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不久,一藤校本科新生就被紧急“退回”了。据说,还是个华裔?
这是咋回事儿啊?!!
学生在宿舍里被校警带走
美国当地时间9月22日,耶鲁大学校报报道:耶鲁大学达文波特学院(Davenport College)一位名叫Katherina Lynn的大一新生因在申请时提交了虚假信息和存在不实陈述被开除。
△ 图源 | 耶鲁新闻
到现在校方也没有公布Lynn对哪些材料进行了造假,只是表面:学生在申请中“提交了伪造的信息”并“歪曲了自己”。
01、矛盾的背景和混乱的私生活
事件发生后,耶鲁校报采访了其室友,结合校方声明,室友分享了一些有蹊跷的地方。
● Lynn起初自称来自北达科他州,但在学校的学生名录里,她登记的地址是北达科他州一个小镇上的酒店;
● 在耶鲁的不同时期,Lynn在谈论居住地时对外说辞不一,加州、中国和加拿大都有提及。
● 多次和室友讲自己有一个30多岁男朋友住在旧金山湾区,私生活混乱,还有带陌生中年男子回宿舍的想法。
至于Lynn是怎么被发现的,室友也并不清楚。
只记得刚来时Lynn很安静,很矜持,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带了一个手提箱入住;走的时候却是在耶鲁校警和校长冈萨雷斯的陪同下离开……
晚些时候,达文波特院长普洛伊德写信给其他室友们,说Lynn“从耶鲁大学退学”并且“不会回来”。
至此,这一事件画上了句点。
新闻来源: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5/09/22/first-year-removed-from-campus-for-falsified-application-information/
造假的后果:开除!
无独有偶,去年也有一所顶尖名校清退了一名新生。
据斯坦福大学报道,有一名新生夸大了自己的志愿经历:该学生将 “每年12周、每次4小时的特殊儿童志愿活动”,夸大为“每年32周、每周12小时”,试图用“美化经历”提升竞争力。可她没想到,入学仅数月,这份“小夸大”就被校方查出,直接失去了斯坦福的学籍。
△ 图源 | 斯坦福大学官网
美国大学对申请造假的处理,从来不是“大事化小”。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已就读数月的学生,甚至是快要毕业的学生,只要被发现材料不实,等待他们的只有“撤销录取”或“开除”两条路,没有辩解余地,更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除了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地区对申请造假也是零容忍。
今年年初,英国G5、王曼爱华等多所英国顶尖名校开展了QC反查行动。一旦发现存在申请材料造假、学术造假等行为立即开除。
香港大学开除多名成绩造假学生,部分学生甚至还吃了官司进了监狱;澳门多所大学宣布,不再面向“内地国际生”开放独立申请通道,直接断了国际学生的路。
△ 图源 | 香港大学官网
中国学生造假行为被点名
如果说个别案例只是警示,那么近期召开的NACAC 2025美国招生大会,则将“美本申请打假”推向了新的高度。
其中,中国学生的造假行为被点名。
这场大会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美超过6000名招生官、升学顾问及教育机构代表。
在大会上,有一个session专门讲申请打假,甚至还提到了中国学生的造假行为,并特别指出了代考、活动经历包装、成绩单篡改等现象。与以往相比,所揭露的信息量显然更为庞大和严峻。
会议上特别提到了两点重要信息:
01、中国学生成“重点核查对象”
上海某高中校长、InitialView CEO,以及范德堡大学和纽约大学的招生官在大会现场坦言:“我们对中国学生常见的代考、活动造假、篡改成绩单等手段已经了如指掌。”
因此,中国申请者的材料会被纳入“重点核查队列”,招生官会逐一核实成绩单、活动证明、推荐人信息的“一致性”,任何一处不符都可能引发深度调查。
02、设立“打假小组”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许多美国大学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打假小组”(Fraud Squad),专门核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并加强跨校信息共享。一旦确认造假,涉事学生不仅会被取消录取,甚至可能被永久列入黑名单,这也可能影响同一地区或学校的后续申请者。
纽约大学招生官透露今年取消了一个2021年入学、今年毕业的学生的就读资格和学位,因为被查到其申请材料造假。并且还分享了一个令全场震惊的造假案例:
今年审核某位学生的申请时,招生官对其所在学校产生质疑,便前往学校指定地点核实是否存在。实地查看后发现,学校竟然是子虚乌有的,其地址是一个废旧仓库,这是典型的学校真实性欺诈。
现在纽约大学打假手段已经升级,曾经审核材料真实性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是某个社团主席、文书是否为本人所写、经历是否真实;而现在打假三个核心围绕在——到底是谁提交的申请、成绩单的真实性、学校的真实性。
并且发现申请造假后的惩罚力度也提升:
● 对于申请过程中有造假行为的学生,将终身不允许申请纽约大学,包括本科及研究生学院;
● 对于申请过程中有学校造假,该学校会被列为黑名单,后续该校所有学生的申请都会被重点审查。
● 此外还有招生官分享,如果一所大学发现学生的材料有问题并核实后, 还会通知Common App联系学生申请的每一所学校,撤销学生的所有申请,且没有回旋余地。
在招生官看来,学生来自国内知名国际部和有声誉的国际学校,是真实性的很好背书。此外,招生官建议参加大学提供的面试,或者参加InitialView面试也有助于凸显材料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同学们千万别小看大学招生官的“火眼金睛”,任何环节弄虚作假,都有极大可能被发现。
避雷!黑中介与材料造假行为
但每年申请季也不乏一些学生和家长“没有造假心,却背了造假锅”。对于留学小白来说,如何去分辨中介?怎样的行为有可能会被判定为材料造假?
