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好就业的计算机遇上最难就业的哲学 牛津这个“独苗”专业值得选吗?

在英国G5中,各类计算机相关专业因为就业面广、薪资待遇好而成为申请时的“香饽饽”专业之一。

而G5之一的牛津大学,却开设了一个独有的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哲学。

当最好就业的计算机遇上最难就业的哲学,牛津这个“独苗”专业值得选吗?

计算机是公认的 “最好就业” 的专业之一,哲学却常被贴上 “最不好就业” 的标签,那么将这两个在就业前景上反差极大的专业相结合,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01、申请背景

Michelle老师:

我是AP体系的学生,当时申请时,应该有5个AP科目取得了5分的成绩。

我的托福成绩是116分。之后,我参加了牛津大学的MAT笔试,并顺利通过了面试环节,最终被牛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哲学录取了。

Frank老师:

那你还记得选了哪些AP科目吗?

Michelle老师:

我学习的课程包括微积分、基础C课程的力学与电学部分、计算机科学A,还有世界历史,语言与写作。

Frank老师:

Michelle老师并没有考很多门AP课程。其实,申请专业时并不需要考特别多的AP科目,只需要考出与申请专业最相关的AP科目即可。

那些考了12门AP的“大牛”和只考了5门AP的优秀学生,在申请优势上并没有特别巨大的差别。

Frank老师:

你是否有一些额外的背景经历吗?比如发表过的论文、参加过的竞赛项目,或者其他一些能够让你在申请中脱颖而出的特别之处吗?

Michelle老师: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面试。就我个人感受而言,我的面试发挥得挺好的。在面试刚结束时,我就感觉这个录取offer应该稳了。

至于其他背景方面,我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不过,我参加过一个线上科研,做了一个与AI相关的项目,这个项目和我选择的专业方向和学术兴趣非常吻合。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对申请也有一点帮助。

02、选专业

Frank老师:

既然这个专业只有牛津大学开设,那么当你计划通过UCAS申请5所学校时,其他4所学校你会选择申请哪些专业、具体是哪几所学校呢?此外,面对不同的申请专业,你又该如何做到兼顾,用同一篇文书来应对这些学校的申请呢?

Michelle老师:

除了牛津的计算机与哲学,我还申请了IC爱丁堡/曼大/圣安德鲁斯的计算机。

其实在我的文书里,并没有写太多与哲学相关的内容,可能就一两句话涉及哲学,其余重点都放在了计算机方面。

因为我当时查阅了牛津大学该专业的官网,上面明确提到,这个专业只有牛津开设,其他学校并没有提供。

因此,他们在审阅文书时,并不会要求申请者必须包含哲学方面的内容

Frank老师:

你当时为什么想申请这个专业,而不直接申请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纯计算机专业呢?

Michelle老师:

我个人更偏爱算法和AI领域。所以,当我查看课程描述时,发现如果选择纯计算机专业,就必须学习一些硬件相关的课程,比如Systems之类的。

但如果选择计算机科学与哲学专业,这些硬件课程就是选修的,不一定非要上。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主要原因在于,我希望多接触一些软件、算法和AI相关的内容,而计算机与哲学专业更符合我的兴趣,与我自身的偏好更为契合。

Frank老师:

牛津、剑桥以及其他未同时开设数学与计算机、纯计算机、计算机与哲学这三门专业的大学,其毕业生可能存在的区别,以及他们毕业后能从事的工作细分差异。

对于真正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大家通常都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数学基础也不会差,因此都有可能申请这些专业。

但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呢?我们该如何做出决策?以及未来,这三个不同的专业分支会让学生走向怎样不同的人生道路呢?

Michelle老师:

就我个人感受而言,选择哪个方向主要取决于你的兴趣所在。

我觉得计算机是一门就业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基本上,如果你更偏向数学方面,可以选择从事量化工作;如果你想成为程序员,即软件工程师,像进入谷歌、Meta等科技公司的人也大有人在;

总的来说主要有三条职业路径:一是从事学术研究,二是进入金融领域,三是投身科技行业。我认为这三条路是大部分学习计算机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最终的职业选择。

03、课程设置

Frank老师:

那牛津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计算机、数学、哲学各占多少呢?

