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生物系都有什么专业?值得报考吗?

浙江大学生物系发展历程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源于1929年成立的浙江大学生物系,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建院96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生物学家,包括贝时璋、谈家桢、罗宗洛、张肇骞、施履吉、洪德元、杨福愉、钦俊德、洪孟民、金鉴明、杨焕明、朱玉贤和徐国良等18位院士曾在学院学习或任教,毕业生超过12000名。

学院成就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命科学拔尖人才为目标,现设的生物科学和生态学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

截至2025年1月,学院拥有本科生647人,硕士研究生116人,博士研究生712人。与美国、欧洲、澳洲、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大学保持密切学术交流和师生互访,还与爱丁堡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工程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近五年获得全国“挑战杯”金奖、“互联网+”金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及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SensUs国际生物传感器设计竞赛金奖等国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共计70余人(项)荣誉。

学科专业

学院现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态学系、生物信息学系等4个系和7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辖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点。

学院2025年1月获批领衔主持国家生物学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创新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共建植物抗逆高效、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2025年新增)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2024年新增)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教育部生命系统稳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细胞与分子智能设计及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24年重新申请后获批);2024年1月学院与丽水签定战略合作协议,由丽水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共建高能级平台“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

在2025年7月公布的ESI排名中,与学院相关的植物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等5个研究领域均进入全球前1‰。

注: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师资规模

截至2025年1月,学院拥有教职工133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14人,“百人计划”研究员21人,特聘(副)研究员10人,讲师1人。学院现有各类国家级和学校高层次人才22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24人。另有在站学科博士后工作人员50余人。多位教师在国际高水平期刊担任副主编或编委。近五年,学院教师新增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60余项,在《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3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

强基招生·生物科学专业介绍

浙大生物科学专业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首批国家“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一类特色专业、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

专业师资与教学科研平台一流。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的教师与优秀科学家队伍,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级生物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众多具国际影响的实验室与野外科研教学基地。

1、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界中的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行为、发生与发育、起源进化与绝灭,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科学问题。生物科学是医学和农学等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基础,并涉及人口、食物、能源和生态环境等当前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这当中有两个研究热点:一个是微观世界,研究从分子到细胞结构内部的生命现象,如人类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植物光合作用机制等;另一个是宏观世界,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以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

2、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等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这些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病毒学、生理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免疫学、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等专业课程。

3、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学生对生物、大自然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是学习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同时,本专业有大量的学习内容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来掌握。例如,基础课的实践训练和野外实习,到感兴趣的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到专门的研究实验室进行毕业实践(论文),开展某一科学问题的系统探究,等等。因此,本专业学生还应具有善于实践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4、生物科学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的对外交流项目主要包括:与耶鲁大学“3+2”项目;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哈佛大学联合野外实习项目;与欧洲国家大学联合野外实习项目等。

5、生物科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本专业2/3以上毕业生进入境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生命科学各专业继续深造,其中包括进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生命科学各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余毕业生进入院校、研究所、政府部门及生物产业相关企业等单位就职。在境内外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生物科学系校友遍布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高新技术单位。

强基招生·生态学专业介绍

浙江大学生态学专业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强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依托的浙江大学生态学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国家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A+(并列第一)。

浙江大学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小班化、国际化、厚基础、重应用。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教协同,生态学专业为学生未来发展构建了全面而系统的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先后赴耶鲁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机构深造,或者进入生态文明建设行业部门,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1、生态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态学是当今最有发展潜力和全面影响力的前沿科学之一,对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环境变迁的规律、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专业学习(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全球)。在微观领域,以大熊猫、扬子鳄、银杏和八角莲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为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技术与方法,阐明种群的进化历史、解析生态习性的基因组协同调控通路和揭示物种生存的环境适应机制,并借此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物种保护和野生资源复壮的科学建议。

在宏观领域,以稻鱼共生为模式体系,揭示不施用农药与化肥并建立高产和无病虫害之绿色农业的种间协同共赢的生态学机制;将单个细胞的运行模式引入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文领域,揭示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功能;通过揭示微生物真菌孢子的入侵机制,研制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防虫抗病的生防制剂,建立绿色农业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现代生产模式;以水库岛屿为对象,通过对物种分布格局的变化规律研究,揭示人造工程影响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学机制;以深海热液口的微生物、虾、蟹和鱼为对象,揭示生命起源及物种协同进化的生态学机制。

2、生态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浙江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括:保护生物学(甲)、代谢生态学及实验、动物学及实验(甲)、进化生物学、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学基础及实验、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微生物学及实验(甲)、植物学及实验(甲)、种群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野外生态学等。通过对这些骨干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认识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全球)本质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重点选定一个方向去探索生命与环境之间协同共存的奥秘。

