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作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因其一年长期培养机制、资深科研导师和优质高校科研资源等优势,吸引着全国热爱科研的优秀中学生参与其中。

奇思老师提示,目前部分省市对外已官宣2026年英才计划,想要参与的同学要及时关注各类信息,提前做好了解和准备!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Part1

什么是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由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自2013 年起联合实施的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其核心目标是从全国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学科成绩或综合成绩处于年级前列(通常为前 10%-15%)、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学科有浓厚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通过开放高校优质科研资源,为基础学科领域培育未来领军人才。

入选英才计划的学员,将在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专业导师们以“名师带高徒”的培养方式,带领中学生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图丨2025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走入知名高校参加科研项目,专业导师手把手带领,英才计划对入选学员具有极强的科研资源支持性和创新鼓励性。

学员们将在专业的科研资源培养下,获得专业且针对性的指导,在科研学习上获得快速成长。也正因如此,英才计划的竞争程度可见一斑。

Part2

回看2023—2025上海英才计划选拔

先来看一组数据。

上海市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一共入选192名学员。

上海市2024年“中学生英才计划”:总共有210名学员经过严格选拔,从624名入围面试的学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图丨上海市2024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入选统计

2025年入选“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人数有所下降,162名学生入选。

他们是从1300余名学生报名学生中筛选出来,与900余名同学共同参与笔试,在近500名学生中通过综合考核并进入高校面试,最终,成为入选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整体选拔率约在12.5%,竞争相当激烈。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图丨162名学员中,各学科和培养高校所占据的人数。化学与计算机学科的学员人数最多。在高校的学生培养数量上看,同济大学占首位,培养45名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占据第二,均培养40名学生。

从入选人数上来看,2025年上海英才计划入选人数较前两年有所紧缩,但从近四年的培养方向上来看,英才计划依旧保持着稳定开放的态势。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图丨机构整理的2022-2024“英才计划”培养趋势图

全国计划培养人数,从2022年的1200名学生扩大到2023年的1700名学生,实施高校由20个城市、39所高校覆盖到25个城市、58所高校,可以看出英才计划的扩招速度之迅猛、果断。

但在2024、2025年英才计划人数保持不变,均为1800人,均面向全国25个城市,60所高校(河北省的河北师范大学、辽宁省的东北大学为试点高校)遴选、培养学生。这是在释放高校科研资源的同时,稳定人数以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优化结构,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一直到2024年,“中学生英才计划”累计推荐9000余名优秀中学生进入大学接受科研训练,为拥有科创梦想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正如“中学生英才计划”某导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英才导师团队要保持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气。

“在这个过程中,一要引领,二要勇于放手,这可以激发年轻孩子们的内驱力,大胆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去创新。”

我们发现,2025年入选的162名学员中,国际学校、国际部的学生超过30人,占比超20%。平和、星河湾、WLSA上海学校 、包玉刚、上中国际等学校的学生,录取学生总数均名列前茅。

这份成绩不仅体现了这些学生的潜力,更印证了英才计划在科研能力培养、综合竞争力塑造上的显著价值。

这种在英才计划中沉淀的优势,在往届学员的海外升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奇思老师统计整理了一份含有37位往届英才学员海外大学录取名单,通过对其录取大学、就读专业的对比整理,我们发现——超过80%学生被世界顶尖大学录取,英才计划学员在申请中具有高度竞争力。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图丨机构整理的37位往届英才学员录取结果

Part3

37位英才学员的海外录取结果分析

超过20人被耶鲁、哈佛、宾大、普林斯顿、哥大、杜克、康奈尔、芝加哥、约翰霍普金斯、西北等名校录取,占比 50%+,此外的录取集中在加州理工、帝国理工等STEM强校,展现出以理工科为核心,强科研背景驱动,集中冲击世界顶尖名校的实力。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无论是录取更多元和个性化的美国留学,还是更专注学术化的英国录取,英才学员都能具有十足的理工科研实力。

01 学术聚焦,85%的学生录取专业与英才计划学科一致或相关

英才计划的五大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在统计中发现,在确定大学录取专业的学生中,约85%的学生录取专业与英才计划学科一致或相关。