Michelle老师:

这个专业有一个显著特点,相比纯计算机专业或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它的灵活度要高得多。

在第一年,计算机与哲学专业的课程比例大致是五五开,因为第一年通常不能自由选专业。

当最好就业的计算机遇上最难就业的哲学,牛津这个“独苗”专业值得选吗?

牛津计算机科学与哲学第一年课程设置

但从大二开始,到大三、大四,学生都可以自由选课,课程比例可在20%到80%之间调整。

当最好就业的计算机遇上最难就业的哲学,牛津这个“独苗”专业值得选吗?

牛津计算机科学与哲学第二年课程设置

也就是说,如果你特别喜欢计算机,可以选择80%的计算机课程搭配20%的哲学课程,这个比例完全可以由你自己调控,你完全可以通过选课来跳过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04、面试

Frank老师:

你当时面试是怎样的?为什么面试完就感觉“稳了”?

Michelle老师:

我总共经历了四场面试,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学院,其中两场是计算机方向的,另外两场虽标注为笔试形式但实质也含面试环节,且这两场分别涉及计算机和哲学内容。

我在第二个学院的两场面试中发挥得特别好,所以预感第一个学院可能不会录取我。最后,我确实被第二个学院录取了。

整体感受是,我个人气场与面试老师的气场非常契合,他给出的提示我都能马上领会其意图,并顺着他的思路继续解题。

我并非那种完全能靠自己独立解出所有难题的人,所以当我卡壳时,我感觉他能很快察觉到我卡在哪里,并给出提示,他一说我就能马上明白。

因此,整个面试过程就像一场非常愉快的对话,没有给我很紧张的感觉。

Frank老师:

这也是我认为面试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可教性(teachability)。

换句话说,你甚至也给面试官提供了情绪价值,他一提示,你就懂了。

其实,我自己作为老师也能感受到,同样是两个学生做不出一道题,情况也是有区别的。

一个学生做不出题,你完全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就像块木头,你也不知道他卡在哪里了。

但另一个学生做不出题,至少能让你知道他思路卡在哪一步了,可以恰到好处地指导他一下,不至于直接把解决方案抛给他,而是让他能顺着你的提示,自己转个弯,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两种做不出题的状态,是非常不一样的。其实作为面试官来讲,与其教一个纯天才,他们甚至更愿意教一个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学生。

Frank老师:

你的面试中都被问到了哪些类型的题目呢?比如,计算机面试更偏向编程,会要求你直接写代码,还是更侧重于让你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Michelle老师:

首先,他们的面试不会要求你现场写代码。至少在我的面试形式中,他们会使用一个类似共享白板的工具,你可以在上面书写,同时对面的教授也能看到你的内容,他写的东西你同样也能看到,这是我们主要的沟通方式。

面试时,教授可能会通过白板给出提示,有时他会直接写在上面,而你需要关注这些提示,这是面试的一种方法。

我被问到的计算机问题,其实有点像数学题,但又不太一样。

平时做数学题时,往往需要很多计算过程,还要代入一些定理、公理来进行计算。

但我感觉计算机面试更多是让你想出一个算法或解法,然后描述这个算法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通过计算的方式。

因此,如果大家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的话,就会发现这非常像对算法方面的考察

面试中会让你写一些伪代码,解决一些类似数学竞赛中的组合类问题,尤其是偏向于写算法的组合类问题。同时,也会有比较偏向于计算机领域的组合类问题。

Frank老师:

计算机与哲学这个专业设有两场面试,而如果是纯计算机或纯数学专业,每个学院则通常只有一场面试。

其实,这种融合性学科的一个难点在于,它不仅要求你的计算机能力较强,如果你申请的是数学与计算机专业,那么在数学系的面试中,你被问到的题目将与数学系学生被问的题目完全一样。

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在数学上达到数学专业申请者的水平,还要在计算机上达到纯计算机专业申请者的水平。

Frank老师:

在计算机与哲学这个专业中,大概涉及了哪些哲学问题呢?