01、留学黑中介有哪些行为?
挑选留学中介时,一定要留神那些不太靠谱的机构,它们常有下面这些行为,建议大家多留心:
1. 宣传说得天花乱坠,实际却做不到
比如动不动就保证“保录名校”“低分也能冲”,结果根本兑现不了;或是盗用别人的offer、编造顾问的学历背景来骗人。
还有的签约前对你特别热情,签完就爱答不理,甚至联系不上。
△ 图源 | 小某书
2. 收费不透明,后面乱加钱
一开始说“全包价”,后面却冒出各种“加急费”“名校申请费”;还有些收费明显比市场价高太多(比如全套超过5万),或者先低价吸引你,后面再找理由让你补交钱。
△ 图源 | 网络
3. 文书和申请过程不走心
文书全是模板,内容甚至抄袭、翻译得很差,根本不考虑你的个人情况;有的甚至不按时递交申请,错过截止日期。
还有的中介会控制你的申请账号密码,不让你参与进度,导致你对申请情况一无所知。
△ 图源 | 小某书
4. 选校推荐不靠谱
他们可能会推荐和你条件完全不符的学校,或者为了拿返点而推荐一些质量不高的项目;选校时也不考虑你的专业方向,比如只看综合排名、忽略专业实力。
5. 泄露信息甚至违规操作
更过分的是,有些中介会偷偷把你的信息转卖给别的机构,导致你总接到骚扰电话;
还有的伪造材料、协助作弊,甚至威胁学生交“封口费”。
找中介的时候,记得多看看他们的资质,找找真实的案例,把合同条款弄清楚。别什么都依赖中介,自己的申请进度自己也要多上心。如果觉得哪里不对劲,记得保存好证据,及时去问问专业的人。
02、哪些行为有可能会被判定为材料造假?
机构整理出了一部分经常出问题但又很容易忽视的行为:
1.学历与成绩相关造假
成绩单篡改:私自修改课程分数、提高GPA、添加未修读的高分课程。
删除不良记录:隐瞒或删除成绩单上实际存在的不及格、补考或重修记录。
伪造学历证书:伪造毕业证、学位证或在读证明等关键学历文件。
伪造成绩报告:伪造标准化考试(如雅思、托福、GRE、GMAT)的成绩单。
2.个人经历与背景造假
实习经历杜撰:虚构实习单位、职位或延长工作时间。例如,将一个月实习写成三个月,或凭空捏造一份“高大上”的实习。
科研经历包装过度:夸大自己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将“旁观”或“简单协助”夸大为“核心成员”或“独立负责”。
课外活动“无中生有”:填写大量自己从未参与过的社团、志愿者或竞赛活动,以填充简历。
伪装种族身份:伪装自己的种族或民族、宗教信仰;伪装成运动员、第一代大学生以及LGBTQ群体。
3.文书与申请材料造假
文书过度代写且脱离个人实际:请中介或他人代写文书本身风险极高,如果文书中描述的经历、感悟和能力与你真实的成绩单、背景严重不符,便会被怀疑。
推荐信伪造:自己或中介完全代写推荐信,并模仿推荐人签名。未经推荐人知晓和同意,使用其名义提交推荐信。
4.资金证明与签证材料造假
伪造银行存款证明:提供虚假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资金证明,以证明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留学费用。
隐瞒真实家庭情况:在签证申请中,为了证明强烈的归国意愿,而隐瞒家庭成员在国外的真实情况,或虚构家庭资产与收入。
5.隐瞒或提供错误信息
隐瞒不良记录:未如实披露在以往学习期间受到的纪律处分,或其他国家的签证拒签史。
03、如何规避风险?
坚守原则:记住,“真实”是你最硬的底气。任何时候都不要主动参与或同意任何形式的造假。
适度包装,而非捏造:你可以在真实经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表达来突出你的亮点和思考,但绝不能凭空创造不存在的经历。
确保材料逻辑自洽:你的文书、简历、成绩单和推荐信之间应该能相互印证,形成一个逻辑连贯、真实的个人画像。
亲自掌控账户:确保自己掌握所有学校的申请账户和密码,亲自核对每一项提交的信息。
保留原始证据:对于实习、科研和竞赛等经历,注意保留相关证明(如邮件、报告、照片、证书等),以备学校可能的核查。
留学之路有压力,但请务必坚守诚信的底线。
虚假或许能赢得一个机会,但只有真实,才能帮你抓住整个未来。让你走得更远、更稳的,不是你递交的材料有多完美,而是你这个人,有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