3、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热爱大自然,对生物及其环境应有善于持久观察和让环境变得美好的兴趣冲动。无论你偏爱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还是钟情于细胞、遗传、生化或生理、医学,抑或你对人文、社会科学感兴趣,生态学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性一级学科,都有让你淋漓尽致发挥聪明才智的方向。而大二开始即自主选择感兴趣研究方向的导师并进入其实验室进行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及大四专项的毕业(论文)实践,更将帮助和引导你走向成功。

4、生态学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针对生态学专业,浙江大学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哈佛大学长期合作开设全英文“东亚-北美植物间断分布及生态野外实习”联合野外实习课程(开放性实习的拓展和延伸课程);2019年开始与萨尔茨堡大学、海德堡大学联合开设“中欧美植物学-生态学野外联合实习”课程。此外,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暑期交流和培养计划。

5、生态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生态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半以上到境内外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其中有50%的优秀学生通过推荐免试进入境内研究生阶段学习。其余毕业生就业于环保、农业和林业、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环境评价、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等领域。在我国生态文明和生态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未来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的深造与就业前景广阔。

上岸浙大的N条路径

2025年,浙江大学共录取本科新生6500余人,新生男女比例约为1.77:1,年龄最小的本科生于2009年出生,仅有16岁。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高考统一招生进入浙大的人数约占6成,另有4成考生通过三位一体、强基计划、竞赛保送、高校专项等特殊类型招生进入浙大。

除传统高考外,各位同学及家长也需要了解各大高校的特殊招生途径,为自己/孩子增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近几年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开始重视学科竞赛和强基计划招生,这两种能保送/降分进入名校的特招机会。低年级的同学可以提前了解早做规划和准备!

1、招生规模与总体结构分析

2025年浙江大学共录取本科新生6589人,其中紫金港校区6219人,海宁校区370人,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新生57人 。这一招生规模较往年基本持平,体现了学校稳定发展的招生策略。从地域分布看,浙江省内生源占据显著比例,共录取3254人,占全部新生的49.39% ,这反映了浙江大学作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的区域服务定位,同时也表明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吸纳优秀生源的能力。

在招生结构上,2025年浙江大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考统一招生仍然是主要渠道,占比约60.95% ,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考统一招生总人数为4016人。而特殊类型招生(包括三位一体、强基计划、保送生、高校专项等)占比约39.05% ,接近四成,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所提升,反映了高校招生渠道的多元化趋势。

2、高考统招为主的招生体系分析

高考统一招生作为浙江大学最主要的招生渠道,2025年在浙江省普通类平行录取最低分为658分,对应最低投档位次为7462名 。这一数据表明,浙江大学在保持招生规模稳定的同时,生源质量持续保持高位。在浙江本省,高考统招录取2060人,占浙江省内招生计划的63.31% ,是浙江大学在浙江省内的主要招生途径。

浙江大学在全国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普遍较高,如在新疆理科最低659分,文科594分;内蒙古物理类683分,历史类659分;宁夏物理类647分,历史类612分;广西物理类662分,历史类640分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浙江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吸引力和选拔标准的严格性。

3、特殊类型招生占比提升的趋势分析

2025年浙江大学特殊类型招生占比接近四成,较往年有所提升,这一变化反映了高校招生渠道的多元化趋势。在浙江省内,特殊类型招生包括三位一体、强基计划、保送生、高校专项、普通类提前、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形式 。

其中,三位一体招生980人,占浙江省内招生计划的30.12% ,是特殊类型招生中最主要的形式。强基计划录取22人,保送生52人,高校专项33人,普通类提前21人,艺术类14人,体育类20人 。这些特殊类型招生渠道的增加,为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进入浙江大学的机会。

特殊类型招生比例的提升,反映了高校招生理念的转变,从单一的分数导向向多元化评价体系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发展。这也符合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的西方箴言,在当代中国高校招生体系中焕发出鲜活的时代意义。

当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的单一升学印象逐渐淡去,强基计划、三位一体、竞赛保送、专项计划等多元路径正如同一条条宽阔通畅的大道,共同指向 “罗马”—— 那一座座承载着无数青年理想的高等学府殿堂。

这些路径或侧重学术深度,或关注综合素养,或兼顾教育公平,虽方向不同、侧重有别,却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不同禀赋、不同背景学子的升学网络,让每个心怀梦想的高三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罗马之路”。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有哪些话一听就知道一个博士生是个水货?

下一篇

2026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学费暴涨 一年超30万!澳洲留学还香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