Michelle老师:

我觉得哲学问题的一个重要考察重点就是逻辑。

所以,它会出很多题目,比如给你一个论点,让你判断这个论点的假设和结论是否有效。就是考察你对整个逻辑的判断能力。

然后,剩下的考察点就是对一些逻辑关系的判断,比如你觉得这个逻辑关系是否蕴含了另一个逻辑关系,或者说这个逻辑关系的否定形式是什么样的,你要能非常快速地反应过来,这也是一个考察重点。

之后,它会挑战你的观点,比如提出一个反例来质疑你的理由,然后问你,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观点是否还成立。这时,你就要考虑,要么捍卫自己的观点,要么就调整并说出自己新的观点。

当最好就业的计算机遇上最难就业的哲学,牛津这个“独苗”专业值得选吗?

计算机科学与哲学专业寻找的是什么样的学生

Frank老师:

你有系统性地学习哲学这一门课吗?

Michelle老师:

我其实也不能算是非常系统地学过哲学,但我觉得学习一些文科类专业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为我当时学了世界历史,在世界历史课程中,会有一些题目考察:给你一些材料,然后你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观点,并用这些历史材料去支撑你的观点。

所以我觉得,这个思考过程其实和哲学考试中的思考过程非常相似,都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我觉得这种能力肯定是非常有用的。

05、学院

Frank老师:

你能说一下你读的Christ Church是一个怎样的学院吗?

对于申请计算机的学生,能不能提供一些选学院的建议?

Michelle老师:

对于申请牛津计算机专业的申请者来说,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是选对学院。

你得先确认目标学院是否开设你所申请的专业,因为像我申请的这个专业相对冷门,并非所有学院都开设。

其次,我会关注学院的地理位置。比如Christ Church位于牛津市中心,去哪里都很方便,而Lady Margaret Hall则位于牛津边缘,到哪里基本都需要骑自行车,很不方便。

相比之下,在Christ Church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大部分想去的地方,生活便利性非常重要。

其次,有的学院提供四年住宿保障,读书期间无需考虑搬出去找房子的问题,比如Christ Church就能保证四年住宿,学生可以一直住在学院里。

而有的学院可能只提供第一年的住宿,之后就得自己找房子,非常不方便。这些信息都是可以在官网上查到的。

还有第三点,就是这个学院的财力如何。Christ Church作为牛津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有很多游客参观,而且它自身也有很多财产,基本上算是牛津最富有的学院之一。这有个好处,就是学院会提供非常多的奖学金,如果你在里面表现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06、就业方向

Frank老师:

如果未来我们真的想成为一名码农、工程师,或者从事AI行业、计算机相关行业,我们的发展路径其实有很多,并非只有计算机这一条路可走,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曲线救国”。

首先,第一条路是我们可以选择工程系,然后在工程系中选择信息工程专业。就像我最近在圈内听说的,我的一个学弟读了工程系,在工程系的大二和大三时选择了信息工程方向,并一路读到了博士,他的博士研究也是AI与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现在,他的公司已经非常大了,并且成功拿到了第二轮融资,发展得非常好。如今他回国创业做AI,很多热钱都涌向了他的公司,所有人都想把钱投进去。

那另外一条路径是,即便你选择数学系,最终依然可以投身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就像我的一位早期学生,他和我一样在剑桥读数学系,并一路读到博士。博士阶段他选择了数学与物理方向的高能物理,在做高能物理博士研究期间,他一直从事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处理工作,还涉及到了机器学习的一些算法。

凭借这样的学习能力,他在业余时间也自学了很多AI算法。现在,他已经前往美国,在炙手可热的OpenAI从事人工智能工作,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拿到了将近300万人民币的起薪。

这些都是从不同专业成功转型到人工智能或计算机行业的成功案例。只要你有这样的能力,在这个风口之上,一切皆有可能。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数学竞赛扫盲篇!AMC8竞赛考试时间/考试内容/报名费用!一文全了解!

下一篇

耶鲁夏校早申还有2周截止!2026有哪些适合高中生的活动机会?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