01张口闭口影响因子,对工作本身之口不提

“之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一些985的博士生张口闭口就是自己工作的总影响因子是多少,丝毫不关注工作质量本身。甚至对于一些影响力较高但是影响因子或分区偏低的杂志还有着天然的歧视。

这种只追求影响因子而不关注工作质量本身的行为,让我感觉这些博士读博就是为了发文章而已。”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知乎

02狂水论文,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20余篇

“之前课题组的一个师姐,是全院出了名的‘论文水王’。这位师姐评奖学金的时候,论文数量高达50余篇,最终也是顺利拿到校级奖学金。然而仔细翻看这位老师的资料不难发现,这50余篇当中有20余篇是省级期刊,剩下的30余篇当中28篇是挂名,只有两篇是自己的第一作者,一篇SSCI一区,一篇普通核心。

事实上,学院里成果扎实、真正深耕研究的同学一抓一大把,但大家从不把精力放在堆砌论文数量上,更不会为了评奖去凑数或挂名。”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知乎

03导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味顺从

“我们课题组的大师兄非常听导师的话,有时导师即使是犯了明显的判断错误,师兄也会尽力维持老师的判断,甚至试图为错误找补。从我们师弟师妹的眼中来看,师兄几乎没有任何自我的思考,一味的迎合导师也让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究陷入两难境地。

在我看来,博士生应当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如果缺乏基本的判断,可能也无法很好完成科研任务。”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知乎

#02博士生们如何看待“水博”现象?

当小科将整理的“水博”案例分享给身边的博士生时,没想到大部分同学对其完全不以为意。很多博士生认为,读博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能够顺利坚持到终点就已经是赢家,大家都是博士生,博士何苦为难博士呢。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小红书

还有的同学表示,不同专业之间的难点其实大不相同,有的学科可能难在技术突破上,只要技术突破遍能很快完成文章。而对于有一些学科而言,难点在于讲好故事上,只有逻辑贯通并且故事吸引大家,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还有的学科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证明自然界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博士的悲欢可能并不相同,大家没必要互相瞧不上,更没必要以傲慢的态度待人。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知乎

也有的博士生表示,既然选择读博,大概率会踏入科研这条道路。因此,在读博期间就应当掌握科研的基本技巧,树立正确的科研三观。虽然大家都知道发论文很重要,但论文背后的科研能力和思考方式,才是其真正要体现的核心价值。

#03导师们如何看待“水博”现象?

相较于博士生,导师们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程度明显更高。很多导师认为,读博其实是自己能力的提升,有的学者可能在博士期间发文非常慢,而有的学者可能在读博期间发了很多文章,但究竟是前者能够发展得更好还是后者发展更好,其实并不一定。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知乎

因此,一个前期看上去是“水货”的博士生,也有可能过几年后就脱胎换骨,高刊频发。而一个前期产量较高的博士生,也有可能过几年后泯然众人矣,甚至脱离了学术圈。因此,单凭几句话和短期内的表面现象,无法做出系统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科研节奏

#04是什么导致了“水博”越来越多?

01经济下行与高校博士扩招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博士生数量激增,看上去读博更容易了,但从毕业数据来看博士毕业似乎依旧困难。这种“宽进严出”的模式导致大龄毕业困难户越来越常见。

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市场当中的对应岗位减少,不少本、硕学生受制于找工作的压力,选择继续留在校园内读博。然而正是这一部分群体,可能本就不适合科研,或是毫无科研理想,只是想混一个文凭毕业,但不曾想现在的博士毕业要求水涨船高,导致很多看起来“水”的博士留在科研圈当中。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小红书

02评价体系当中论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论文的占比是否合理,这一话题已经讨论多年。一部分人认为,目前论文的发表流程尤其是SCI或者子刊的评价体系较为公平,所以将论文作为评优选先的硬指标完全没有问题。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好的平台和大的课题组甚至大牛挂名的文章就是会更加好发,但这对于一些“小作坊式”的课题组来说日子会越来越艰难。无论如何,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论文在现如今学术圈的重要性。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网络

正是因为此,越来越多的课题组才会前赴后继冲击高水平期刊,以达到发表“优秀”论文的目的。因此,对于一些创新度不高的文章来说,堆积工作量就成了一条必经之路,这也导致了一些意义不大的文章频繁登顶行业旗舰杂志。作为科研圈的主力军,博士生的论文生产力是一个课题组的大头,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水博”的数量正在逐渐攀升。

03导师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博士被无奈放养

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博士自身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来自于导师。随着扩招的不断进行,每个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加之行政事务、项目申请等一系列日常任务缠身,导师分摊给每位研究生的时间可谓是寥寥无几。因此,大部分的课题组都实行师哥师姐导师制,即让师哥师姐来带新的师弟师妹。这样一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水博”横行。

除此之外,有的导师自身水平有限,难以在竞争强度较大的环境下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有的甚至自身科研三观就不正确,从而教授给学生错误的科研方法和思路。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水博”数量越来越多的原因。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图源:小红书

写在最后

博士教育,作为科研体系的重要一环,本应以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者为目标,而“水博”现象显然背离了这一初衷。面对“水博”现象,我们或许不必一味苛责,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无论是身处其中的博士生,还是负有培养责任的导师,都需要在浮躁与功利之外,重新思考科研的初心与价值。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上实剑桥国际高中2026年春节招生简章!

下一篇

浙大生物系都有什么专业?值得报考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