这表明英才计划的深度培养,有效帮助学生聚焦学术兴趣,并在申请中展示专业深度。

有学员在英才计划中学习计算机学科,申请大学专业为人文社科相关专业,这也体现出英才学员在跨学科申请上,并非只能专攻STEM学科,而是能够将专业能力迁移至其他学科。

02 从申请叙事上,英才计划是申请故事的绝佳孵化皿

英才计划项目提供了科研课题与导师指导,让学生们在探索中积累独特的研究经验,并通过参加各类科研赛事和学生科技人文交流活动中收获奖项与成果。

日常的科研学习、备赛参赛的经历,这些故事不仅成为简历上的亮点,更能在文书与面试中自然转化为鲜活的叙事素材,展现学生真实的学术热情与科研潜力。

整体来看,英才计划通过“研究平台+导师资源+成果奖项”的组合模式,放大了学生的申请竞争力,尤其契合顶尖大学对学科深度与跨学科探索的重视,也是众多同学家长对英才计划格外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对有志于科研学习,想要提早准备英才计划的同学,有哪些注意要点?

我们一起来看2025年的“英才计划”选拔参考——

Part4

2025年的上海英才计划如何选拔学生

01、选拔对象

上海市2024年9月在校就读的高一学生,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热爱科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其中一门学科具有浓厚兴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02、高校培养基地及培养学科

2026英才计划如何备考?这份备赛攻略请查收

03、报名方式及时间安排

▶2025年4月10日-16日:学生申报;自主注册,提交个人信息和材料,并选报相关高校、学科、导师。

▶2025年4月17日-18日:中学推荐及上海办审核;学生所在中学的“中学生英才计划”管理员,完成本校学生申报材料审核推荐工作,同时线下向上海办报送本校推荐名单(盖章),并向学生征集第二、三导师志愿。确定参加笔试名单。

▶2025年4月19日:通知学生参加线下统一笔试。

▶2025年4月20日:现场笔试、提交第二、三导师志愿征集表。

2025年4月24日前:公布面试名单和相关要求

▶2025年4月29日前:高校组织导师面试

▶2025年4月30日:完成正式培养学生网站填报

04、笔试和面试的重点考察内容

笔试:各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培养高校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测试。

面试:综合考察学生的使命意识、参与动机、科学兴趣、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毅力耐力、个性心理,以及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

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测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

05、报名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供哪些申报附件

①最近一学年学习成绩单及年级排名情况

②班主任、任课老师亲笔撰写的推荐信2-3封

③学生个人撰写的与申报学科相关的科学探究经历或论文或科研报告或对某知识点的思考与认识

题目不限,字数为2000-3000字。

除了平时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评价,学生应该在申报学科相关的科学探究经历等下功夫,展现自己的科研思考,哪怕成果不算“惊艳”,但能展示你认真钻研的过程。

以上选拔流程均有文件可以查询

注意

*2026全国英才计划具体流程还尚未公布,后续可留意全国英才计划官网所发布的通知详情

(网址:https://www.ycjh.org.cn/)

*2026上海地区英才计划的详情,以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官方平台英才计划专栏发布的后续通知为准(网址:https://www.shssp.org)

Part5

该如何备赛英才计划2026?

毋庸置疑,英才计划的选拔要求和标准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业和科研表现,并非一日之功。

所以,想要参加2026年及未来英才计划的同学,应该注意初三与高一学科知识的衔接与深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准备。

关注申报材料的呈现

上海在申报阶段要求研究报告、自荐材料、成绩单、推荐信等。

虽然最终成绩、竞赛获奖是加分项,但并不是唯一标准。材料里阐述“兴趣表达”“研究思路”“未来规划”这些内容,能够让导师能感受到你对于科研领域的思考,以及个人的与众不同。

提前准备

上海笔试主要是学科潜质测验,包括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

在面试阶段,导师可能问你:为什么这个课题?你后续怎么做?遇到问题如何调整?这些问题与回答可以通过提前模拟、练习,达到更好的面试效果。

早起步,持续积累

科研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初二、初三开始,就可以参与一些小课题、参加学科竞赛、阅读前沿文献、观察感兴趣问题。英才计划与各类科研项目都证明,科研之路更像是一段长跑旅程,而非短跑冲刺。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宏文高中部春季首场开放日

下一篇

2025焕新启程|中学部: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